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_第三节 终南捷径(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 终南捷径(下) (第4/5页)

说着又把彩色套印是怎么回事给说了一下。

    桑俞楚点头称是。

    石越又笑道:“我们这边用的方法,也可以和二叔说说,便是做棉纺,未必不可以用这些方法。做生意,自然是成本越低越好的。”

    “那是自然。”

    “小侄还有一事想和伯父商议。”石越开始谈起自己计划中一个大动作。

    桑俞楚习惯性的摸了摸短须,说道:“但说无妨。”

    “我想创办一个书院讲学,这事还须伯父周全。”石越微笑着看了桑俞楚一眼。

    桑俞楚略略有点惊讶,不过这神色一闪而过。不去当官却想去教书,而且要办书院,这个石越的想法倒真是奇怪。桑俞楚沉吟了一会,才说道:“凡各地办书院,或有地方官支持,或有士绅合力资助,才能够维持一所书院日常的开销。士子们大抵并不富裕,多是平时耕种,闲时念书,半耕半读,方能勉强生活。以贤侄今日的声誉,创办一所书院倒并不困难……”

    石越倒没有想到这许多,因此也在心里计议了一会,才说道:“官府的支持且不去说它,开封府虽然会支持,但我等先不必计算在内。如今之计,先选一处好地方,置办学舍。附近的乡老对于在本地办学,当无反对之理,再拜会附近的士绅,请他们一起出资赞助。如此当无太大障碍?”

    桑俞楚摇了摇头,微笑道:“置办学舍等等,不必找别人,贤侄要做的事,我断无旁观之理。这笔钱不必劳动别人。这中间最大的困难是书院士子们的生活如何保障,以贤侄如今的名声,想来读书的士子们人数必然不少,要长期养活这许多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石越听他担心这个,不禁哑然失笑:“我这书院,有所不同。当日孔子给三千弟子讲学,难不成还要养活这三千弟子?各地书院半耕半读,那是因为其弟子都是附近乡党子弟,那都是有几分义学之意。朝廷办学校,那是为国家养材,所以要给这士子们发月禀。我这书院,却另有规模。凡是来此学习的士子,每年交学费一贯,食宿自理,书本笔墨皆请自理,须连学三年,方得卒业……”当下和桑俞楚细细说清,直把桑俞楚听得目瞪口呆——这样的书院也会有人来?

    虽然半信半疑,但是依然由石越和桑充国在开封城西南十里处叫“白水潭”的地方选了一个院址。那本是一处白姓家族的公地,几个小土丘上种着一片果树林子,附近便有一个水潭,颇见清幽,而且离官道也不远,石越与桑充国一眼就看中这地方。白家的族老听说是要在这里办书院,本就很高兴。族里几个读过书的秀才都听说过石越的大名,和族长们一说起,那更无不答应的道理。那块地他们愿意用半价出售,条件就是在书院中顺便办一个义学,让白家的子弟免费上学,先生的食宿与礼金皆于白家出。这个要求也是很寻常,石越寻思着自己虽然本意并不想办一所蒙学,但是也断没有拒绝的道理,便一口答应下来。

    地址一定下来,便开始建学舍。石越一心想着要早一点建好,桑俞楚便也不计成本,青砖、石灰石、木材,全部是用买。看着那一堆堆的石灰石,石越当时就有点纳闷了:“这时候人们就兴用石灰粉刷房子了?”找人问了,才知道这石灰石不单是用来做粘剂,也是用来整齐地面的,用石灰石和黄土整齐的地面,光滑无尘,那用了功夫的,几十年都如镜子一样平整。只是因此要花的人力物力,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起的。

    石越自小也是农村长大的,小时候家里烧红砖,盖房子、粉刷墙壁、用水泥砌地面,可以说他这一代人只要农村的就没有人没有经历过。而且这些事情是必须要自己动手帮忙做事的,挖黄土用砖模做砖的事情,他小时候不知道做过多少,此时因为要快点盖房子,也来不急炫耀一下自己的“杂学”,这怎么样烧红砖的学问也不就闷在肚子里不说了,不过土法烧水泥的方法此时正好用得上,用石灰石混合百分之二十的粘土烧出来,便成为水泥——水泥有一段时间紧俏时,不少人家自己烧,不料到此时派上了用场。用水泥做粘合剂、用来粉刷地面,不知道比原来的方法要快多少倍。

    他这点小发明,被那些砌匠们惊为天人,几个秀才本来以为石越不过是关心房舍的建筑才整天泡在这里,他们便不肯放过这个和名人交流的机会,时常过来请教,此时见到石越还有这种手段,无不佩服万分,一个个大呼“能者无所不能”。

    如此在白水潭忙忙碌碌,石越隔三岔五就会往这边跑一趟,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院舍才一切妥当。这段时间里石越和白水潭的村民们都变得非常熟悉了,因为族长要求族里的男子轮班去给学院义务帮忙,而村民们来做事,也是完全当成给自己家里做事一样,非常的卖力——石越是不知道多少年没有见过这种淳朴的场面了。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石越见当时便是中等人家,也是用土砖盖的房子——这土砖盖的房子自有其好处,但是最大的坏处就不通光,经柴火一熏,更显得阴暗,这里毕竟是郊区,比不得汴京城里家家都烧炭。石越便教他们烧红砖的方法,虽然成本比土砖要高,毕竟要用到煤,但是比起青砖来,却不知道便宜到哪里去了。而且他平时说话非常和气,谁家实在太穷,他也会忍不住动恻隐之心,随时送点钱呀物呀,一时间整个白水潭的村民对他都非常的喜欢,连方圆十里的人都知道白水潭来了一个很和气的大人物,不仅仅学问让那些秀才举人们佩服,据说隔离李家的李秀才读的书就是他写的;而且连盖房子烧砖的事情,连那些老师傅也比不上他——但凡传闻,必有夸大,村民们暗地里早就开始传这个石公子是某某星宿下凡,专为扶助赵宋官家建太平盛世而来的。

    其实以石越的本意,则全然没有在乎诸如水泥、红砖这样的东西。之前棉纺、印刷,以及几本书著作的发行,那都是他有意为之,他也相信这些东西是他扭转时代之轮所必需的助力,凭借着他对历史的了解,自然明白棉纱业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印刷业,无人不知道“谷登堡星系”,那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几本著作的发行,不仅仅是为自己博得一个地位,也是为了慢慢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这些都是他为了实现自己抱负而有意为之的东西。至于水泥、红砖能改变什么,他可能想都没有想过……不过当他亲眼看到自己“发明”的东西能够派上用场的时候,心里那种成就感,和写成一本书之后的感觉,并无二致。

    ……

    整个人沉浸在一种“终于建好了”的喜悦中的石越,高兴的和白水潭的村民们一起庆祝着,他到这个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