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妃_第150章 文妃迷深林,倦鸟终知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0章 文妃迷深林,倦鸟终知返! (第2/2页)

拇指,夸道:“怪不得学士满腹诗书,原来您的母亲与众不同,父亲才学过人,事出有因啊,佩服佩服!”

    “一切皆有因缘。”佛印沉静言道,高僧就是高僧。

    “过誉过誉!”苏轼不好意思了。

    不光啁啾悦耳,还蹦跳不已呢。文妃将双手背与身后,喜滋滋地学起它们蹦跳前行的样子,其余美人看得呆了,觉得好玩,也同时学起来,惹得男士们开怀大笑。

    清澈的溪水,映见美人们红润的脸蛋。面对清冽的潭水,武侍们情不自禁地玩起儿时的游戏,武侍们轮流投掷起久违的水漂儿……苏轼也想玩儿,见猎心喜嘛,看着别人玩得痛快,心里痒痒的,可是又怕闪着了肩肘和老腰,只得爱莫能助。

    阳光万道,偶尔从叶缝间射下来,虽然无声,文妃却感到“唰唰有声”,这世上哟有许多“无声之声”,比如花开,比如梦境,比如阳光月色,比如前朝后世。无声之静默赛过有声之喧嚣,正如诗歌“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具有一种海阔天空一般的遐想空间与漫漫情思。

    这林间一切都是美的哦。文妃在不经意间发现有棵不知名的树,长出了可以攀援别树的茎蔓,真是见所未见也。

    文妃立刻好奇问道:“苏大人,此为何树?”

    “这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名叫“茑”,﹙音同“鸟”﹚茎可以寄生于檞、榆、桦等多种阔叶树上。枝茎可入药。古书上所出现的“茑”,就是此树。”

    欣赏此种野味十足的趣树,文妃立刻来了兴致,脑袋一拍,计上心来,“教猱升木”,﹙音同“挠”﹚教坏人干坏事,我可不会,可是,叫朋友们干点趣事情,可是势在必行的呀。

    “安全,我记得有种猿猴喜欢在树上荡来荡去,本宫好喜欢看这种表演,你们愿去吗?”

    还未听完,安全已经飞身腾跃,抓着筋道的藤蔓,在大家的头顶飞来飞去,接着,安宁雷霆武胜三位武侍也尝试了这种猿猴把戏,大家觉得变成一只猴子,也很快乐呢。

    安全觉得只有男士们玩,冷落了美人们,就和大家一道,拔出刀来,除掉厉刺,劈来柔蔓,用这些长长的藤蔓和坚实的大树为美人们临时搭建了一个大大的结实秋千。

    文妃思忖道:其实野外的生活才令人迷恋呢,瞧这队赳赳武夫,今日却成了一只只敏捷轻灵的猴儿;我们这些金枝玉叶,在此荆天棘地之林,如果真做一名荆钗布裙才合时宜呢,如果不能及时行乐,真到了菊老荷枯的垂暮之年,还能将天然秋千摆荡尽兴吗?

    在忘乎所以的欢笑里,美人们像置身于世外桃源里,馨香袭人,衣袂飘飘。苏轼摸着花白的胡须,将自己写的《蝶恋花》改动了一下,欢喜吟道:天涯何处无欢悦,林里秋千林里道,林里佳人笑。﹙注,袂,音同“妹”﹚

    游至山顶,这些山峦连绵不绝,就像起伏的波涛,那些小山像小弟小妹依靠着大哥大姐一样,显得亲密无间。文妃的思绪又回到了故乡的怀抱,那些山峦在目之所及的天边,凝聚成一派淡蓝色的海洋,地平线一样远的山峦,居然可以变戏法一般袖珍成花蕾,是否我可以发明一个词语叫“山蕾”呢?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可是这一带的山,像学士一样和蔼可亲,随时敞开一个广阔温暖的怀抱。”文妃对苏轼言道,学士心中涌起重重叠叠的山岭一般的暖意与感动。

    “嗯,是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是山多山美聚峰成岭之地,就适合这首言浅寓深的好诗。”八姐道。

    “老衲也觉得贤弟这首诗相当精妙,可谓金声玉振也。”佛印赞道。

    天下没有不散的欢聚,文妃该辞行了,做了一个规范的辞行大礼,道:“谢谢我朝两位才子的精诚陪伴,在此,我谨代表我个人向苏大人您,提个建议,祝您保重贵体。还有,在佛印大哥面前,别再矜才使气,和谐要紧,祝你俩过一个老当益壮的晚年,太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

    “嗯,娘娘可真慈悲,居然不忍心将迟暮之年称为‘夕阳’,老衲谨记于心,谢仁德之娘娘!”佛印心事重重地言道。

    “恭祝文妃娘娘一路顺风,代我俩向万岁问好,敬祝煦帝龙体安康!力争活上千秋万岁!”苏轼恭敬辞别,学士一席话,让娘娘们凤颜大悦,也让武侍们开心极了。

    文妃一行尽欢而散,即使仅仅在一个半时辰的井中视星一般的游历征程之后,她定定地想,是该回去了,是该回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