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解说故事 (第4/5页)
起多住几日的。”吴秋遇说:“丁大哥喜欢自由自在。我们也留不住他。” 曾梓图招呼二人落座之后,又反复打量着他们,尤其是对吴秋遇,越看越喜欢。小灵子佯做不知,若无其事地欣赏着厅里的摆设。吴秋遇开口问道:“伯父,您还要一直在蓟州待下去么?”曾梓图说:“嗯,已经习惯了,不想离开了。”小灵子说:“以您的智慧和人脉,换个地方重新安家立业绝非难事,何苦留在北冥教眼皮底下受委曲?”曾梓图道:“当初选择在这里安家,就是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你们不要小看了蓟州城,这可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小灵子看了一眼吴秋遇,说道:“我也好歹去过几个地方。除了独乐寺的观音阁和那尊十一面观音像,也没觉得蓟州有什么特殊啊。”曾梓图说:“反正闲着无事,那我就给你们说说蓟州。”“好啊。”吴秋遇和小灵子都好奇地等着听故事。 曾梓图见二人愿意听,于是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娓娓道来:“这里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周武王伐纣成功,分封诸侯,这里是燕国的属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无终子国的地盘,并建都于此。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这里设置无终县,同时是右北平郡的郡治。秦二世而亡,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辽东王韩广又建都无终。”小灵子有些惊讶:“这里还作过诸侯国的都城?真是没看出来。”曾梓图说:“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历经战火和朝代更迭,看不出来也是正常的。三国归晋之后,胡人渐渐得势,形成南北朝对立的格局。这里最早属北魏,历经东魏、北齐、北周,仍为无终县,隶属渔阳郡。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南北,建国之初,将无终县改作渔阳县,于是就有了渔阳这个名字。隋炀帝昏庸无道,天下大乱,十八路诸侯起兵造反。高开道攻占北平、渔阳两郡,自立为燕王,定都就在渔阳。从唐到宋,渔阳县先后归属玄州、幽州、营州、蓟州。成吉思汗灭金宋建元,渔阳县成为蓟州的州治。本朝开国洪武皇帝,撤渔阳县并入蓟州,渔阳城从此改称蓟州城。”曾梓图说得头头是道,吴秋遇却听得稀里糊涂,只记住这里过去曾经是无终国的国都,曾经叫过渔阳,现在改称作蓟州。小灵子说:“难得曾伯记得这么详细。看来蓟州城真是有些来历。”决定留下来,小灵子也不再称呼曾梓图为曾老爷,而是随着吴秋遇改称曾伯。 曾梓图不无得意地继续说道:“古渔阳人杰地灵。山有盘山、崆峒、八仙桌子、梨木台、九山顶,洞有石龙洞、岐山澜水洞。孕育了无数的能工巧匠,所以才能不用一钉一铆建造出独乐寺六七丈高的纯木结构观音阁,堪称天下一绝。”小灵子天真地说道:“观音阁不是木工师祖鲁班爷帮着修的吗?”曾梓图笑道:“那只是传说,观音阁的建造还是当时的世人所为。”吴秋遇只顾点头。曾梓图继续说道:“渔阳之地,也就是现在的蓟州,出了无数的名士先贤。汉末三国时期有个徐邈,官至魏国的都亭侯大司空,也是位大画家,他的画作《魏元阳神射图》甚至收入唐人张彦逸的《历代名画记》,影响不小。北宋开国功臣赵普生于蓟州,他发动陈桥兵变,让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助赵匡胤夺得天下,并献计杯酒释兵权,巩固了大宋皇权。他一生三次出任宰相,死后配飨太祖庙。”小灵子说:“那两个人我不知道,可是‘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我在戏文里听过。”曾梓图笑道:“那我就说一个你们知道的。《三字经》你们都念过吧?”吴秋遇摇了摇头,他在寺庙长大,偶尔会接触一些佛经,但是印象中没有这个《三字经》。小灵子说:“我会一点,怎么,写《三字经》的人也是蓟州人?”曾梓图说:“不,我说的不是这个。《三字经》里有这样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我背得没错吧?”小灵子得意地说道。曾梓图说:“没错。这里的窦燕山,也是蓟州人,官至谏议大夫。他有五个儿子,从小管教甚严,一个个聪颖早慧,文行并优。窦仪、窦俨、窦侃三兄弟,同登皇榜,同时中了进士。另外两子窦称、窦僖也都中举。他这五个儿子全都忠心为国,政绩着著。五子登科,也传为千古佳话。后世有人写诗赞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单桂五枝芳。”小灵子赞叹道:“窦燕山窦老爷果真是厉害。看来蓟州确实出人才。”
曾梓图继续说道:“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段歌谣,不知你们听说过没有:武林巅峰,散花仙翁,雌雄双煞,了无神僧。”吴秋遇想起来,刚才小灵子和他扮作雌雄双煞时,北冥教那个黑衣人就曾说过这几句,于是问道:“这段歌谣是什么意思啊?”曾梓图解说道:“歌谣中说的是当今武林的几位顶尖高手,武林巅峰便是这个意思。”小灵子说:“雌雄双煞我们已经见识过了,散花仙翁和了无神僧我们没见过,不知他们两位是什么来头?”曾梓图稍稍愣了一下,继而笑道:“那不是两个人。”“不是两个人?”吴秋遇也有些不解,“不是一个散花仙翁、一个了无神僧么?”曾梓图笑了一阵,解释道:“了无神僧说的武功奇高的两位高僧:一位是嵩山少林寺的住持方丈,唤作了然大师;另一位是五台山佛光寺的无涯大师。”吴秋遇和小灵子刚刚在独乐寺见过无涯大师,对他的武功已有所了解,确实是高深莫测。说起少林方丈,吴秋遇忽然惊讶道:“少林寺的住持不是慧明禅师吗?”曾梓图愣了一下:“慧明禅师?老夫不曾听过。了然大师住持少林寺已有多年,我是亲眼见过的。他至今健在,方丈之位不至于轻易换人吧。”难道独乐寺的云奇小和尚所言有误?吴秋遇和小灵子明明记得他说的是“少林寺住持慧明禅师”,而且他们还亲眼见过这位慧明禅师,跟无涯大师在一起,武功也很高。 小灵子忽然说道:“了无神僧原来是了然大师和无涯大师两位高僧。那散花仙翁呢?散花仙翁又是哪位?”曾梓图笑道:“散花仙翁就更不是一个人了,而是四位顶尖高手。”吴秋遇和小灵子更觉惊奇,急切地望着曾梓图,只盼他尽快给出答案。曾梓图说:“散花仙翁的‘散’,是指散(音伞)游僧,四十多年前,他老人家凭借独创的开阳掌力挫群雄,一举成为武林至尊,建立一世荣耀。‘花’指江南花家,先后出了花向海、花向荣两位高手,都曾竞逐武林至尊。‘仙’指鲜子汤,最得意的武功为孤魂指,并善使暗器,很多高手都坏在他的手下,因此他的江湖名气很大。‘翁’是翁求和,幸运成为两届武林至尊。”“散游僧,江南花家,鲜子汤,翁求和,这就是散花仙翁。”小灵子重复了一遍,一一记在心里,作为日后与人聊侃江湖的说辞。 吴秋遇这才明白“散花仙翁”的意思,也隐约发觉曾梓图似乎对师公翁求和有些不屑,对散游僧却颇为推崇,于是问道:“这几位前辈跟蓟州有什么关系?”曾梓图不无得意地说:“散游僧前辈就是蓟州人。老夫选择在蓟州安家落户,多一半就是冲着他老人家来的。”吴秋遇问:“那这位前辈现在何处?”“他老人家很多年前就过世了,不过一直是我们武林中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