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父母之心 (第2/2页)
就好办,过去不常说嘛,“大河有水小河流”。国家那不就是老百姓的国家吗,国家有钱那不就等于老百姓有钱吗,国家的钱不给老百姓花那给谁花呀。就好比父母有钱,那早晚不都是儿女的吗,父母舍得看儿女过苦日子吗。 电视不说吗,国家一年财政收入是多少多少万亿。王老三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因为这个数简直太大了,一火车皮沙粒或许都没有这个数字大。对于他来说,万就是一个大数,他手头从来没有过超过一万块的余钱。亿那简直就不是数了,万亿对于他不啻于天文数字。 王老三始终认为政府有花不完的钱,现在城镇化建设就是国力的体现,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农村动迁那也是国家变相给老百姓发钱,咱老百姓要是不想办法多要些,那不仅是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国家的一片苦心,会让国家失望的。国家总不能像那些二百五的专家说的给每个人发钱,这么大国家那是没法cao作的。但是农村动迁就另当别论了,这是很容易cao作的,一家家的,看你有多少不动产,算钱,算完钱你就签字,就这么简单。 因此要想多获得一些补偿款,就得增加房前屋后的附属物,所以说盖房就是最好的选择。王老三也认为盖房没错,他也在心里钦佩杜长富有眼光,但他嘴上从未表达过对杜长富的敬佩。毕竟杜长富是自己的仇人,或者说有过节。即便如此,王老三到仍处散步动迁的信息,谣言,客观上等于在帮助杜长富,在人为制造紧迫气氛,为自己的敌手推波助澜。杜长富要揽活,就希望老百姓都信服动迁给钱这件事儿,都争抢着盖。所以王老三无意中成了杜长富的一个帮手,推动者杜长富的事业。王老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为虎作伥”,即使意识到了,估计面临如此波澜壮阔的盖房热潮,他也板不住自己的嘴。话说回来了,王老三本来就是一个爱散布谣言的人,对于谣言,他从不考证,他并不知道,他现在散步的一些谣言的始作俑者其实正是杜长富。
王老三对盖房那是热情百倍,也是信心十足,他认为不会白盖的,政府就是想变相给大伙发钱,只是要有个理由。王老三觉得自己已窥破天机,因此决不可辜负政府的一片苦心。有那么句话吗“爱闹的孩子有奶吃”,因此要想有奶吃,就得有动作。 但王老三现在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那就是手头的银子不足。今年是比往年多打了些粮食,也多卖了一些钱,但去了还饥荒,还有就是过这个奢侈年的开销,用去了大部分。尤其是过年时给未来的儿媳妇的见面礼的大红包,又包去了家里的几亩地的收入。王老三想开了,对儿子决不能吝惜。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多包些钱不仅自己有面子,儿子也有面子,儿媳妇也高兴,也留个好印象。反正也没给外人,到哪儿那钱都姓王。但是他忘了一点,钱给出去之后,等自己用钱时,那钱就不一定姓王了。 王老三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很舍得投入,他一直觉得儿子高中辍学跟自己的无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自己有本事,如果自己能找到人说个情,学校不至于偏偏把自己的儿子开除。当时王老三很上火,也颇费一番脑筋,但是也毫无办法,素手无策。自己一个农民,认识的人也都是三里五村的农民,跟教育界搭不上话,跟政府衙门也从未打过交道。当时他兜里揣着借来的钱都找不到门槛送,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儿子离开学校,眼睁睁的看着儿子断送了大好前程,王老三真是欲哭无泪。农民,处在社会最下层的弱势群体,从来都是没有任何抗争力的,从来都是任人鱼rou的。 他并不奢望儿子能像李卫军那样出人头地,他只希望儿子能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走出农村,为王家改换门庭。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望,多年来在心中积蓄的信心,一砖一石垒起的大厦顷刻间倒塌了,自己多年来对儿子的希望瞬间破灭。儿子离开了学校,也就意味着儿子无法跳出农门,王老三心如刀扎,在滴滴渗着血。这个打击无异于晴天霹雳把他的心都震碎了。 在那之后王老三一直觉得愧疚儿子,觉得自己不能为儿子摆平事端,是自己的无能。这就是父母的悲哀啊,可怜天下父母心。王金宝的路是自己走的,其实丝毫怨不得王老三。王老三没有必要自责,况且王金宝自己也未觉得离开学校有什么惋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何必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