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全是好日子_第013章 他想通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3章 他想通了 (第1/1页)

    在村民看来,沉默就等于默认。

    第一个得到沉默对待的是江一帆。他是个晚辈,因此他说啥,李老汉都虚与应付,哼哈答应。

    “李叔,你说动迁到底啥时候!”

    “早晚的事儿!”

    “李叔,你见多识广,你看咱们整那些玩意能给点钱不?”

    “兴许给,也兴不给。”

    “李叔,你家卫军神通广大,就没点啥信儿。”

    “能有啥信儿,他也不是区长、镇长,连个村长都不如,能有啥信儿。”

    “李叔,你说……”

    ……

    江一帆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不过在他看来,自己还是有点收获的,起码不像前面那些人一无所获。李老汉对前面那些人是矢口否认自己了解更多信息,而对自己尽管是躲躲闪闪,不正面回答问题,但起码没全盘否认,这就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说的没有错,李老汉的‘平静’是有原因的,是值得去进一步探究的。

    在他看来,沉默就等于默认,不否认就等于说“是”。俗话说得好“浇花浇心儿,听话听音儿。”谁还能直接告诉你啊,听音儿还听不出啊,察言观色还不会啊。江一帆满意的从李老汉家走了。

    又有几个人也得到了这样的接待,这样的答复,他们都满意的离去了。他们都用自己的理解去揣测李老汉的闪烁其词的答复。他们得到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谣言是正确的。

    李老汉实在是无语了,人们怎么会这样呢?人心怎么会在利益面前丧失本性呢?在谣言面前如此的扭曲呢?质朴的村民怎么一下子都迷惑了呢?怎么都失去基本的判断力呢?难道就没有一个清醒的?就没有一个有头脑的?你还别说,在村子里,还真有一个人在谣言面前保持这情形的头脑,有明确的判断力。这人就是王老三,眼下村里唯一一个明白人,唯一一个懂得李老汉的人。

    这几个人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的事很快也在村里传开了,人们又开始议论纷纷。

    “你看着不,老李头架不住了吧,默认了吧,就是那么回事儿!”

    “什么默认了,他明确承认了,我亲耳听到的。那个李卫军认识人多着呢!”

    “老李头说了,动迁时候就按以前统计的给钱,后整的都白扯,其实这也合理。”

    “合什么理合理!那不白整了吗?浪费多少钱,多少工夫,少吃多少青菜!你说这个老李头咋这样呢,乡里乡亲的,

    大伙儿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知道信儿咋不告诉一声呢,眼看着家家在那瞎忙,他好看热闹!你说他咋这坏呢!”

    “这老李头也是的,咱大伙对他家不错吧!见面李叔长、李叔短的,咋就那么自私呢,平时看这老头挺面善的,真是有点坏!”

    “他不仅是坏,是损,是缺德。他这招挺阴的,说实在的,咱们对他确实不错,他太不应该了。看着吧,别看他现在得意,早晚有遭报应那天!”

    舆论的风向渐渐趋于一致,从评论事儿,指向了攻击人,大家没有就事论事儿。话题越唠越偏离了主题,越扯越远。从论事儿扯到了评论人,而且看法渐趋一致,李老汉从受人尊敬的长者渐渐变成了遭人唾弃的小人、坏蛋,甚至是罪人。

    他们好像忘记了李老汉平时为人的谦虚和随和,做事的仗义与坦荡。也忘记了李老汉对他们的坦诚与热情,仿佛那些都是虚伪与欺骗。也忘记了李老汉让他们到自己院子里来摘菜时的大度,仿佛那是在用小恩小惠拉拢自己,是在使用迷惑与欺骗的伎俩。人啊,有时后就是自私自利动物。

    “也别那么说人家,嘴上留点德。这阵子你少吃人家园子里菜啦,人家也没劝你栽树砌墙,不都自己抢着抢着整的吗?”

    也有正直的人看不下去了,站出来为李老汉说话。但这种声音毕竟在此时、在这种大舆论氛围下士微弱的,很快就被湮没了。

    “吃几个菜值多钱!关键是他不该瞒着大家,你说咱们有啥好事儿,哪有藏着掖着的,你们说是不是?”

    “就是,咱们谁不是有啥好事大家分享,人还得把良心放正,多做好事,是不是?”

    ……

    李老汉此时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了人民公敌。冤啊,实在是冤啊!李老汉招谁了、惹谁了,竟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竟遭到如此恶意的诽谤与攻击。嫉妒啊,嫉妒的心蒙蔽了原本善良的村民的眼睛。私利啊,私利诱使原本质朴的村民将那种叫做良心的东西暂时丢弃在一旁。等到他们清醒时,他们会发现自己错了,错看人家了。他们会醒悟的,迟早会的。农民们本性还是善良的,但自私和狭隘的一面也同样的自始自终环绕在他们身边的,浸透到他们的骨子里的,他们世代生活在狭隘的圈子里,没有见过大世面,因此他们的眼界是很狭窄的,思维是很局限的。

    李老汉的老伴这些天真的是沉不下气了,她真的是上火了,不仅嘴角起了泡,就连仅有的几颗牙也跟着疼了。她一个劲地埋怨和数落丈夫。

    “就你出奇,就你能耐,‘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下好,外面说什么的都有,那说的可难听了,你去听听去!”

    “你就是不听劝,我说啥事儿咱随大流,别特殊,‘枪打出头鸟’,那是有数地,这下好了,都冲咱们来啦,就好像咱们劝他们整的似的。”

    “就你有主意,就你高尚,不骗国家钱,不做亏心事儿。这下可好,咱们把全村人得罪了。”

    “你说,咱说啥做啥了这是,这帮没良心的,哪个缺了八辈子德的造的谣啊!”

    ……

    任凭老伴数落,李老汉也不争辩。事情已经这样了,说再多有什么用,用不了几天,这事就过去了,就平息了,一切都还会和平时一样。李老汉心里对此有数,等大伙不再议论这件事了,谁都会静下心来仔细寻思寻思,到时候也无需自己说什么了,也就自然在每个人心中有了公断了。李老汉想的对。农村人就是这样,头脑容易发热,遇事很少能冷静分析,而且极易从众,别人怎么说,自己也怎么认为,临事儿时缺少独断能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