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改进路线 (第1/1页)
宋闻天点头道:“是啊,跳跃性发展的每一代之间有较显著的差别,换代可以在技术上达到质的飞跃,每一次跳跃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摆脱很多上一代技术的局限,形成和对手之间技术水平的很大差距。但跳跃性发展的难度大、时间长、风险高,需要强大的科技基础和经济实力。就拿我们所搞的歼9飞机来说,就是一个跳跃性的机型,可是我们的基础太薄弱了,所以最后不得不下马。” 李建军正色道:“但是咱们的歼9飞机研制,也不是白费功夫,有很多技术是可以用在将来的新歼上,当然在咱们这个超级歼7飞机当中,也可以有应用。F-111是美国第一种采用先进、省油的涡扇发动机的战术飞机,大推力、高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从此成为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的基准技术。变后掠翼的路途要崎岖一点,尽管变后掠翼的在概念上优越性很多,但很多工程上的实际问题使得变后掠翼的优越性难以充分体现,重量和复杂性只是诸多技术困难中的一部分。F-111的变后掠翼位置根据飞行状态自动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变后掠翼的优越性。咱们国内肯定也有人看中了这种变后掠翼技术,不过以咱们国内的情况来看,要搞出这种变后掠翼的战斗机,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当然我们的涡扇发动机,肯定也是存在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如果搞新歼,肯定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想办法从国外获得优秀的涡扇发动机,一方面自行研制。” 宋闻天点头道:“是啊,其实别的我倒还不算很担心,我最担心的是咱们的发动机!就拿歼9来说,其实它下马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配套发动机没有了!双二六标准确定的升限指标仍然太高,选用的涡扇6发动机性能无法达到要求,歼9飞机的研制工作因此而停止。现在,我们面临的仍然是这个问题,咱们国家还没有一款能够用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要想研制成功也不是三年五载可以完成的,这里面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李建军叹息道:“是啊,本来歼9应该是一架很不错的飞机,特别是宋总敢于为歼9选择了鸭式布局,这是我最为佩服的,要知道,世界上第一种采用鸭式布局的实用型战斗机――瑞典的Saab―37雷式战斗机,但它是在1971年才真正服役的。也就是说,在宋总选定歼9VI方案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战斗机是采用了鸭式布局的。这种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军工人都需要的呢!” 宋闻天苦笑道:“李工,怎么也开始给我戴起高帽子来,我可不敢,这只不过是我们的研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我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我知道咱们国内有一家飞机设计所,很有可能搞一款变后掠翼的飞机,就像美国的F14或者苏联的米格23一样。当然F14是变后掠翼劫后重生的产物,当然也继承了这些优点,成为美国第三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成功的跳跃式发展的结果是在技术上抢占先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稳居领先地位。技术领先导致的技术储备也使美国在战术主导设计的时候有极大的优化余地。” 林作明笑道:“看吧,你们说着就跑题了,咱们还是回到超级歼7上来吧。现在时间也是比较紧迫的,能不能让航空部和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专家们同意超级歼7立项,就要靠两位的了。” 李建军笑道:“林厂长,其实我们也并没有跑题。现在咱们这个超级歼7方案,就是针对性发展针对对手的特点,在传统成熟技术渐改的基础上,在几个关键的领域压倒对方,通过整体优化取得技术上的均势甚至优势。” 宋闻天也点头道:“没错,李工所说的太正确了。咱们这个超级歼7飞机,那是后发制人,看清了对手的底牌,所以比较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探索的成本和风险。我认为它既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能够接近于国外第三代战斗机,又是我们比较容易实现的,这种技术渐改的成本和风险较低,出成果快,有利于咱们国家空军这种存在较大弱势的时候,及早形成战斗力。” 李建军笑道:“知我者宋总也。在传统技术还有很大潜力、新技术没有特别显著的优越性时,渐改加针对性赶超是一个很有利的技术路线。就拿咱们歼7飞机的原型米格-21来说,它就是一个典型。为了实现双二,美国放弃了已经成熟的机头进气的F-86、F-100那样的布局,而是重起炉灶,设计了F-104、F-4等。相比之下,米格-21的机头进气和基本机体与米格-15以来的一贯风格一脉相承,但在采用了先进的气动和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后,实现了双二,在飞行性能上完全可以和F-104、F-4等一争高下。”
顿了顿,李建军话锋一转道:“当然,苏联人这是技术路线走进瓶颈,坐失了时机。早期米格的机头进气锥内很难安装较大的雷达,这个技术瓶颈在目视搜索和空战时代不是太大的问题。但随着对先进火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这最终成为米格-21挥之不去的阴影。虽然后来搞出来米格21MF,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歼7III模仿的对象,但那种机头进气锥安装雷达的方式,仍然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所以我们这样采用机腹进气以后,就彻底摆脱了米格21的影响,我们要走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路线!” 宋闻天又看了看图纸,然后道:“李工,你这个双三-角翼的设计倒是新颖,只是咱们没有经过吹风试验,你有把握成功吗?” 李建军信心十足地道:“当然没问题。其实瑞典人早就用过,随着可控分离流概念的问世,边条翼和双******将成为协调低速、亚跨声速和超声速矛盾的气动布局方案,是改进战斗机性能,提高战斗机机动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双******是由大后掠边条和前缘后掠角很大的后翼组成的,在一定的迎角下从它们的前缘和后缘分别卷起两对同向旋转的前缘集中涡。在超声速情况下,前缘涡的干扰效应将大大减弱,以至它们在气动特性上和附着流状态下相接近。当然,我们还必须要进行大量的气动力性能和结构强度计算工作,才能把它最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