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学士尊府,飘来张三影。 (第2/2页)
上柏塘茶。 贤妃见朝云虽然腿脚不便,但仍然伶俐万分,她顿时产生了恻隐之心,但想起刚才的“二戏美人”的屈辱,就想让学士难堪难堪。 “学士,素问你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能背出含有你爱妻名字的诗歌吗?” “白居易写的词: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天,这也能行,看来,无书才令人俗,这首词太高雅了,一般人读不懂的,今天,老朽听一次,都觉得上瘾了呢。”马太医对学士的才情佩服万分。 安宁也曾听说过此诗,美极了!但是究竟反映了什么,他真的不知道呢,忙问:“请问学士大人,此诗如梦幻一般令人难以捉摸,究竟妙在何处?” 苏轼撸一撸花白的胡子,陷入幽思,接着正色道:“那些美好事物,尤其是美丽爱情的来去匆匆,欲再追寻捕捉,却全无可觅处,欲再觅旧踪,简直比登天还难,只留下一丝丝的怅惘在心中。这是一首禅味十足的诗,可以说是句句是禅,字字是禅。在禅者看来,在白居易看来,清净无为的本心,便是禅的大千世界。来的时候,就像那‘来如春梦几时多?’,突如其来,毫无知觉;去的时候,‘去似朝云无觅处’,不可追寻,不可捉摸,无影无踪,全归于‘空无’,诚如老夫之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果然是一首好诗,还嵌入了朝云大姐的名字。”贤妃受到禅的熏陶,内心变得柔软起来,“那么,学士,你一定很喜欢白居易了?” “非常喜欢。” 玉蝴蝶静静的思考了一会儿,失声大叫道:“不好,这位诗人也真是的,竟然敢诅咒你的爱妻呢!” “啊?”在坐的全都大惊失色,许多人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正如春梦,悄然而来,悄然而去,那么,朝云呢,随着朝阳的升高,不多时,就能将这片朝云蒸腾掉,飘远了,学士,你怎么能将它拉回来,重新挂在东坡上空陪你呢?” 听完此话,有些像痴人在说梦,更有些有口无心的痴憨,如果一语成谶,那么,今生,老夫还有何趣?哎,原本老夫要向张先看齐的,那家伙,活了近90岁呢,要是老天只留下我一人,带走了朝云,还不如不活了呢。
想罢,苏轼叹了一口气,道:“这位娘娘,可真有想象力,但愿你的话,不要一语成谶。” 众人的神色也无端凝重起来,纷纷在心底为学士与朝云祈福,祝他们鸳鸯情深恩爱百年。 想到自己在宫里的地位一落千丈,这都是文妃那妖女惹的祸,自古红颜祸水,究竟是对还是错,被这些祸水浸泡的须眉们,他们面临的到底是福气还是灾殃呢? 贤妃忍不住问:“学士,你说,我朝有哪位文人迷恋美人不能自拔呢?” 这人,我太熟悉不过了,就是张三影。 苏轼朗声道:“长着一把胡子的张先,八十多岁尚能穿梭于官妓之间,特别中意的还要带回家去。他一辈子的名声大都与女子有关,时人称他‘张三中’,他写过‘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他自己更乐意标榜自己为‘张三影’,因为他曾为美人们写过‘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 “那么,这位对美人着迷的文人,活了多久呢?” “89岁。”众人困惑不已,都被这位风流才子深深迷惑住了,根本不理解这么玩世不恭的文人,竟然活得那么千秋万载的,是多么叫人匪夷所思哪。 “天,不知是他舍不得某位女子,还是某位女子舍不得他?”安全笑谑道。 “这个花心的老兄,已经80岁,竟然纳了一个18岁的小妾,还自我解嘲地写了一首诗,诗名叫什么,我竟然忘了,姑且命名为《嘲风弄月》吧,‘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肯定是舍不得他这个娇滴滴的少夫人呢!”苏轼井井有条地一一道来。 “我们这些美人的命运,兴许还比张三影的小妾好得多呢,想那小妾,等到他那花心的相公两腿一蹬,自己肯定要欲哭无门了。”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之后,玉蝴幽怨地叹息道。 “天哪,没想到文人雅士们荒唐起来,绝对能超出我们的最大想象范围。还‘只隔’一花甲呢,真是莫名其妙,瞎搞。”安全谴责道。 隔了一会儿,安全好奇地问:“我曾听别人说过酒色财‘三迷’,文妃娘娘增加了‘书迷’,我朝就在无形之中造就了蔚为壮观的大宋“四迷”,请问,张三影喜爱饮酒吗?” “张先在杭州时,经常拉住我饮酒,或者歌舞于府中,或听丝竹于湖上。平生爱好游玩、赏景,赏乐、溺于声色犬马,生活之中,被林林种种的爱好充盈,活得五光十色随心随欲,几乎为所欲为,可谓我朝的享乐才子,所以,老天竟然十分卷宠他,让他活得这么长久,令人称羡!”苏轼半褒半贬。 “难道他只会玩世不恭吗,可曾为我们少男少女留下一首好词呢?”安宁问。 “真性情的此人,岂能没有真情之作?老夫我就最喜欢他这首词,‘数声鹈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注,鹈鴂,音同“题绝”吗,杜鹃鸟之意﹚、 “嗯,这首词,实在太令人沉醉了。”贤妃赞道。 “对,该词惜春怀人,是难得一见的抒写恋情幽怨的佳作。”苏轼补充道。 天色不早了,安全见朝云腿脚不灵,就请马太医为其诊治一番。马太医耐心的为其把脉,诊断为热性内风湿性关节炎,马上写了一份药方,递给朝云,苏轼夫妇感激涕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