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往事之升官记_第十三章 县丞巧设歹毒计,溜须拍马混人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县丞巧设歹毒计,溜须拍马混人缘 (第2/2页)

梗!”

    赵老先生喝了一口酒:“东翁,万万不可。如果你现在急急火火的提拔刘百润,严县丞定会看出其中端倪。到时候他一个县丞,想要寻个由头办一个小小书吏还不是如捏死蚂蚁般容易?今后我们要想些法子,让严县丞把刘百润当成自己人,主动去提拔他。这才是上策!”

    刘百润辞别了曹知县和赵老先生,回到住所后,心中自是欣喜。曹知县以堂尊身份主动请自己喝酒,看来是十分器重自己。不过,他来到沁阳县衙已有些日子,对衙中之事也略有耳闻。他知道,县衙里做主的不是曹知县,而是严县丞。曹知县与严县丞之间的间隙也不是一天两天。刘百润不是腐儒,是极为聪明之人。刘百润心中明白曹知县今天这场酒,意思是想把他变成心腹,今后好让他死命的为曹知县效力。

    刘百润翻出先祖所遗《为官要义》,在灯下细细品读。只见其中有一段大白话,说道:“听上司言,信三分。听属下言,信七分。上司说话,定然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目的却只有一个,便是让你出死力为他效命。切莫将自己当成任何人的心腹,须知官场之中,翻脸比翻书快。再信任,也须有个限度。”

    刘百润看到这一节,击掌称妙。先祖不愧是做过一省提督的人,宦海沉浮几十年,走过的桥比自己走的路都多。这曹知县想把自己变成心腹,目的不就是为了日后扳倒严县丞埋下伏笔么?刘百润想,自己当初还说这《为官要义》赶不上十两银票实惠,今天看真是大错特错了!这《为官要义》实在是千金不换之物。还是先祖圣明,明白如果遗给子孙一些银两,不多时便会吃光用尽。这遗留下自己为官的心得,却能让子孙永世受益。

    刘百润将《为官要义》合上,酣然入梦。第二天鸡鸣三声他便起床,早早来到户房打扫,打扫完户房,又烧上一壶热水。泡上了茶叶。

    戴吏首和一众书吏入得户房,见户房已经打扫的一尘不染。且大冷天一进门便有热茶喝,众人不禁对刘百润刮目相看。

    戴吏首刚要端起茶碗,刘百润却抢先过去,说道:“吏首大人,这一壶是老君眉。我前些天在茶行中寻得几钱上好的铁观音,已经给您泡上了,我去给您端来。”

    戴吏首接过刘百润送来的铁观音,喝了一口,说道:“恩,果然是上好的铁观音。难为你竟记得我爱喝铁观音。你这人,做事倒是蛮勤快。好好干,定有一份好前程。”

    戴吏首先收了刘百润六两银子的拜山规,曹知县批给刘百润的十两赏银也落入了戴吏首的腰包。今天刘百润又拿上好的铁观音孝敬他。如此一来,戴吏首早把刘百润在诸位上司跟前大出风头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这县衙账目,要赶在腊月之前算好,一到腊月便要封账。户房这些天,已经将县衙一年的账目往来算的差不多了。戴吏首心想年关将至,又可以收下属们一份丰厚节礼。可他转念一想,收了下属的节礼又如何?转手又要给上司们送去。唉,只恨自己仅是一个户房吏首。据说那严县丞,去年年节收的银子都快堆成山了。

    这沁阳地方,一到冬季便十分干冷。虽然户房有炭火若干,可枯坐之后,人身上亦会觉得有股子寒气。戴吏首下意识的拉了拉对襟棉号衣的领子。刘百润凑上来,递给戴吏首一个手炉。

    “吏首大人,天寒地冻,属下寻了一个手炉。您暖暖手吧。”刘百润恭敬说道。

    “恩,好,不错不错。知道体贴上司便是不易。刘书吏,你籍贯是?”戴吏首问道。

    “禀吏首大人,属下籍贯胶东掖县,靠着海。”刘百润回答道。

    “胶东是个好地方啊,鱼米之乡。不像咱们河南,十年里四年旱、四年涝。”戴吏首对刘百润说。

    “是啊!我们那里海里的特产更多。什么干鲅鱼、虾米、虾皮。等有机会我回老家,捎些来孝敬吏首大人。”刘百润又言道。

    刘百润的马屁拍到这个份上,戴吏首怎能不对他另眼相看?《为官要义》中有言:“马屁不分大小。无论上司、同僚、下属,没有人不吃溜须拍马这一套。”刘百润夜夜研读《为官要义》,事事按《为官要义》的法子去办,渐渐在县衙户房混出了些人缘。

    这天,刘百润正在户房门口当值,只见一名二等书吏着急忙慌的跑进了户房。戴吏首正端坐在太师椅上品一杯铁观音。那二等书吏大喊道:“吏首大人,出大事了!”

    戴吏首让那二等书吏一声喊吓了一跳,嘴里一口茶全喷在了茶碗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