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双雄对决之征战东北_第一百六十五章 投资媒体(1) (第2/2页)
如何处理接下来的事情,杜晖在利用传媒方面在这个时代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始的时候杜晖利用报纸也发布了不少的消息,但是效果并不像杜晖想象中的那么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这时候中国的大城市特别少不说,人口也不如后世的多,不要忘了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是在2013年左右的,这也是毛主席为什么能取得国家政权的主要原因,农村包围城市说白了就是人数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共产党团结了全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劳苦大众,杜晖开始通过报纸的叫嚣,也以为可以吸引全国不少的眼球,不过后来通过调查,也就是让“黑血”在不同的地方打听大家对杜晖的看法,得到的结果让杜晖大吃一惊,东北和其他城市里还好一些,小的城镇都不行,居然都不知道杜晖和鬼子叫嚣的事情,并且在杜晖丢了黑山基地后,“黑血”反馈的信息是,好多老百姓都有质疑,既然你杜晖这么能打,为何还把基地给丢了呢!其实这也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出去的,开始时老百姓没有想到这一层,杜晖得到消息后马上明白了,现在自己的处境就和历史上国军抗战的情形一样,成天的报道自己军队的大捷,结果到后来国军被鬼子打的丢失大片土地不说,最后都快打不下去了,现在自己的情形和那个时候很像,在态势上,自己总是丢地盘,正如一些声音说的那样,如果杜晖的部队这么能打,就直接把鬼子赶出东北好了,也就是这样杜晖才真正的了解到这个时代中国的“传媒”,所能发挥的作用绝对不可能你召开的记者会什么的,全国的人都知道并且都支持你,大家想一想消息如此闭塞的中国如果想让民众更多的了解自己,该怎么做呢!自己办报纸就不要说了,同时报纸连载战事也是其中之一,前文也说过,杜晖还组织了工作组去偏远的乡村进行宣传,那时候的中国农村,没有报纸、没有收音机等传递消息的传媒,就是靠民众之间口口相传,同时大家也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农村连电灯都没有,杜晖现在在做的是一个很大的局,他想和共产党争抢民众这个未来决定中国政权走向的决定性筹码,他要把自己威望这个“根”深深的埋在全中国光大民众的心里,为了这个目的,杜晖在城镇里,按照后世超市会员日的方法,在每月阴历的初八,举行东北别动队和杜晖的部队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后来扩展到59军以及所有抗战战场上的战例,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杜晖的投入也是相当大的,活动的内容是以乡镇为单位,民众每次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参加,每次抽选10人,回答3个问题,全对了,直接奖励3块现大洋,有没答对的,继续抽签,保证每个月发放30块大洋,以一个乡镇周围1000人计算,一个“点”一个月是30块大洋,10万个这样的“点”,每个月要发放300万块大洋,这样一年就要发放最少3600万现大洋,并且每半年进行一次半决赛,时间是阴历五月十八,一共将投入100块大洋,并且每年的腊月十八进行一次决赛,这次将投入1000块现大洋,也就是说杜晖在这个项目上一年就要投入2个亿的资金,这还不算人员上的投入呢!一个地方用5个人的话,就需要50万人,10月份后,李奇又从澳大利亚抽调了一批人马回国,并且在杜晖突围前,他用电文告诉杜晖,澳大利亚的步兵基本被抽调一空,如果杜晖想继续和鬼子打仗,兵员不足是目前的最大问题了,杜晖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鬼子面临的问题,这一仗小鬼子动用了接近100万的部队参战,各种物资不计其数,其实鬼子也抗不住了,他们也怕杜晖还有后手,不过从长白战役后两军的表现看,谁都打不动了这是事实。
还有提问的知识可以轻松的从报纸上和“睡狮阁”得到,不认识字都不要紧,只要能记住就可以,这也是杜晖为什么选择人民日报不要钱免费送的原因,杜晖明白也只有这样,每个城镇周围的乡村里所有的农民大众,在闲暇时候都会把谈论自己的事情和动向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