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第四节 汉藏联姻 (第7/7页)
臣的辅佐下,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偌尔曼:“他继位时可没多大,也只是刚刚长出胡须的年龄!统治部落联盟而成的奴隶制政权,他能否成功?” 喇嘛王:“松赞干布治理国家的政治措施,主要是进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政策。其一,军事的掌控,松赞干布仿照中原隋唐时的府兵制,建立了一整套的军事组织。” 偌尔曼:“大王,请说得具体,好让我知道他采取的措施?” 喇嘛王:“首先,他将他势力所及的吐蕃国境,分为4个如,即藏如、约如、卫如和叶如。这些如相当4个大军事作战集团,作为王国军队的四翼。再则,四如分设长官、元帅、和副将等职,他们既是军事长官,也是地方行政长官。四如以下,分设千户和下千户,其中卫如辖7个千户和一个下千户,其余三个如分辖8个千户和一个下千户。” 偌尔曼:“这样分散的军事组织,他怎样指挥?” 喇嘛王:“极度聪明的松赞干布,有高深的智慧,为了方便指挥,各个如的军队所用的马匹,和旗帜颜色各不相同,以此作为标志。” 偌尔曼:“他当时统帅的兵力有多大?” 喇嘛王:“这个嘛……我只能这样回答。虽然文献中没有完全正确的统计数字,但按我估计,所有兵力相加,也在40万左右。” 纪蒲泰:“按大王所说,这也是当时中国各个部落政权中,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 偌尔曼:“不可想象!一个边陲国家拥有的兵力,竟这样强大?这种军事实力均让周边国家害怕!他还有什么措施使国家富裕?” 喇嘛王:“要想富国强兵,那就是国家的政治治理。松赞干布设置了各级官府,创立了尚论制。” 偌尔曼:“大王,尚论制是什么?” 喇嘛王:“这个么……你听我告诉你。在藏区,王朝最高统治者,当然是赞普,赞普之下,设总管政事的大相一名,大相以下,设副相一名,做大相的助手。一下设都护一人,管理王朝外部事务;另外,设内大相和内副相,及内小相各一名,负责王朝内政;整事大相一名,负责刑法。” 扎布:“啊,这官员可真多呀!以前,我可从未听说过呀?” 喇嘛近臣:“那是你从未涉及过政务呀?这些上层统治者的事情,你怎会听到呀!” 扎布:“呀,看我这笨脑瓜,上边的事,我怎会知道呀?往下说吧。” 喇嘛王:“兄弟,我可没怪罪你?在吐蕃王朝中担任官职的人,按照惯例,要在他们名字前面标明论或尚的字样。” 偌尔曼:“大王,我得打断您。那论或尚的字样,是何意?” 喇嘛王:“这两个字各有意义。标论者,意味着他是和王室没有直接亲属关系的大臣;标尚者,意味着他是和王室有婚姻关系的贵族。松赞干布为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他依照佛家的十善法,制定了王国的法律体系。这20则条文不仅是法律,相当一部分还是道德甚至社会礼仪与处世原则。它既宣布要对jianian恶之人严惩不贷,同时也对一般的行为规范作出了说明。” 偌尔曼:“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化,没有很高的文化,松赞干布怎能管理好国家?” 喇嘛王:“是呀。所以,藏文的创制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纪蒲泰:“大王言之有理。藏文创制的历史功绩,远在军事和政治之上!因为,没有藏文,就无法记录藏地历史。” 喇嘛王:“你说的不错,很实际。据史载,当松赞干布基本统一各部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心改变藏族人结绳为约的落后状态。因此,他派吞米桑布扎翻越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学习。” 偌尔曼:“那吞米桑布扎带着何样的成绩回来?” 喇嘛王:“经过几年的虔诚学习,吞米桑布扎学成回藏。这位智者以梵文字母为蓝本,再以孟加拉语为辅,结合吐蕃语言实际,创造了藏文字母。他回国时,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设盛宴,为他接风洗尘,并命令全国民众努力学习自己民族的新文字。” 喇嘛首相:“据传,松赞干布本人为了学习藏文,几乎摒弃了一切游乐,苦修三年。” 纪蒲泰:“时间和历史,就像两条不平行的线条,终有交叉的一天。当吐蕃和中原的唐朝各自向前发展时,时间到了634年,它们交叉了。” 偌尔曼:“在那个历史阶段,到底发生了什么?” 喇嘛众臣:“是啊,讲讲吧?” 纪蒲泰:“当时,唐朝天下初定,隋末还处在连年战争。而此时的吐蕃,也迎来了历史上势力最大的黄金时期。所以,这两个新生政权的触角第一次相互试探,因此,到了638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前往长安。这才发生了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 扎布:“啊,原来如此!” 喇嘛王:“西藏从此成为与中原王朝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兄弟。” 纪蒲泰:“在唐帝国处于鼎盛期的黄金时代,到公元678年,在争夺西部控制权的战争中,唐朝的18万军队,在青海湖附近被吐蕃军队击败。公元751年,在靠近撒马尔罕附近,与阿拔斯哈里发王国的塔啦斯(Talas)战役中,很不幸,一支小股的唐军又被敌军击败。” 偌尔曼:“那敌军为什么这样厉害?” 纪蒲泰:“我一说,你就明白。当时,那场战争只是一场边境小冲突,但是,阿拉伯军队的数量确实远远超过唐军。” 喇嘛王:“以多胜少,这不算是英豪?” 纪蒲泰:“而有时是,唐朝却通过使用武力威胁,而不是真正的流血战争,辅以灵活巧妙的外交手段来慑服对手。在当时看来,这个策略很成功,但也让唐帝国隐患在危险的地境。” 喇嘛王:“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为什么会处在危险境地?” 纪蒲泰:“因此,唐朝的统治地位常常取决于外族王室,及其民众对它的忠诚度,不能对唐朝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而这些人又得不到中国人的重视,由于遭到轻视,于是,这些外族人便对唐王朝离心离德,甚至埋下仇恨的种苗。” 偌尔曼:“这就是所谓的大国沙文主义!让唐朝有时也处在危险境地?” 纪蒲泰:“就是这样的道理,各国间的交往应当是平等的,不应当存在歧视,这样才无战事。虽然这种统治上有它的脆弱性,但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帝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却是毋容置疑的。它代表着东方先进文明的崛起,历史进步的记录,国家富裕繁荣的象征。” 偌尔曼:“若让唐帝国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相比,与那时罗马帝国陷落后的欧洲‘强国’相比,唐王朝富强的优越性,已达到了令人吃惊、不可思议的繁盛程度。” 喇嘛王:“那你就说出其中的理由吧!” 偌尔曼:“那我就说出啦。当时强大的法兰克帝国,可以说是八世纪和九世纪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查理曼大帝统治下的人口,据资料统计,可能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可在唐明皇时期,中国人口高达6000万。几乎在同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人口也只有1000万到1300万。” 纪蒲泰:“即使唐帝国后中东地区人口,最多最强大的倭马亚哈里发帝国,统治的人口最多也超不过3600万人。当时,唐王朝拥有的常规军总数,大约在50万到75万之间,远远超过倭马亚帝国。” 喇嘛王:“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才明确唐王朝在鼎盛时期,国家在人口、财富和军事总体实力方面,都远远胜过当时世界上的所以国家。” 喇嘛王:“我们总算明白了!什么是繁荣富强的唐王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