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2/2页)
们已经渐渐失去了那份本应该属于中央之国的淡定和从容。 西夏、辽、金都已经是过去了,就不用再提。本以为就此之后大宋朝颜面尽失的时代就会过去,可是谁能想到前一刻还是亲密盟友的蒙古人转眼间就变为磨刀赫赫的杀神? 自端平入洛之后,大宋朝在正面战场上基本上就没有赢过蒙古人。每一次蒙古人南下打猎,没错,这是侦缉司从蒙古人那边传回来的词句,蒙古人对南侵大宋用的就是这样一个带着侮辱意味的词“打猎”。 对蒙古人来说,大宋就是他们的猎物,也仅只于猎物而已。 每一次蒙古南下,大宋朝向来都是满朝震动,紧张无比。每一次蒙古人打猎完毕,除了一些必要的要塞之地外,都是很快就退兵而去,留下的是被掳掠一空的残破城池,然后等着下一次打猎再来收割一番。 大宋朝身为中央之国的荣光就是在那持续数百年的一次次的对外战争中、一次次的打猎中慢慢的被消磨殆尽,以至于如今,甚至只要蒙古人靠近大宋边疆,都会让满朝上上下下神经不由自主的绷紧。 今天,贾似道用这样一个本不是太合适却又再合适不过的词,来诠释对蒙古人进犯大理国时大宋应该保持的态度,让所有人都不禁心神摇曳。 其他人虽然没有说话,可是眼中的神色却暴露了他们此刻的心境。只有袁甫,在短暂的诧异之后,嘴角微微撇起一个不屑的弧度,终于是没有说什么。 纸上谈兵尔! 蒙古人是何等凶残,一个从未曾经过战事直面蒙古大军的人,也只能用这样的小伎俩来博得皇帝的欢心了。 袁甫似乎已经忘记了,就连他自己也从来没有真的直面过蒙古人,也只是通过道听途说来脑补出蒙古人的凶残罢了。
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正如讨厌一个人,怕是连呼吸都是错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此刻袁甫三人心中对贾似道的看法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赵昀深深看了一眼躬身而立的贾似道。今天,贾似道再一次刷新了赵昀心中对他这个小舅子已经刷新过一次的认知。 “诸位卿家都退下吧,似道留下。” 乔行简等人听到赵昀的话,无不一愣,随即躬身应道:“臣等告退!” …… “似道,你可曾见过蒙古人?” 勤政殿内就剩下赵昀和贾似道两人,赵昀起身示意贾似道坐下,缓缓的道。 “回圣上话,微臣没有见过。” “是啊,你没有见过,朕也没有见过。包括朝中这众多的臣工怕是也没有人见过。”赵昀表情有些奇怪,继续道:“可是他们都怕,而且他们还想让朕也怕蒙古人,让朕不得不怕蒙古人。” “圣上……” “似道,日后朝中诸事朕会召你旁听,不过似道需要谨记,日后朝中诸事当多听少言,事后朕自会问询于你。”说道这里,似乎为了给贾似道鼓气一般,赵昀走到贾似道身边拍拍他的肩膀笑着道:“大理国之事,朕再好生思量一番,蒙古使节不日将至临安……嗯,此事容后再议,先前董伴伴说婉儿想要见你,你这就过去吧。” 显然赵昀其实是想要跟贾似道谈谈即将到来的蒙古使节的事情,不过却最终还是放弃了。显然,虽说对贾似道先前的表现有些意外,不过赵昀显然不可能真的会因为贾似道的那番话就马上脑门发热的以为如今的大宋朝真的可以跟那定风波中说的那般巍然自立的任蒙古人随便在大宋周边折腾。 对赵昀这样的态度,贾似道并不意外。同时,他也更清楚,如今的大宋朝赵昀手中可打的牌太少太少了。不过,这些跟他都么有多大关系,该说的都说了,想来到底该怎么做其实赵昀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了。 唯一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蒙古使节的到来。在之前他可是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听到。有心想问问,见赵昀似乎不想多说,贾似道也值得闭嘴不言。 “圣上,其实在来之前微臣已经见过大理使节了,如今大理使节正在舍下作客。” 诧异的看了一眼贾似道,赵昀点点头道:“那似道就代朕好生招待他们就是,朕就不过问了。” 显然,跟蒙古庞大的使节团相比,大理国的莫夜和阿阮两人使节团,实在是让赵昀兴趣怏怏。 “微臣遵旨!那,圣上,微臣这就去觐见贵妃娘娘?” “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