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南雁悲鸣 (第1/2页)
“哼,是他自己反抗,无奈之下前去执行之人才将他打昏。哪知他醒来之后却如此的不知轻重,就地自裁。使得我在长安城中经年布置的线人、谋局毁于一旦!这样的竖子,我要之何用,要之何用?咳咳......” 阿竹感叹一声,悲痛的看着垂垂老矣的爷爷,悲痛的问:“爷爷这番说辞让竹儿如何信服?当初父亲万分不愿入长安,若不是爷爷一味的苦苦相逼甚至是以母亲的性命为要挟,父亲又怎会在长安城之中左右为难,最后羞愧不已,愤慨自杀?爷爷,是你逼死了你的亲儿子,我的亲父母啊!” “胡说,你父亲与母亲皆是自杀而绝,关我何事?” “关你何事?爷爷一句‘关我何事’不知让在九泉之下的父母亲是多么的寒心啦!父亲虽然是爷爷相逼而去的长安,可是爷爷难道不明白父亲当时是有法子逃离的。可是因为爷爷是他的父亲,因为他对您是无比的敬重,所以他甘愿违背自己的初心到那长安之虎狼之地去,去做那他平日所不齿之事!父亲对爷爷的爱,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表明么?”阿竹看向依旧冷漠如初的爷爷,心中似是千只蚂蚁咬一般。 “他若真正的敬爱我,便应当达成我意。为何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却要反悔,要将我昔年的心血毁于一旦?”爷爷拿着自己的玉拐杖用力的敲打着砖面,恨恨不能再言。 “爷爷,你真如此的狠心么?你难道不明白为何父亲在能够全身而退回到大漠之时却要以死为警,因为父亲作为一代长安君子,作为一个人,实在是无颜面对世人啊!谋杀贤太子为不仁,陷害友人为不义,反叛自己君主为不忠,爷爷陷父亲为不仁不义不忠之徒,难道还想着父亲安然存世?爷爷未免也太强人所难,强词夺理了吧?”阿竹在知晓父亲当年的境况之时十分痛心,他想若是自己,定然也会选择父亲所选择的老路。 “我有我想做的事情,若是不能帮助我,我宁愿不要这个儿子,我宁愿让别人去帮助我做这件事情。你不说还好,你一说倒是让我又恨起了他来。当年,就是因为他是我亲儿子我才信任他派谴他去长安做最为重要的事情。若是早知道他这么的重虚情重假义,我当初定不会用他。而我的大计也不会再顷刻之间毁于一旦,而我亦可早日归寝,不用再这么多活几十年!”老爷子说起当年的惨败仍旧是悔恨不已,心犹不甘。 阿竹心内巨痛,他看着自己的亲爷爷,痛心疾首的问:“当年爷爷权谋设计使得在朝野稳固的贤太子、王皇后一党悉数获罪,一代皇后、一代贤太子便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这难道还不够?长安城内血战三月,尸体成山、血流成河,这还不够么?” “当然不够,当然不够!王皇后一等人当年做下的事情我当日便在我师妹的魂前发下重誓定要让她血债血偿。而那老匹夫当然借着师妹的势力登基为帝,最后得势之后却赶尽杀绝,连我师妹亦是不能免。你说我怎么不恨,怎能不报此仇?杀尽王氏一族算什么,我是要将那老匹夫的子子孙孙都死于我的手下,以告慰师妹的在天之灵!”说起此恨,爷爷似乎变成了当年那个三十几岁的壮年男子,心潮澎湃,精力充沛。 阿竹看着自己叫了一辈子的爷爷,看着这个竭力站起愤愤不堪的老人,眼角滑下一滴莹泪:“爷爷,莫非为了爷爷的师妹,爷爷便可以将您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送入死地么?是么?” “是!”老爷子用力的拍着桌子,大声吼叫。 阿竹紧紧盯着他爷爷的那双眼睛,突然便平静了,问:“为什么?” “人事无常,人情冷暖,奔忙一生,碌碌无为,然无奈悲苦之一生,若能遇见斗沙片刻之美好,便足矣!为了这斗沙片刻之美好便是穷尽一生,穷其所有,又有何惜?”爷爷终于也坐了下来,盯着任何人都看不到的远方,说着只有他才能听得懂的话语。 “爷爷,人过无痕,雁过无影。您、父亲、母亲与我都已经卷入这巨大的惊涛骇浪之中,可meimei是无辜的,算是竹儿求您放过她吧,不要在让她重蹈我们的旧路了!” 李斯感受到的是从阵阵刺痛,到钻心剧痛,再到痛不欲生,最后到了不知疼痛。 ...... 等两人离去,静默待在水晶棺中的阿蛮眼角滑下一滴泪水,落入了无垠垠的无声之中。 秋风萧瑟,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只有踏入红尘,才能领略爱恨情仇,得到并失去着。这一程,踏雪寻梅,百折千回,还是遇见了你,一段段缠绵的路程,自以为天长地久,却不想,终究摆脱不了此生宿命。 阿蛮坐在自家的院子里,看着慢慢南飞的孤雁,看了很久很久。 “孤雁南飞,阿蛮是想要去南方了么?”无忧轻轻的递给阿蛮一杯天山雪莲羹,也望着碧蓝色的天空中那一只孤单悲鸣的雁子。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无忧,你看这只大雁多么的傻气啊,明明知道她与自己的同伴已经走丢,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再见的一天,她却还是那么执着,那么傻傻的前去追寻。”阿蛮的眼睛紧紧追寻着天空上那只大雁的身影,看着她一遍又一遍的在天空之缘转来转去,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 无忧也看向那一片碧蓝的天空,看着一望无际的天空之中一只孤孤单单的大雁在那里悲伤不已,“大雁是忠贞之鸟,它们的一生只有一个伴侣,若是失去,便一同赴死。她的伴儿肯定是还在人世,也正如她一般寻找着她,等着两两相见之时,一同南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