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谈判2 (第2/2页)
资源整合,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杜绝矿难频发,加强环境治理。政府以某种硬指标搞了“一刀切”,即煤炭企业要么具备年产300万吨,而且至少有一个年产120万吨的机械化开采矿井,要么企业规模不低于每年300万吨,矿井规模不低于每年90万吨。这种名义上的“大进小退”,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国进民退”。我想,吴总您应该比我更能体会到这一点。从2009年到现在,山西省的煤炭行业已经基本成为了国营企业的天下。虽然这次改革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矿难相比过去少了许多,污染没有过去严重了,但是却让私营煤企苦不堪言。此外,这还带来了一个潜在的危机,如果经济下滑,市场需求放缓,煤炭价格下跌,减产保价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正常反应,但是,重组后的大型国有煤企带有很多政治与社会责任,与市场经济体制中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相悖,另外,重组以后的山西煤炭国有企业一旦停产或减产,也可能造成工人的失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国企煤矿是万万不会减产限产的。如果经济真的因为对外出口下降和房地产业的萎靡而下滑,国营企业又不肯减产,那么煤炭行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煤炭价格将大幅下滑。国家不采取保护国企的措施尚好,如果国家再走过去保护国营企业的老路,那么对私营煤炭企业来说,将会是雪上加霜。” 这一点是吴建国所没有想到的,他曾经质疑过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可是却没有分析过此次改革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此时听见杨广的分析,他也觉得非常有道理,作为奋斗在一线的煤老板,他比外行人更能感受到煤炭资源整之后私营煤炭企业所感受到的阵阵寒意。他也相信,如果经济真的下滑,那么煤炭行业也会如杨广所预测的那样出现严重的困境。此时的吴建国对杨广更加敬佩了,他是个爱才的人,看见年轻人竟然有如此远见,他颇为重视。吴建国诚恳地说道:“没想到,杨经理作为一个外行人竟然把煤炭行业看得如此透彻,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人才辈出啊,关于煤炭资源改革可能带来的危机是我这个经营煤炭多年的人都没能分析到的。” 事实上,杨广起初也没有对于煤炭资源改革的事件有所重视,甚至他对于这个改革都没太注意过,对于此次整合可能带来的危机还是由夏暮晨所做的分析,此时听见吴建国的赞许,又想到了夏暮晨的功劳,杨过心中默默地赞许了夏暮晨的智慧,他说道:“吴总过谦了,我也只是因为经常与煤炭企业的朋友打交道,所以对煤炭行业有一点了解而已,有分析不对的地方还请吴总指出。”
“杨经理谦虚了才是,说句实话,起初我还有些小瞧你们团队,现在,与杨经理接触过后,真的让我有些刮目相看了,实不相瞒,我对煤炭行业的前景也有几分悲观,可是却始终没有人认可我的预测,没想到一个外行人竟然和我有着一样的远见,哈哈,今天我可算是遇上知己了。”吴建国是个快言快语之人,说话也毫不隐瞒。 这句话让杨广有些受宠若惊,之前,他还担心在一个煤炭大佬面前大谈煤炭行业的前景是否会让其感到反感。如果不是因为已经知道了吴建国有要放弃安装管理系统的念头,杨广是绝对不会冒这样的风险的。如果他的观点得不到对方的认可,那么很有可能被对方认为是肤浅,没有城府。杨广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的。可是,没有想到,他的观点竟然得到了吴建国充分的认可,杨广高兴地说道:“真没想到吴总有和我一样的看法。” “是啊,2000年左右是煤炭行业的最艰难时期,那时,我都没有对这个行业失去过信心,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伴随着煤炭行业的兴盛,我反而担心了起来,业内的很多人都说我是杞人忧天,不过,我就是觉得应该未雨绸缪。所以,我经常研究国内国外的经济走势,这让我从理论上印证了自己的观点,可是,在危机没有出现之前是不可能得出真正的结论的,更何况我身边大多数的朋友都不认同我的观点。因此,有时我也感觉是否自己真的多虑了。”吴建国若有所感地说道。 “吴总能居安思危是非常正确的,您的看法也是非常有远见的,任何一个行业、一个领域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增长、高回报,任何一个行业也都是有经济周期的。煤炭行业已经沐浴了十年的春风,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已经到达经济的拐点了。”马凯说道。 “嗯,这可能正是我的担忧所在。”吴建国思考了一下紧接着说道:“既然杨经理把煤炭行业分析的如此透彻,那么,您再说说行业的兴衰与我们是否安装管理系统有什么关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