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长安遇袭 (第2/2页)
为三喜公公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的,也从来不滥杀无辜!” 三喜轻笑一声,道:“想不到老奴活了大半辈子,却在这里遇上了个知己!可惜,可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然我与三喜公公手中都没有美酒,可是既然是知己自然也就不会去在意这些。人生难得有一知己,三喜公公不应该感到可惜!”不知为何,阿蛮的心中悲喜交加,喜的是能够与这么一个半百的老人成为知己,悲的是这知己恐怕是只能做一夜。自己的心中仿佛听到一个悠远亘古的声音呼唤着自己,心里是一阵冷一阵凉的,不是滋味! “老奴伺候陛下的时候,陛下还是个不满五岁的小儿,可是那个时候的陛下就很聪明,简直就是在世的神童。不但能够流利的背诵四书五经、还能够出口成章、七步作诗,在当时的皇城中是最瞩目、最受宠爱的皇子。老奴只是个阉人,在别的主子眼里连人也算不上,可是陛下、陛下从未拿老奴当外人看。他教会老奴认字识数,教会老奴看账本管人事,还资助老奴那不成器的败家哥哥。陛下对老奴的恩情不是这天下之人所能理解的!老奴看着陛下由皇子成为了太子,又由太子成为了皇上,可是老奴也看得出来陛下过得是一日不如一日开心。老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也是无法,因为老奴最是了解陛下的秉性,陛下是舍不得让这大好的大周天下落入虎狼之手啊,老奴只能尽心尽力的为陛下减轻分量,以让他心中多些快乐!”三喜说起自己的主子李泰,那满脸的皱纹似乎也开出了花儿,满是开心,满是欣喜。 阿蛮听着他们主仆的这段过往,也是十分的伤感。但想着人生一世,他们主仆两人能够相遇也算是缘分,更算是幸运,也就不想说些什么虚的了。只是听着三喜那苍老暗哑的声音,心中的悲凉之感却是越来越深。 三喜面上的喜色突然便被悲伤所掩盖,他开口:“老奴以往的时候总是担心,有一日老奴先陛下去了,可怎么了得。陛下的作息、吃食都是那么的精细,若是没了老奴,那些年轻的兔崽子们是如此的粗心怎能照顾得好陛下呢!老奴是日也担忧夜也担忧,生怕老奴有那么一日去了,陛下得不到周心的照顾!哪知,哪知......”三喜突然便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那么老的人,头发已经发白,眼睛已经浑浊,满脸的皱纹之中也满是褶子,可今夜却痛哭的如同孩童一般,令人恻然! 阿蛮很想上前安慰老人,然而她知道自己不能。前内监总侍三喜怎么会做无由头的事情呢?他如今抓自己到这里来,必定与此时他所讲述的事情有着莫大的关系。自己若是贸然前去安慰他,不但不能安慰得了他,也许还会引得老人薄怒! 三喜的声音在夜空之中显得是那么的凄凉,让人听了瘆人。他终于止住了呜咽之音,淡淡开口道:“陛下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老奴命太医院的众人百般查探而不知其因。哼,真是一群无用的庸医。老奴无法,只好私下约见公子小白,望他念在与陛下的少年情谊上请游历四方的神医百草先生入宫为陛下诊治。百草先生一探看陛下的病情,便知不好。他知道陛下的身体健康关乎大周黎民百姓万千性命,马虎不得更是隐瞒不能,于是他将陛下的病情如实相告。老奴以为陛下那些时日越来越嗜睡,容易疲倦无力,只是因为cao劳国事,心神俱疲。却没想到,此时陛下已经是心神俱损,油尽灯枯;更没有想到的是导致陛下如此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中毒!” “中毒?”阿蛮惊出了一身冷汗,更有些不敢相信。这先皇李泰可是大周至高无上的皇帝,这样的人身边的护卫、医者何止万千,如此紧锣密鼓的保护竟还是未能防范住有心之人的下手? “姑娘一定也奇怪,我陛下身边层层屏障,怎么就中了招?起初老奴也是这般认为的,可正所谓防人容易,防心艰难,防不胜防!正是我等认为最不可能的事情便最有可能发生。百草先生本是要追究的,我陛下心系天下,知道自己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若是他一去,诸侯征战,争夺帝位,恐将大周陷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陛下当即便制止了百草公子的追查,而是一心一意为他去后的大周江山布局!天随人愿,总算是未能辜负陛下的一片心意,大周如今也仍旧是国力强盛,民强富足!”任何一个人都看得出眼前这位老人对于先皇李泰的忠诚,更可以感受到他谈起他的主人时候的那种自豪、那种淡淡的炫耀。 “陛下已去,老奴本应该随之而去,以陪伴陛下。可老奴心中有一事不明,不知究竟是哪个贼子竟然敢向陛下下手。老奴虽身为阉人,可也发誓定要报仇雪恨,让那贼人为此付出代价!所以老奴拒绝新帝封赏,隐于万寿宫中,与百草先生一同追查陛下中毒之渊源!百草先生曾经说过,陛下体内毒发,乃是新毒引发了旧毒,以至于毒发攻心,心肺过早衰竭!其实早在陛下还在之时便已经查出,这新毒乃是谢家国相夫人家中的秘药-机芯草,是由谢家小妹转送给李秉佑。李秉佑诓骗他当时的夫人制成精致的香袋,分别送予骠骑将军凤皇与天下无双的竹公子。这两位人物经常出入朝堂,与陛下接触颇多,陛下每日都被那机芯草所染,久而久之,就害了自己。其实若是光光是这机芯草,便是熏上五十年也不得事,只是会催弱人的心脉,让人痴颠而已。”三喜脸色沉痛,但更多的是悔恨,他心内一直责怪自己,责怪自己一时疏忽大意而导致百密一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