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双雄对决之征战东北_第一百七十章 骑兵对决 (第1/2页)
杜晖和佐佐木一郎返回本阵后,杜晖把马刀高高的举过头顶,佐佐木一郎也是同样的动作,随后“杀啊”从两人口中同时喊出,两股力量迎面撞了上去,佐佐木一郎没想到杜晖也会骑马,并且也是亲自带队冲锋,杜晖也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身后的战士,目前都把生死置之度外,跟着自己的最高长官奋力冲杀,后来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罗斯福还特意让情报部门查两人的资料,把佐佐木一郎誉为“大和之矛”,杜晖被誉为“中华神盾”,“大和之矛”,矛锋到处所向披靡,无人可以用相同的兵力挡住他的攻击,这是佐佐木一郎在新加坡战役结束后,世人送给他的绰号,毕竟他以极少的兵力就打败了苏联和英国等军事强国,“中华神盾”,盾牌所至坚不可摧,真正的无人可以用相同的兵力撕开他的防守,这些都是后话了,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两人的特点,也在这一仗中被完美的体现出来了。 两军在接触前都没有开枪,他们都准备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进行战斗,杜晖带着部队和佐佐木一郎的中军相遇后,鬼子的两翼部队距离自己还有不足1分钟的路程,佐佐木一郎知道只要自己能挡住杜晖的正面进攻,杜晖就完了,和他的部队一起都完了,他哪里想的到,从杜晖的军队里各分出去100匹战马冲着佐佐木一郎的两翼就杀了过去,两翼的鬼子指挥官一看对手就这么点人冲向自己,连变阵都没有变,直接就是密集阵型突击过来,他们想的很清楚一个回合马不停蹄的干掉这些狙击者,然后增援大部队,干掉杜晖对这些鬼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可是现实让这些小鬼子失望了,中间的部队混战到一起后,杜晖的骑兵战士们两把马刀,并且战甲厚重,和相同数量的鬼子拼杀时马上就占据上风,好在这些鬼子也都配有战甲,否则他们早就完了,本来两翼的鬼子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对手的阻击的,结果是接二连三的的大爆炸,没错杜晖分出去的两组就是袁和平组织的敢死队,敢死队把身体牢牢的绑在马上,在离鬼子骑兵还有200步的时候就拉响炸药的导火索,然后两手高举马刀直接就冲进鬼子的阵营里,基本没有多少悬念,他们也砍杀了一些鬼子,不过鬼子还是人多,但是随后的爆炸让呈密集队形的小鬼子损失巨大,两翼的部队最少都损失了800人左右,并且好多战马都被惊觉,要费一些劲才能重新控制住,并且还要重组队形冲锋,这就耽误了一些时间,杜晖的骑兵部队是知道这些的,所以战士们不会分心去看,鬼子的中军就不一样了,“嗯?”包括佐佐木一郎都这个反应,这么激烈的战斗中,稍微一愣神,付出的就是自己生命的代价,杜晖也就是利用敢死队给自己创造的5分钟左右的时间,居然带着部队从佐佐木一郎的军队中军杀开一条血路冲了过去,杜晖没准备给佐佐木一郎重新整军的机会,他马上带着部队又冲了回来,这个时候刚好是鬼子两翼部队赶到佐佐木一郎中军后面的时候,也就是说佐佐木一郎现在要决定是让两翼部队继续去包围杜晖的后方,还是在这里和杜晖来一场真真正正的rou搏战。 佐佐木一郎也不是傻子,如果让目前的变成后卫的两翼部队,在重新包抄过去,杜晖又会突破自己的中军了,刚才一交手,佐佐木一郎就感觉到杜晖的骑兵不弱,况且他们都是两把马刀,一把可以挡一把直接劈,就是刚刚和自己交手的那个人,自己都没有能力留下他,佐佐木一郎哪里知道,刚刚和他交手的人就是袁和平,佐佐木一郎也准备集中全力和杜晖死磕了,两军在大草原上展开了生死对决,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双方不时有人倒下,后面的人有填补上这个空缺,这个时候李文化精选出来的200多名狙击手可派上用途了,两军移动的时候,由于骑兵速度快,这里又没有狙机手,所以难道相对较大,当两军重新碰撞到一起后,他们的命中率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司令带着部队冲过去后,在反回来时,鬼子把自己的后面留给了杜晖的步兵,现在战场上的态势是,杜晖的骑兵和步兵把佐佐木一郎的骑兵部队夹在中间,如果杜晖的步兵换成骑兵,那佐佐木一郎和他的部队就完了,佐佐木一郎也意识到了这样打下去自己将越来越被动,他马上变阵,带着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