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古蜀后裔 (第3/4页)
羡感慨道。 不一会儿,来到了目的地。众人将杜连的棺木放在北斗七星形态祭天台下。易丹与矫公羡二人,都被这北斗七星祭天台的庄严和肃穆深深地震撼,没想到在这偏僻的荒山之上,竟然还有如此壮大的部落祭天筑台。 众人将那四个鼎放回了原位,七鼎齐全,全部归位。 易丹站在下面,望着天权星台上那根石柱子上的面具,看了好一阵子,入了神。 而下葬的人群,将杜高的棺木放在天权星台下,早就挖好的坑洞里。杜迁最后看了一眼父亲的脸庞,刚要将棺材盖子给父亲盖上,这时杜高说道:“等一下。” “请问高叔,还有事吗?”杜迁问道。 这时,杜高从袖管里掏出一颗白色的球体,将他弹在杜连的遗体上,球体被弹破,变成了一团白色的粉尘,笼罩在遗体之上,立刻结成了坚硬的石壳,将遗体保护在里面。 杜高对遗体说道:“大哥,你是我们壤锵人最后一个首领,我把你的遗体好好保存起来,希望你能安息。还有,迁儿他长大了,他和我一样,都希望我们最后一支壤锵人,能够融入这个不断在进步的世界之中,我们决定以后带着族人走新的道路。你为部落cāo)心劳神了一辈子,现在请安息吧!” 杜迁也对父亲的遗体说道:“是啊爹,虽然你一直都希望我能继承你的首领之位。但,对不起,我不能如你所愿了。您一生钟这神赋的权力,我把你安葬在这天权星祭台下,希望你在天上,也能继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看着我们一点点改变吧,今后不管是融入这片世界,还是回归故土,我们都会永远都会想念你的。” 杜迁伤感地将棺材盖子盖上,然后用铁铲将泥土埋好,堆了一个小土堆。 见杜迁父亲的遗体,也被杜高用那神秘的粉末封起来,易丹忍不住好奇地小声问旁的杜高:“请问杜大侠,你刚才所用的,莫非就是先前将我和矫大哥束缚的暗器?” 杜高道:“没错,此物名为僵蚕粉,见空气后便可附着在物体上,然后吸收表面水分之后,变成坚硬的外壳,将人牢牢地困在里面。” 易丹道:“僵蚕粉?莫非是用僵蚕所制?” “此物虽为僵蚕粉,但却不是以僵蚕所制,只是我壤锵部落蚕有极深的渊源。而这暗器又能将人僵化,故而为它取名为僵蚕粉了。”杜高解释道。 “原来如此,这僵蚕粉的确非常神奇,今天要不是在下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世上还有如此点人成石的神奇之物。”易丹感叹道。 “没错,一般人被它困住,是根本脱不了的。而姑娘你的内力深厚,没想到最后还是挣脱了,杜某着实佩服佩服。”杜高说道。 “杜大侠过奖了,请问僵蚕粉是何物所制?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杜高道:“杜某喜好钻研矿石,一次偶然间,用这壤锵山里的几种岩石磨成粉,和石膏混在一起,便就炮制成了粉末,发现它遇水气后马上变硬。后来再慢慢地琢磨,改进,就变成了现在的僵蚕粉了。” 易丹道:“原来如此,杜大侠研制的僵蚕粉,实在太厉害了。若是再多困我一会儿,恐怕我就再也没办法了。” 杜高道:“惭愧,惭愧,我本想抓坏人,没想到让二位无辜受牵连,实在是对不住。哎,皆因我壤锵人被人欺负惯了,东躲西藏,最后才躲到这人迹罕至的荒山中。哎…” 听了杜高的话,易丹又抬头望着那箸子上奇怪的面具,不问道:“杜大侠,请问为何这祭天台周边,会放这么多大鼎呢?如果在下没记错的话,只有在先秦时期,天子和诸侯们祭天之时,才会用这大鼎,对吧?” 杜高刚想回答易丹的话,这时只见杜迁拿起一把锋利的短刀,在一块石头上“滋滋滋”地刻下一串大字:“大蜀第四十三代开明杜公讳连王眠此。” 易丹走到杜迁边,看了石碑后问道:“杜公子,请问你为何这墓碑上刻大蜀字样呢?大蜀不是应该在蜀中吗?” 杜高跟了过来说道:“我正想告诉你,我们壤锵人的祖先,原本就是从蜀中迁来交趾的。”
易丹疑惑地问道:“从蜀中迁来交趾?” 杜高说道:“没错,我们原本是开明蜀王杜氏后裔,当初蜀国国君,曾助周武王伐纣,被封为蜀王。所以在先秦时期,蜀国一直都是天下诸侯国之一,后来秦国强势崛起,灭了我古蜀国,蜀国最后一位王子杜泮,率部众南逃到了这南方之地,建立了一个叫做瓯雒国的南邦小国。后来瓯雒国又被秦朝末年的诸侯将领赵佗灭掉,并入了他所建立的南越国。从此我蜀王后裔便在脚趾四处流浪,最后躲在这山沟里,不问世事,希望过几天太平子。” 易丹惊叹道:“原来竟然是这样的。真是没想到,两位竟是蜀王后裔,真是失敬失敬!” 杜迁道:“哎,惭愧啊。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现在几乎都快没有容之地了。” 杜高道:“是啊,据先辈们说,他们刚迁来这里时,除了零星的几个野人之外,几乎没有其它什么人了。所以很快就立国建都,过得很好。但后来没多久,北方汉人也逐渐迁来,我们就只能被迫迁入这深山野岭之中了。” 易丹道:“在下偶从史书上得知,一千多年前,古蜀国被秦国所灭。那请问你们岂不是很恨秦人?” 杜高道:“不错,自从从南越国灭了瓯雒国,我们蜀人后裔又被迫始流亡,直至流亡到了这壤锵山之后,听闻汉武帝平定了南越,统一了天下,我们才算暂时安定了下来。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曾经的两个故国都回不去了。所以我们便长居在这壤锵山中,改称壤锵人。千百年来,许多族人都纷纷离开了壤锵山,去外面的世界寻找更好的生活,而我们这一支蜀王的直系后裔,却坚持留了下来,并且还保持着当年古蜀国的一些生活习俗,直到今天。” 易丹点点头说货到:“嗯,我明白了,难怪你们还用这大鼎祭天,是沿袭先秦时期的习俗了。” 杜高道:“没错,武王伐纣后,分封天下诸侯。皆执新周礼,敬天。效仿大禹制九鼎。规定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