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_第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第5/5页)

凡军国战和攻守之策,由皇帝、政事堂(枢使列席)最终决策。决策之前,枢密会议提供战和攻守之建议,交皇帝、政事堂参考;决策之后,枢密会议决定作战之方案建议,供皇帝决策。

    枢密会议之成员,由枢密使、副,三品以上功勋武官,元老重臣,三衙都指挥使等组成。

    武经阁废枢密学士等称呼,建武经阁。有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侍读、修撰等职名。为储材之所,凡三品以上武官,无实任且未退役者,从三品拜武经阁待制;正三品拜直学士;从二品拜侍读学士;正二品拜学士;从一品拜大学士。凡侍讲、侍读、修撰,为三品以下武官之加衔。待制以上,入阁则拜,出阁实任即去职。

    兵部(以文官为主)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从三品;

    属官:

    郎中各司各一人,正五品下;

    员外郎各司各一人,从六品下;

    主事若干,随司而设,从七品下……

    属司:

    武选司掌六品及以下武官品级,补选和升调转迁等等人事,及武举事宜。

    兵籍司掌士兵征募、迁补、退役、抚恤等人事(含民兵、厢军、蕃军、土军诸兵籍事)

    职方司掌国内地图之测绘,烽侯,督察城隍要寨之修筑等事,同时为对内之情报机构。各军、营皆有掌地图测绘之军官,随军测绘地图,上报职方司以及枢院职方馆。

    驿传司掌传驿之事。

    库部司掌军资料账。凡各军所需军资,报三衙审核批准,由库部司复核发出。军器监则为纯粹之研发生产机构。

    讲武学堂山长例由兵部侍郎兼,设在京师。培训军使以上,指挥使以下军官。(废武学)

    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军队建制组成由下至上为:伍、什、大什、都、指挥、营、军。最高常设建制单位为军。

    步军标准建制一都105人,五都为一指挥共550人(含直属机构),五指挥为一营共3000人左右(含直属机构)。

    骑军标准建制一都105人,三都为一指挥共330人(含直属机构),五指挥为一营1800人左右(含直属机构)。

    水军建制比照步军而定。

    炮兵、床子弩、抛石机等器械部队标准编制,一指挥共200人。

    按王安石置将法,一将人数为三千,即相当于步军一营的人数。每营为独立之布防单位。军虽然保留建制,但是承平时期,除边境地区诸军及水军之诸军有实际之意义外,内腹地区只做为行政机构而存在。每军下辖五营,有纯步兵军、纯骑兵军、马步混编军诸种。器械部队平时直隶殿前司,战时或演习时配备各军。

    熙宁八年,全国本有禁军568688人,分成1552个班/直/指挥。但是因为小说中王安石并未于熙宁七年进行裁汰,因此禁军人数仍比照治平年间之数,为66.3万人。其中马军人数,不低于12.6万。

    改制之后,全国禁军整编成54万~55万人。其中骑军约12万人;步军约37万~38万;水军约3~4万人;器械部队约1万6千人。

    殿前司所辖诸军:

    步军班直共14班/直,计7700人。

    旗号编制如下:

    御龙直(左右班2)

    御龙骨朵直2

    御龙弓箭直5

    御龙弩直5

    马军班直共36班/直,计11880人。

    旗号编制如下:

    殿前指挥使班(左右班2)皆亲从带甲之士,武艺绝伦者

    内殿班(左右班4)皆武臣子弟有材勇者

    散员班(左右班12)皆州郡豪杰,并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入散员班

    金枪班(左右班2)皆军中善用枪槊者

    殿前侍卫班11带甲8,不带甲3(旧东西班),皆烈士子弟

    散直班(左右班4)皆州县官员幕府从人、登闻鼓院试武艺者

    钧容直班1皆军中晓音乐者

    以上40班/直,护卫禁中安全,出入警跸。

    另整编所辖马军为4军20营,计36000人以上。

    所辖步军为6军30营,计90000人以上。

    以上共马步10军50营,兵数12.6万以上,旧制殿前司诸军虽主要驻京师,然远至太原,亦有少量驻扎。今统一之,凡殿前司辖诸军,皆驻京师、西京附近,护卫京师安全。

    马军四军旗号编制为:

    捧日军驻京师

    拱圣军驻京师

    骁骑军驻西京及京师附近

    骁胜军驻京师北面诸镇(实为教导军,其军官阶级视普通骑军高半阶)

    步军六军旗号编制为:

    天武军第一军、第二军驻京师

    宣武军第一军、第二军驻京师

    (宣武第一军实为教导军,其军官阶级视普通步军高半阶)

    铁林军驻西京及京师附近

    神射军驻京师北面诸镇

    此外,器械部队皆隶殿前司,在京20指挥,在外60指挥,共16000人。

    器械部队皆以“神卫营”为号,共八营,一营隶十指挥。在京师为第一营(第一营实为教导营,军官阶级视其他神卫营高半阶)、第二营。

    水军亦皆隶殿前司。江河水军以“虎翼上军”为番号、海船水军以“虎翼军”为番号,初置时约3万~4万人。

    虎翼上军编制同步军,惟每军仅辖一营至三营不等,虎翼上军第一军驻京师,负责京师河防;第二军第一营在江宁,第二营在鄂州,负责长江江防。其余江河水军虽隶殿前司,实为教阅厢军。

    虎翼军编制另立一格,其建制以“船”为单位,约相当于都或指挥不等(因海船水军为初创,故熙宁八年虎翼军仅赐旗号,并未整齐编制)。虎翼第一军驻杭州;虎翼第二军驻广州;虎翼第三军在登州。

    殿前司总辖部队约为18万~19万。

    侍卫马军司所辖部队:

    马军40营,计兵员七万二千。

    其中编成30营编成6军,约5万4千人。

    龙卫军

    云骑军

    武骑军

    云翼军

    飞骑军

    威远军

    以上六军,主要分驻河北、陕西前线,不详列。另有十营,与步军混编成军,各有旗号。

    侍卫步军司所辖部队:

    步军92营,计兵员约27.6万。

    共20军。纯步军10军,马步混编军(一骑营四步营)10军。

    纯步军番号如下:

    武卫军2

    雄武军2

    雄略军3(第三军仅2营)

    振武军4

    马步混编军番号如下:

    飞虎军4

    神锐军6

    以上二十军九十营,驻扎河北诸路、京东、京西、府畿路者8军,即武卫军、雄武军、飞武军。调防驻扎秦凤、熙河、泾原、环庆等沿西夏诸路者,共10军,即振武军、神锐军。雄略军第一军五营分驻淮南东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雄略军第二军分驻福建路、广南东西路等处,雄略第三军驻四川诸路。

    三衙各有都指挥使(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从三品)一名。属官、属司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