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辉煌时代 第147章 生命绽放 (第2/2页)
还有一个地方也挺乱的,苏丹政府分为了南北两派,经常开战,所以在中西部地区的民众也纷纷逃离了家园。” “故土难离,我们华夏就有这样的古语,如果不是因为天灾人祸,就算家乡再贫穷,人们也不愿到外面流浪,毕竟缺失了根基。” “赵,你的年龄不大,但很有学问。” 骆驼队缓缓走下沙丘,那边跑过来一位青年,用结结巴巴的法语,询问一下他们是干什么的,要到什么地方去,另外打听一下周围的情况。 西莫连说带比划:“你们可以一直向西,再有十五天就到了布阿尔法城,那里有绿洲、有水源,城市外面的戈壁滩很空旷,你们应该能够定居下来。” “赵,我们的水还多吗?”米拉也是多此一举,少年们每三天都安排一场淋浴的,说明水很多。 “足够。” 双方交汇,对方部族的长老特意过来感谢西莫的指点。 少年们不敢想象,一千多男女老少,为了生存,纵穿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这个部族里,成年人都无精打采,脸上满是疲惫,已经饿的瘦骨伶仃,骆驼的驼峰已经干瘪,马匹拉着木车,走路都在打颤,需要几个成年人推车,上面是他们的帐篷等简单的行李。 再看半大的孩子,男女都光着膀子,细细地脖子顶着个大脑袋,小肚子鼓鼓的,这是长期缺少营养造成的,有力气的还能拉着母亲哭闹几声,好些妇女前面的布包里兜着婴儿,已经奄奄一息了。 米拉听着人群里孩子的哭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遭遇,与西莫商量一下,将他们携带的水和干粮全部赠送给了对方。 “不行,这是你们的。”长老断然拒绝。 虽然部族缺水缺粮,十分需要,但水和食物在沙漠中是命根子。 “拿着吧,我们下午有直升飞机送来。”米拉指着天空比划着撒谎道。
前面十一天已经喂了一些给骆驼,剩下的二十五袋水送到人群里,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救命的水,大人端着木制的碗,小心地倾倒,每个人喝上两口,滋润着干渴的嗓子。 面饼从皮袋里拿出来,扳开后分发到人群里,见到食物,孩子们的哭声立刻停止了,虽然面饼干硬,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分发水和食物的时候,长长的队伍后面,传来了几个妇女哽咽的哭声,不一会,两个男子表情麻木地抱着死去的婴儿向远处跑去,草草地掩埋了。 季情等女生见此情景,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淌下来,背身相互搂紧,默默地抽泣。 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 赵依善偷偷地拿出了几大包巧克力和糖果,几位女孩子走进部族,分发给孩子们。 吃了干粮喝了水,这群人心中有了目标和期盼,精神上明显好了些。 双方友好地告辞离开,队伍的后面,唐钰不时回头看向远去的流浪部落,感慨万千:华夏历史跌宕起伏,历经诸多苦难,也有几次大迁徙; 汉族惨遭屠杀和奴驭,源于封建皇朝的腐败,贪图享乐,忘却了其他民族的侵略性。 自身不够强大,就要遭罪,这是不变的真理。 好在华夏民族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伟人站出来振臂高呼,无数热血青年舍生追随,这是因为华夏人口数量足够庞大。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延续,与自然环境、生存条件、其他族群不断抗争,不屈不挠地繁衍下去。 余下的一半路程,少年们花了九天时间,当走出沙漠见到绿洲时,大家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 比起真正的探险者、独行侠,少年们有着优厚的保障手段,用西莫和米拉的说法是来撒哈拉沙漠度假的。 但是能够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走进大沙漠,用十九天的时间步行超过一千五百多公里,忍受了炎热的天气,寂寥的煎熬,本身就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一路上的见闻,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洗礼。 三天后清晨,指南针号停靠开罗港,华夏领事馆的秘书尚国忠和埃及海关官员在码头上等候,为他们办理了签证,并安排了一辆大巴车和能讲华语的导游。 与几位游轮服务员一起,坐车一个小时来到尼罗河边最大的集贸市场,不同的相貌、服饰和语言,商贩们知道生意上门了,立刻精神抖擞,笑脸相迎。 埃及的民俗工艺品很有特色,金银器、水晶器皿、手工织毯、绣花丝织头巾、香水、玉石雕件,应有尽有。 少女们最喜欢小零碎,考虑要送给同学好友,每种都买上几套。 埃及盛产沙耶枣,大家商量一下,让导游与商贩讨价还价,一下子订购两吨保鲜沙耶枣和一吨蜜制的,让他们明日送到游轮上去。 中午,大家来到花园城,品尝开罗美食,这里号称世界第一美食城,享誉全球。 花园城内部的装修很符合当地人的品味,花团锦簇,大红大紫,色彩斑斓,而吃饭的桌子都是长条桌。 入乡随俗,招呼大家尽可能地靠拢坐在一起,由导游、船员和赵依龙、唐钰到吧台点餐。 来自华夏的少年们吸引了餐厅其他游客的注目,也有国人听到熟悉的语言,兴奋地跑过来问好,大家一起合影,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 餐品的口味以埃及人喜欢的甜酸口味为主,菜肴按东洋的餐点摆设,层次分明,调味料以法兰斯的风味为主,味道浓而不腻,确实是别具特色,女孩子对这种口味特别喜欢。 成全摇摇头说道:“餐厅如果就这水平,说是天下最好的美食,那只是夸口宣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