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夜未央,为谁风露立寒霜 (第2/2页)
事情,我已让左冯翎按计而动,待有消息再说罢。” 说着,一笑,微微阖眼,仰首卧在车内迎枕上。 与刘据一样,刘文等人虽也是对此事多有揣测,却不敢去问,只觉其这边状态很是不利,若问起,岂非打压志气? 从对策开始,刘去接下汲黯的挑战,并还狠狠击,已是难得。 本按卫皇后之意,刘去须再避汲黯二三载,待羽翼丰盛,再行将这汲黯连根铲除。 刘去却持不同意见,认为此时再退,并非上策,汲黯不会白给他两年时间,且两年一过,他一退再退,汲党羽更满,到时要除更难。 而石庆更是一隐形刀剑。 刘去既一意而行,压力非常人所能及。 他们既然选择站在他这一边,自然与他同舟而济,只是,这条船到底稳不稳?何时才能靠得岸边? 他们虽个个怀誓死效忠之念,当下亦是各入沉思,包括奇松怪石。 而后,各人回府,刘去入宫。 一见刘去,小丸子立即领人迎了过来,亲自伺候,一行人往温室殿走去,途中经过一庭院,听有乐曲传来,刘去缓缓停住脚步。 今夜繁星迢迢,明月皎皎。如霜月色中,皇家楼阁诡异如墨,一波光粼粼湖面上,一凉亭飞檐高挑若蝠翼,在夜色中仿佛会随时临空飞去。 亭中,一妙龄女子正低首抚琴,她身披一袭春波绿长袍,容色倾城,肤光胜雪,素手一扬,香袖盈盈间,遗世而独立。 那琴声婉转,如吟,如怨,如泣,如诉,缠绵袅绕间似乎在道心中言语。一时间月惊霜凝,连湖水都徘徊掩映起来…… 此曲,无恣意之姿,只一味相抑,便是那般欲诉难诉,将言难言,却深深撩动人心肠。 女子醉心弹奏,竟未发现已有人至,宫婢却不然,见刘去方要行礼,却让刘去伸指于唇,纷纷禁言蹑了手脚。
待得清越笛声凌于琴声,如问何事颦眉,何事忧惶,不若长乐,看今宵星河璀璨,河汉流转,今宵有酒今宵看。 女子手一震,差点断了弦。 她一抬头,一惊,忙起身下拜,“陶望卿见过太师。” 刘去停了笛子,温声道:“起来吧。” 这女子正是陶望卿,她略有些怔怔的看了看刘去,随之吩咐婢女沏上一壶茶过来。 刘去也没过去,只在通向亭子的曲桥上,道:“不必上茶了。” 陶望卿眸光微微一动,又是一拜,“谢太师此前不罪之恩。上回,卿儿一时情急,竟乔成内侍进了宣室殿。” “你亦是心系父亲,此事便罢了吧,只是下次,莫要再犯,好吗?” 刘去淡淡而道,语气不见丝毫责怪,但自有一股不容抗拒的气势。 陶望卿一声低叹,陶怀瑾受汲黯之命,提议巡游,汲黯有意将张安世因错而受贬谪,虽说汲黯手握楼兰米价关键,刘去必忌惮,不会惩治陶怀瑾,但事关她生父,她还是担心。 卫皇后,当年宫中那么多孩子,偏偏选中了他出来亲自教养,这个男人会简单? 何况,她对刘去的了解……并不浅。 她很快颔首,“阿陶遵命,自当如此。” 刘去将笛子放回怀中,淡淡道:“这天冷,莫要在此弹琴了,回去睡吧。” 陶望卿摇头,轻声道:“卿儿不乏,太师先回吧,明日还要早朝。” 刘去也没说什么,吩咐宫婢好生照料,一掀衣摆便转身折回。 陶望卿看着他背影远去,突然微微拔高声音道:“为何将我要进来?” 刘去微一侧身,却没转头,但陶望卿却看到他眸中一暗,微微见厉,她想说什么,咬了咬牙,却终没说什么,有些事情,一旦说破,则…… 她很快一笑,轻声道:“太师,可否陪我再奏一曲?” 刘去缓缓转过身来,拿出怀中玉笛。 一首接连一首,她奏,他和,或他奏,她和,陪侍当中,有识音律的,诸如小丸子,也有不识的,诸如奇松怪石,却无一觉得不好,届觉可堪沉醉。 陶望卿一笑,远远相隔,刘去目光也微见深邃,不知过了多久,陶望卿竟越奏越慢,最后竟缓缓伏到琴弦上。 刘去一按笛孔,收住余音。 小丸子知道,此前,太师奏的几首曲子皆有催眠之效,却是数年前其夜不能寝时卫皇后所用的曲谱,眼看这陶望卿已累极,却仍不肯眠,太师不动声色,便用了此法。 刘去摘下肩上披风,递给怪石,吩咐道:“石头,你亲自走一趟,送陶姑娘回她寝宫。” 怪石知道,宫婢力气不大,若是几人搀扶,势必弄醒陶望卿,她连忙应下,快步过去将刘去的披风盖到陶望卿身上,方将她抱起,带着一众宫婢从亭子另一边走了出去。 小丸子一笑,低道:“主子对陶姑娘的用心,陶姑娘他日必定明白。” 刘去却没说什么,眸中微现血丝,只见,天已见曙光。 奇松和众人亦才惊觉, 刘去竟在此站了半宿,早朝时辰又至。这几晚,他皆忙到几乎天光方稍稍浅寐。 眼看那袭高大的墨兰背影依然有条不紊率众,朝未央前殿而去,假山后,一个白衣女子缓缓走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