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上钩了 (第2/2页)
他们一路上就是依靠这个符文穿梭进来的。 不过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画符了,效力不断减弱之下,估摸着离暴露的时候也不远了,这次应该就是最后一次了。 两人小心翼翼的走向湖边,互相点了点头,立刻仿若游鱼般冲下水中,明明是两个大活人,却没有在如水时泛出一点点波动,湖面依旧平静,自远方传来一阵波澜,那是一股微微的风。 远在徽山书院的杨逸飞抚琴的手忽然停了下来,双眼微微睁开,嘴角挑起。 “鱼儿,上钩了。” ...... 坑底并不十分黑暗 一是因为有阳光自天空上照下来,将正对天空的一部分地面照的通亮;二则是因为,坑底二人交战时发出的真元光芒极为刺眼,几乎将整个坑底笼罩了起来。 随意扫了扫,四周的牢房已经破碎不堪了,但是没有几个犯人敢大着胆子从牢房里出来。 看看满地的残臂断肢和暗红色印迹,夜谨言就差不多明了了,身体已经废了的他们连这两人的真元余波都无法扛住,在牢房里好歹还有精钢符文制作的墙壁帮忙挡一挡,这一出来可就遭了殃了,出来就是个死。 看着坑底中心的两人,夜谨言也有些感叹。 都是当今天下的英雄人物。 虽然不知道这个长歌门boss和这个穿着凌雪阁衣服的刺客叫什么,但是夜谨言的感应力还是在的。 一个大概有化虚境界,另一个应该是道心五重以上。 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人教过夜谨言境界的划分了,其中道心境界是所有境界中最有意思的。 因为他是一个新的开始。 只要你是凭借真正的努力突破到道心境界的,你就有无限的可能。 这道心境界不完全以寻常‘初’‘中’‘后’‘巅峰’的划分方式进行境界划分,但同样需要这种划分方式。 从太元突破到道心,需要开辟出位于人类眉心中的一片意念次元,俗称‘上丹田’。 这个上丹田不与可以寻摸实质的下丹田还有中丹田相比,它是一片‘不存在’的丹田。
它位于人的意念之中。 当人的道念达到了足够的程度,他的精神力往往也可以达标了,这时,就可以在自己的眉心中感应到一片不同的次元,然后在这片次元中塑造自己的‘道心’。 太元突破到道心的过程,就是人们开辟上丹田,并且在上丹田这个异次元中塑造道心的过程。 可一般来说,丹田是干什么的呢? 容纳真元。 这个上丹田也是如此,它不但能容纳真元,而且容纳的量还非常多,提炼真元的质量也比中丹田和下丹田高了不止一个层次,这也就将道心境和太元境的实力完全拉开,而在上丹田中储纳真元的过程,就是道心境由初期到巅峰的过程。 而上丹田中的道心是干嘛的呢? 加强道心境界,及其以上境界的实力。 开辟上丹田与否只能决定一个人真元的质量,而是否领悟、塑造道心,则又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用之前被夜谨言打败的那个苏良春的话说,‘真道心’可以打一百个‘伪道心’。 有无道心,代表天与地的距离。 不但如此,这个位于上丹田中心的道心还能变得更强。 在刚开始突破到道心境时塑造的第一重道心,被人们称为‘稚道心’,仿若幼童般稚嫩,脆弱。 但是这第一重道心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重道心,它决定了一个人以后的基础和提升方向。 稚道心越好,能够提升的道心重数也就越高。 理论上来说,只要‘稚道心’能够达到‘良品’,就足以支撑一个人突破到道心第三重,而突破到道心第三重的人就有机会晋升化虚境界了。 至于那些道心重数更高的,达到第五第六重道心的高手,甚至能跨越境界与稍微弱一些的化虚境界交手,并且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这些道心重数更高的人在突破到化虚境界之后也会变得更强。 据夜谨言自己的估计,即使自己实力全开最多也就相当于一个道心三重境,就这还是高估了,因为他交手过的‘真道心’只有一个苏良春,虽然自己杀他时并没有受什么伤,但是也已经把压箱底的绝技用出来了。 可就是这么强的家伙,才只不过是道心第一重境而已。 现在能目睹两个实力远超自己的人交手,对夜谨言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这无异于给他指明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在观摩对方交手时对比自己的不足。 当然,他也并非只是来观摩观摩的。 右手按剑,白袍随着坑洞里卷起的风微微飘荡着,长发垂在耳边。 姬别情和赵宫商两人早就发现了这个小虫子,不过两人的实力差距并没有多大,姬别情虽然达到了化虚初期圆满的地步,但是也确实没想到这会有个道心六重境的小怪物,虽然保持压制的局面,但却无法确保击杀。 这样姬别情恨得牙根有些痒痒。 这时发现一个不过太元境巅峰的小虫子按剑守候一旁,心中自然极为不爽。 而赵宫商则是疲于应对,即使发现了旁边来了一个人也没心思去搭理他,额头上不断被汗珠布满。 这时,夜谨言开口了 “在下纯阳宫静虚脉第三代大师兄,夜谨言。” 两人的耳朵突然竖了起来 姬别情满脸惊讶,惊讶中还带着些许恨意 ‘居然是纯阳宫的小崽子!’ 赵宫商则有些皱眉,好像在哪听过这名字 ‘夜..谨..言..?纯阳宫的人,怎么会在我长歌门内?’ 夜谨言并没有去考虑这两位大高手在想什么,长剑缓缓拔出。 虽然以二敌一不太地道,但是面对凌雪阁这种从来没守过规矩的势力,也顾不上地道不地道了。 长剑直指前方,语气淡淡的 “还请这位凌雪阁的前辈...” “多多指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