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热闹背后的门道 (第2/2页)
稍微改了一些,但神情模仿的很像,口音也相似,惹来满场爆笑,掌声大作。 站在门口的杜春华笑的最为欢畅,像个追星族一样,把双手举在头顶上鼓掌,因为这段临场发挥的表演,灵感明显来自下午杜存志说的那句春晚台词“麻辣鸡丝”,所以笑容中比其他人多了一层亲情的温馨。 坐在门口附近的孙少洁看到她,招呼道:“春华,来这边坐,我给你留了位置。” 杜春华7月份回老家接杜存志的时候,曾经在京城玩了两天,和孙少洁一起吃过饭,见杜存志被人请去了主桌,而林谨言在她身边,就走过去坐下,埋怨道:“小弟真是的,也不看场合,就知道胡说八道。” “杜秋说的挺好的,又幽默又风趣,大家都很喜欢,你刚才不也笑的跟朵花似的。”孙少洁戳穿了杜春华的假撇清,对同桌的人介绍道:“这位是杜秋的亲jiejie,中国最有艺术气质和人文情怀的女企业家,你们现在天天用的记事本,就是她的公司生产的。” “孙姐别挤兑我,我一个中专生,哪懂什么艺术人文,你还是赶紧介绍这些真正有文化的记者给我认识吧。” 孙少洁这桌酒席非常靠后,客人全是女性,但能量不小,几乎都来自国家级的媒体,甚至包括央视热门栏目和的记者。 当孙少洁依次介绍记者给杜春华认识的时候,杜秋在台上继续发表祝词道:“我解释一下吃好喝好的定义,今晚这间酒楼里的所有东西,除了人之外,什么都可以吃,吃完了我付账,所以一定要吃好。” “至于喝好呢,就要讲究一点了,只能喝红茶、绿茶、可乐、橙汁等饮料,不能喝酒,因为等会还有音乐会,在座的各位都是舞文弄墨的文化人,如果带着一身酒气去大剧院,显得不尊重艺术,有辱斯文,所以请大家体谅。”
这时有个以前采访过杜秋的记者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杜总,我们这些记者全国各地到处跑,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被人灌酒,很多人的胃都被酒精搞坏了,做梦都想吃一次不喝酒的宴席,你这样安排,我们求之不得,大伙说是不是啊?” “是!” “没错,我们是今天喝,明天喝,终于喝出了胃下垂。” 这句讽刺公款吃喝现象的台词同样来自,是1995年最热门的流行语之一,因此又引起了一阵笑声。 “酒呢,不能多喝,但也不能不喝。”杜秋把话筒换到左手,弯腰拿起戴怡送过来的一瓶茅台,说道:“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李光曦说,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请你喝一杯,我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 台下又是一阵爆笑,坐在杜春华对面的一名中年女记者有些惊奇,笑着说道:“春华,你弟弟真是一点都不像从小出国的人,对我们国内的酒桌文化很熟悉嘛,说的一套一套的,连李光曦的都知道。” “这首歌是1977年的,那时他还没出国,每次收音机里放这首歌的时候,他都会跟着乱哼哼。”杜春华扭头看了看台上的杜秋,含笑说道:“他最近在学吹口琴,听了很多以前的老歌,前几天没事的时候,还把国内小学到高中的所有教科书都看了一遍,大言不惭的说如果参加今年高考,至少能考600分。” “你弟弟是高智商的天才,如果好好复习的话,别说600分了,全国状元都稳拿,哎对了,杜秋还没到25岁吧?25岁以下可以去参加高考的。” “王姐,考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学本事,然后找个好工作赚钱,人家杜秋都是国际知名的互联网专家了,要本事有本事,要钱有钱,还参加高考干嘛呀?” “话不能这么说,这世上除了钱之外,别的东西也很重要,很多时候有文凭和没文凭,差别很大的。” 就在几个八卦婆议论的时候,杜秋宣布道:“为了尽到东道主的责任,等会每人发一瓶茅台,今晚不能喝,但可以拿走,如果喜欢和朋友分享呢,这两天开了喝掉,如果喜欢浅斟慢酌呢,就带回家独饮。” 在顾守炳和经销商的联手运作下,云城本地的茅台售价已经超过了29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而且有价无市,非常抢手,因此杜秋话一出口,立刻博得了满场欢呼,甚至连“杜总万岁”都喊出来了,毕竟喝进肚子的是公款,拿回家的是私钱,性质不一样。 看起来气氛不错,人人满意,想必这次互联网大会之后,骁龙的媒体形象会跃升一大截…… 还好戴怡刚才挡住了那些警察,否则几个月的心血就白费了,回头得好好查一查那个警察…… 这时杜秋见服务员开始上菜了,于是放下茅台,举起双手,再次玩了一回cosplay,模仿经典日剧中堺雅人的动作和台词,说道:“接下来,让我们吃吧,吃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