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云冲霄_第0085章 潘家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085章 潘家园 (第2/2页)

通107在潘家园桥下车;乘坐674,34,802在潘家园桥西下车即到。

    地铁10号线潘家园站正在建设中,请您在劲松桥站下,沿三环向南行1公里左右。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全国人气最旺的古旧物品市场。

    潘家园旧货市场2004年在“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颁奖大会”上,通过社会公众投票,被评为“全国十大古玩市场”。

    “潘家园”已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成为一种特色的文化象征,一个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笔无形资产。

    2001年10月底建成投入使用的工艺品大棚。

    每末都有许多专业或业务的书画家在此直接销售自己的书画作品,因此价格比别处便宜,北京许多画廊也从这里进货。

    在潘家园市场上有许多经营古旧书画的摊位,特别是各个年代的宣传画,是影视作品中反映时代特点的重要道具,也是一些人收藏的对象。

    ……

    ……

    由来:

    十几年前,潘家园本是北京一个并不太知名的地方,近几年来随着潘家园旧货市场的红火,这里便成了潘家园古玩市场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地方,也使“潘家园”之名家喻户晓。

    潘家园位于朝阳西南部,临近劲松小区,解放前只是北京城外一个小小的村落,当时被称为潘家窑。

    早年间在护城河东边有不少砖窑瓦场,潘家窑是其中的一家,因窑主姓潘,于是窑场以窑主的姓氏而得。

    据传这潘窑主是位山东济宁人,年过五旬,原是烧琉璃瓦出身。

    当初来到这里,他本想开家烧制琉璃瓦的窑场,但烧了几次之后,便不再烧了,因为这里的土质疏松,不宜烧制琉璃瓦,于是改烧小方砖。

    当时这一带有七八家砖窑,彼此竞争很激烈,潘窑主初来乍到,又是改行烧砖的,所以生意一直不好。

    但他不想放弃,因为他看准了这里临近京城,地理位置好。

    于是他私下里在各个窑场转了几天,回来后就有了主意,一是要提高砖的质量,二是在经营上下工夫。

    首先他严格把好每一块砖的烧制环节,绝不偷工减料,所以烧出的砖成色好,光洁度高、硬度很强,不易破碎。

    同时在销售上,他也比别人技高一筹,当时卖砖是以“丁”为单位,一“小丁”砖是二百块,一“大丁”砖是八百块,但他在码砖时,一“小丁”要码二百二十块,一“大丁”要码八百五十块——价格上与别的窑场差不多,可数量上却暗自比别人多了一些。同时又雇了三辆马车,凡买主在十里地之内的,一律免费送砖上门。一些买主在他这里买了几次砖后,就发现他的砖不但质量好,而且数量比别的窑场多,还能免费送货,便经常来他这里买,不到一年的工夫,潘家窑场就红火起来,并很快出了名,甚至连一二百里地以外的人也慕名来他这里买砖。于是这潘家窑场越开越大,据说最多时有二三百人在这里干活,车进车出的,很是热闹,而另外几家窑场因经营不善便相继关了张。以后在潘家窑场附近形成村落,便依窑场之名,得地名潘家窑。

    到了民国后期,这一带的土被用得差不多了,只留下许多大水坑和洼地,再取土烧砖很是困难,于是潘家窑暂时关闭,不久便迁到了房山一带。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这里的水坑和洼地被逐渐填平,并开始建设居民区,几年的时间就出现了一大片居民区,并以“潘家窑”之名而称。但叫了没有多久,人们就觉得不雅,因为老北京人通常将妓院叫“窑子”,所以就改为“潘家园”,这个“园”字,便是“家园”的意思,并将附近新修的道路称为潘家园路。后来在修建三环路时,在潘家园东侧修建了一座立交桥,便得名“潘家园桥”。1992年以后,在这里逐渐形成一个旧货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吸引着大批淘宝者和游客。而今,“潘家园”已不只是一个街道或一个地域的名称,几乎成为古玩市场的代名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