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棺_第七十七章 昆仑冻龙 昆仑玉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昆仑冻龙 昆仑玉脉 (第1/2页)

    中国这地域之广,历史之久远,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盗墓帮派,每个帮派都有自己的地盘和技术。

    民国时期,整个中华大地上有十几个像样的倒斗圈子,但是大体上来说,其实就分为两派,北派和南派。

    其中北派势力大于南派,两派以长江为分界线,古通帮、江宁帮、岭南帮属于南派,热河帮、昌平帮、关中帮等等属于北派。

    北派人数众多,通常是山上的土匪跟着一位善于寻墓的高手干,所以东北十八山最后慢慢变成了北派的势力范围,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

    渐渐地,如何找到墓xue?如何进入墓xue?两派逐渐衍生出了自己的方法,这就不得不说起盗洞了,南派最初打的盗洞并没有北派那样成规成模,只因土质的原因,北派的土质多为黄土地,例如SX关中的黄土地,打出的洞俗称“关东式盗洞”,北派以“力”见长,对于盗洞打在何处,挖成何形,都是非常有讲究的,

    通常十几个人接连着挖上一两个月,才能得手,一般是先打个竖井(垂直盗洞),再开挖坑道,一直通到墓里面去。而南派往往不这样,南派以“技”见长,手段多端,多是用的一些极为古老的堪舆之术来完成探xue盗宝。

    南派最开始的工具是“短柄锄”,后来逐渐演变成锄面非常宽,两边有沟槽的旋风铲,洛阳铲却是在南派中非常少见,只因为南派一般用自己的方法,但是所靠经验成分颇多,所以南派一般老一代的人都能非常精确地判断出棺椁的位置,直接通进去,下去就跳到了棺材板上。

    现在我们几个看到的这个盗洞,很明显不是南派的人打的,而是北派的打法,因为上面的痕迹根本不是用旋风铲的那种非常薄的切面。

    我看了看他们几个,只见勇哥盯着那个环扣道:“这东西其实是个镖,外面的一头刚是个圆形而已,暗器李居然有这样大的力量,真是匪夷所思。”

    我见到这个盗洞和这个镖的时候心里头就有些疑问了,南北派之间向来没有往来,如果去了对方的地盘一般都是小队行动,或者是寻找什么要紧的东西,这是没有人会说什么的,要是大规模的侵犯,那才会有正面的冲突,但是中国地方大,墓葬也特别多,这些人自己地盘儿上的都搞不定,一般也不会越界去别人的地方倒斗。

    但是疑问又来了,这暗器李可以说是南派的元老,怎么会和北派的人搅在一起?这个我的心头突然咯噔了一下,想起了我手上的玄铁锤,看来,二公和这件事也脱不了关系。

    勇哥自从看到那三个字后脸色非常不对,我一时有点觉得莫名其妙,我们几看了看便往里走去,刚走了几步便觉得有些奇怪,这个洞居然接上了玉脉。

    或者说,它是打到了玉脉的里面。我用强光手电照了照四周,发现这玉矿已经被人给掏空了,但是决然不像是后来的暗器李他们进来打通的,因为准确地来说,这个地方,更像是一个墓xue。

    叶言把手上的强光手电往里照去,只见远处的翠绿色极深,一时间整个玉脉被掏空的里面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翠绿色光斑,手电光稍微一动那些光斑也跟着移动,相当神奇。

    胖子此刻看得眼睛都直了,到处盯着那些翠绿色的原石,眼睛都可以冒光了,我们几个没有理他,便往里面走,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这真的是一个挖空了玉脉的墓葬。

    中国的墓葬非常有意思,一般墓葬的方式有树葬、土葬、水葬、天葬等等,墓葬最开始是没有土丘的,也就是所谓的“不封不树”,春秋晚期,中原地区才开始少量的出现有土丘的墓xue,而且土丘的高地根据墓主人的尊卑而定。

    到了秦汉,特别是西汉到东汉的这一段时间里,为了使尸体保持不朽,而且当时的人相信玉有这种能力,便流行用各种形状的玉具遮住或者包住身体,西汉时期,皇帝和一些比较有权势的大臣开始使用玉衣,玉衣所用玉片和缝线的材料,象征了墓主人的地位。

    这种以“玉”保存尸体不朽的方法,渐渐地在后世被传得神乎其神,但是到了最后,考古的搞出来几具之后,便也没人相信这东西的功效。

    我看到这里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能够挖通玉脉做墓xue,也就是相当于自己整个墓xue都在玉脉里,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了,比那些皇帝玩的味儿还要足。

    我们边走边看,只见这地方除了玉做的器皿非常多,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有一点,随着我们的深入,整个墓道的空间变得狭小了很多,可能由于玉脉的原因,这个地方的墓道相当窄。

    我们几个走了一阵子,见到这些玉都十分通透,里面几乎没有机关,不禁放下心来。

    的确,在这个地方建造陵墓,被盗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只因这周围广阔千里都没有什么人烟,就算有倒斗的,也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来这里,但是世间之事没有绝对,这个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