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1983_第106章 大国崛起【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大国崛起【求月票】 (第1/2页)

    眼前的这封信正是一份约稿信,是的副总编郑元续在杂志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后,发出的邀请信,他邀请自己为写稿,同时想转载自己的那篇。

    这真是一件让戈文意外和欣喜的事情。一个杂志社的副总编辑亲自给作者写信约稿,这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这说明这个作者的作品首先征服了杂志社的编辑,与此同时,编辑们认为这个作者的文章还会征服他们的读者,会为他们的杂志带来良好的影响力。

    没想到自己竟然能接到的邀请?!

    戈文对于并不陌生,前世他经常看的一份杂志就是,只不过那时的早已改名为。那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文摘类期刊,1981年4月在兰州创刊,创刊名为。初为双月刊,后改为月刊、半月刊。因与美国同名,1993年7月改名为。自创刊以来,这本杂志长期坚持真善美的基本价值,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发行量多年来稳居中国第一,并达到了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

    前世,这本杂志的月发行量达到900多万份,并衍生出乡村版、原创版、海外版等多个版本,是非常厉害的一本杂志。

    而今生,现在距离他们1981年4月正式创刊也才仅仅两年零五个月,可是从约稿信里郑元续的介绍来看,目前的销量已经达到了160万份之多,这是多么巨大的发展!由此也可见编辑部编辑们的热情和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戈文深知这是一分前途光明的杂志,他们正走在成功的路上。平民化的风格,朴实的叙述,在平凡的事情中以小见大,反映人性的光彩,不高高在上。不装腔作势……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真善美”、坚持“永恒不变的人性”,哪怕遭受到风雨的洗礼也不动摇,这些正是读者们喜欢的!

    戈文就知道在前一个阶段,还有人认为宣传人性的是“精神污染”。是“一处小小的资产阶级的精神乐园”,那宣扬人性的办刊方针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专有权,如果不是自己那场关于个人生命价值观的的讨论,如果不是刊登了自己的那篇文章而盖棺定论的话,或许仍然要向前世那样磕磕绊绊的更加的艰难走过八十年代。

    不仅用温情滋润读者的心灵。让他们的心灵保持和谐,它还给读者传播了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气质。这种尊重个人自由,尊重正义公正的精神理念,像温和的中药,能缓慢地起效,让国人去凶邪之气,去暴戾之气,去专横之气。它是建设公民社会的基础土壤。

    这就是一本杂志所能贡献的柔软的力量!

    这正是自己如此看重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的真正原因!这样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是潜移默化改变中国最好的方法,是实现自己理想和愿望的最佳途径!

    戈文轻轻的把信纸折叠起来,塞回到信封中,然后他将这封信小心的放到一边,对他来说,这封信的价值同样无可估量,必须要收集到他的藏品中去。

    然后戈文就开始写回信,他会接受的邀请,他要为写稿。这不仅仅是因为约稿信里的副总编郑元续所说的那样,对于作家来说是一个很适合发表作品的媒质。它拥有着广泛的读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戈文很怀念当初自己阅读的日子,在那些很普通的小文章里,蕴含着不平凡的大道理,是一副真正的心灵鸡汤!

    这也算是对曾经的一种缅怀吧。戈文在心中想到,然后他开始铺开了稿纸。

    是一份文摘形式为主的杂志,原创的文章并不多。这个时期的大多数文章都是选取国外杂志的一些文章,比如美国的,杂志自己登载的原创的文章并不算多,这主要是因为的主题是宣扬真善美。国内作家们写的文章依然官方类型化的厉害,浮躁之气甚浓,他们看不起这种小文章,所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与杂志的主题并不相符。可是戈文的这两篇散文却不同,虽然有些深刻,不过却十分适合杂志的主题。

    既然戈文答应郑元续的邀请,那他除了同意转载之外,也要写几篇符合主题的文章,或许这样的文章对于现在国内的一般作家来说是很困难抑或很不屑的事情——这种通过一篇文章来渲染一个光明的主题,通过一篇文章来让读者领悟一个人性的道理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