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章 青春片 (第1/2页)
“有啊!喜剧片、武侠片、动作片!不过这些都被你排除在外了!”宁昊耸了耸肩,无辜地说道。 喜剧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成本比较小,容易以小博大。宁昊拍的《疯狂的石头》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武侠片和动作片是国产电影的代表,也是国产电影在国际上极为出彩的两个类型。前者是国内独有,能够反映中华独特的思想艺术。后者则是香江不少电影人努力下的结果,就算是现在特效盛行,但是动作指导还是得看香江的。 杜嘉逸觉得这个挑战实在是太大了。 电影不外乎这么几个门类,拍科幻片没有技术基础,恐怖片绝对是被拒绝的。 爱情片? 尼玛,张钊已经说了,不能牵手,不能接吻。没有牵手接吻拥抱的爱情片还能够叫爱情片吗? “杜少,到底是谁这么多要求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啊!” “刘雯琪!这部电影是为刘雯琪准备的。” “哦~”宁昊突然别有意味地笑了起来,“原来如此!” “笑什么笑!不是你想的那样的。” “不是哪样啊?”宁昊贱贱地笑道,“不准牵手,不准拥抱,两个接吻都没有,不是那种关系还能是怎么样。” 宁昊误以为杜嘉逸是想给刘雯琪投部电影,又吃那些醋,所以才设置这么多要求。 杜嘉逸瞪了宁昊一眼:“没跟你开玩笑,我离刘雯琪的身世背景还差得远呢,你别把人家给弄生气了,不然你哭都没地方哭。” 杜嘉逸主要是指张钊的存在。过两天可是得把剧本给张钊也看看的,到时候宁昊说些不该说的把这位爷给弄生气了,杜嘉逸可不觉得自己能够拦得住张钊。 到底拍什么呢? 杜嘉逸脑子里面不断地回忆着在另一个世界看过的电影,从题材上面主动地屏蔽了一下,剩下的当中挑选了一下,终于是有了目标。 刘雯琪十六岁就开始演电视剧了,十七岁报考京城戏剧学院被录取,在校期间也出演了不少电视剧,名气的不断累加使她成为了国民小女神。 之所以是小女神而不是女神,只是因为她的年纪问题。四年大学读下来,她也不过才二十出头一点,正好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很多知名演员在她这个年龄段的时候,还在跑龙套积累经验呢。而刘雯琪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已然是声名鹊起,夺得了不少的注目。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这部电影被杜嘉逸翻了出来。 它带动了另一个世界的电影风潮,将青春片这个门类的电影给独立了出来。这部将回忆和青涩爱情融为一体的电影,成为了很多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块。当然了,这也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头,不管是什么人,什么职业,只要是个名人都开始当导演,拍拍青春电影。 “青春片?”宁昊有点不知道杜嘉逸是怎么讲的。 这个时间国内的青春片是个非常陌生的词汇,当红的导演几乎都是老一代,他们要么走文艺路线,要么是主流电影,歌颂一下美好伟大的祖国,要么是战争片。他们是不会触及青春这个话题的,因为他们的青春都用在了上、山、下、乡上面,这意味着一提到那个岁月,绝对是过不了审核的,拍了也白拍。 青春电影在国外,尤其是美利坚则是特别火。可是美利坚的青春和国内的青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人家青春是肆意妄为的,是篮球、橄榄球、泡妞、性、堕/胎,甚至是一些年少轻狂的违法行为。 人家要求这么严格,你要是敢把美利坚那种青春电影扯进来,绝对是过不了的。 《那些年》是弯弯那边的电影,尺度很大,很多性暗示,这些都是国内审查不过的。杜嘉逸自然是不会傻到原版照抄。 除了那些年这部青春片,还有很多电影可以借鉴,比如比较贴近国内学生的电影《青春派》。这部电影要比很多青春片都要符合国内的学生,学习是主体,并不是玩音乐跳舞为主。当然了,男主的超高智商和学校过于牛掰也有点脱离实际。 一个普通学校能够考得上三分之一的本一,已经是重点班、实验班了,青春派电影中,本一可以过半,考取人大、复旦清华北大比比皆是,这简直就是拉仇恨嘛! 杜嘉逸脸上扬起了一丝的恶趣味。 “我们就拍一部没有堕、胎、没有死人、没有狗血白血病,有青春、有热血、有梦想、有不得不谈的高考的中国/特色的青春片!” 宁昊认认真真地记住了杜嘉逸的形容词。 “好像挺有难度啊?” 杜嘉逸白了宁昊一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