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大阿阇梨_第146话 三选其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6话 三选其一 (第2/2页)


    平常人无法看到法界中的光芒,无法看到隐没在法界中的一切,甚至僵尸都无法发现众人的所在,更不能看到这一切。

    但是敌人是知道内里的情况的。

    这是因为有内jianian在通风报信。

    敌人早就对内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否则怎能策划如此精密的偷袭。

    嵯峨天皇之前将阿去拿下,是否就断了敌人的内应呢?

    僵尸被智泉的除秽药粉、药种灭去了鬼火,失去了鬼火的控制,行动变得迟缓。

    如今宫殿被隐没,无法进攻,更令敌人失了主动权。

    无法进攻就无法攻破内里的防线。

    嵯峨天皇不死,这次偷袭就将会以失败告终。

    策划了这么久,才走到了现在这一步,怎么能放弃呢?

    如此放弃,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勇士。

    今晚不灭了嵯峨天皇,只怕下次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嵯峨天皇既然你要做缩头乌龟,那么就让我毁了平安京,看你这个天皇还如何做得下去。

    回廊、宫殿被智泉用密法连通、隐没,内里的其他地方则仍然是暴露在外。

    四周趋于平静,僵尸不但没有靠近,反而渐渐远去,似乎离开了。

    离开了?

    就这样走了?

    众人的心该放下了吗?

    智泉的心,却紧紧的提着,没有了僵尸,内里将会是安全的,但这么多的僵尸,万一走出了内里,失去控制,将会酿成人间浩劫。

    智泉迅速的走到嵯峨天皇的面前,躬身行了个礼,示意纸墨。

    嵯峨天皇会意,点了点头。

    智泉写道:“僵尸逃离,人间浩劫,智泉需去阻止,天皇留在此可保安全,切记,不可发出声音。”

    智泉写完,再次躬身行礼,转身向殿外跑去。

    嵯峨天皇心中虽然担忧,但不敢开口阻拦,唯恐发出声音。

    这事也不能阻拦,看智泉的身影是拦不住的,而且僵尸为祸,社稷难保,这些僵尸是必须铲除的,没有拦阻的理由。

    僵尸的行动虽然缓慢,但它们向内里各处分散,向不同的宫门,向外扩散,要同时阻止这么多僵尸很难。

    智泉迅速跳上了宫墙,往皇城的高处跃去,向皇城的最高点跃去。

    只有居高临下才能看得清楚僵尸的动向。

    僵尸虽然缓慢,但数量却在增多。

    奇怪,僵尸的数量怎么增多了呢?

    站在皇城的最高处,智泉向四周查看。

    这里很高,是平安京中轴线上的最高点,所有的一切,在这里都可以一览无遗。

    高处不胜寒,深秋的寒风呼呼的吹着,令人感受到寒意,更令人感到心寒。

    智泉的心中倒吸了一口凉气。

    心寒?

    是因为寒风的关系吗?

    不,并不是。

    而是,僵尸在迅速的增加。

    内里各处由于方才的战事,血流成河,四周都是尸骸,尸体的碎片。

    现在这些碎片却在聚拢,互相的拼凑在一起,组成新的身体。

    不对,并非是身体,因为并不是完整的身体,应该称为“尸妖”更确切些。

    失去生命的尸骸、尸块的结合,不是妖,又是什么?

    迅速增加的是尸妖,尸妖与僵尸的区别并不大,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僵尸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尸体,尸妖则是不同尸体的拼接。

    血液本该往低沉处流淌,智泉却明明白白的看见它们往“清凉殿”聚集。

    血液如蛇形般行走,本也不奇怪,血往低处流是自然的。

    只是,血液不能走直线,本不该、不可能往高处流淌,却偏偏从蛇形变作直行,如竹竿子一般,往“清凉殿”聚集。

    清凉殿的四周开始弥漫血液的腥臭味,越来越浓了。

    黑暗的磁场开始重新聚集。

    怎么会这样,清凉殿的四周到底有什么?

    是什么东西在吸引着血液向这里聚集?

    是什么东西令尸骸、尸块形成尸妖?

    尸妖形成的速度很快,有些并未拼凑成形,就急匆匆的想要往皇城外走。

    僵尸、尸妖都往皇城外涌出。

    是,该先阻止尸骸、尸块形成尸妖吗?

    否则越来越多尸妖,局面将无法控制。

    还是,该先阻止僵尸、尸妖的离开呢?

    一旦僵尸、尸妖离开了皇城内里,离开了内里的结界,平安京就难保。

    还是,该先往清凉殿截住黑暗磁场的源头?

    否则内里一旦被黑暗力量再次结界,僵尸、尸妖不但会往城外,也必定会再次袭击内里的宫殿。

    三选其一,智泉你该如何抉择?

    =========

    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

    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天秤座是典型的选择困难症人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