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忙碌 (第2/2页)
颇为头疼。当然,徐夫人他们,忙碌是必不可免的。 京城,赵仁以铁血手腕彻底掌控了三大营,压制了京城内文武百官和皇室权贵,在周太傅的扶持之下,快刀斩乱麻一般地迅登上帝位,改年号为“宣仁”,新年一过,便是宣仁元年,其为宣仁帝。 宣仁帝虽然行动果决,但到底还是准备不足,也仅仅是掌握了京城和京畿附近的数城之地,正迅清扫匪盗和一切反对声音。而更远的地方,他还是难以顾及到了。 大夏本来就有几次流民势力,占据了或偏远或险要之地。 此时见到机会,这些人当然也不会放过,立即选择了出击扩展,一时间,大夏境内,狼烟四起,动乱不堪。但幸运的是,江南一地富庶,官府众人对宣仁帝一时虽少有忠心,但对大夏却是忠心耿耿,一直兢兢业业守城治民,虽然有小股匪盗作乱,但比起其他地方,还是稳定而安全的。 这也让大量难民朝着江南一地涌过来。 太多的难民,江南一地官府根本承受不住,为保证本地百姓利益,只能不许他们进城。好点儿呢,能在城外设立粥棚派点儿能照人影子的清汤稀粥;而更多的,则是只能不管不顾,没有法子。 而徐家正愁南洋多土著而少汉人。 而且,南洋一年四季田地都有所出,少的是勤恳劳作的人。 所以,徐夫人看到机会,果断派人暗自接引流民,对拖家带口的尤为照顾,无数难民一船一船地送到了南洋!他们一到南洋,立即就补充了开荒补充了劳力,青壮者则被征召入伍,立即开始了受训! 只三个月之间,徐家在南洋已经悄然而迅地拿下了三个城池,占据了近六百里之地!而接下来,显然是该缓一缓进城,彻底经营所占之地,稳住跟脚了。 也算是准备好好过了新年。 徐夫人已经来信,让他们父女从广州府赶过去,赶到“元城”去。当然,元城本来并不是这个名字,只是在被徐家攻占下来,作为暂时中心根基经营,于是改了新的名字。 父女二人几个月努力下来,终于慢慢完整了拼音之法,并小小做了检验,觉得几乎没有太大漏洞了。相信,徐氏此行正需要这样的东西! ——当所有的蛮夷开始说汉话写汉字,用不了多久,一代人两代人,他们与汉人还能有什么区别!
徐氏基业,也因此能更立的稳一些! 总总设想,让徐玫很是激动高兴,一接到信,立即让人准备了起来。 但她没想到,就在临行之前,她却又收到了一封信。 是衡山的信。 看看日期,信在路上已经辗转了一个多月,才终于送到了她手里。 嵩山找到了衡山。 当时,衡山因不知胡不为底细露出了痕迹,冒然动手相争之下不敌,伤的极重!若非是胡不为另外有事,不敢纠缠追击,只怕衡山很难从胡不为手中逃出来! 胡不为到了大康。 但他谨慎地打听了大夏京城消息之后,果断放弃了投靠大康的想法,开始往东去了。 往东,那是渤海国。 他掌握的关于新帝掳人的秘辛,在洪光道长和新帝一同失踪,宣仁帝登基之后,已经没了什么用。他宣扬出来,只会让他自己的人品蒙垢!他手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大康看重的,而在大康皇帝缠绵病榻国内暗潮涌动的情况下,他一个小小的敌国投靠来的状元郎,根本不会得到什么重用! 反而,会让大夏看到他的踪迹,派人来除掉他。 他掌握的秘辛没了大用,但大夏仍然会觉得,能将他灭口闭嘴,才是最好的结果。 所以,他离开了大康,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去。 渤海国。虽然没有什么实力,但也没有什么乱子。他去了,换个名字,相信很快就会有出人头地的一日。 重新开始,虽然让胡不为十分恼火憋屈,但也是最好的选择了。他还年轻,有信心,也有足够的时间。 “果然还是往渤海国去了么?”徐玫看完信,怔了一会儿神。也不知,这一辈子,他是否仍会踏上前路,与渤海国王后生些什么? 衡山和嵩山将人丢了。 这也是没法子。 但两个人养好伤之后,就又上路了,一路往渤海国追查了下去。只是,人海茫茫,再要找到胡不为,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徐玫其实很想亲自往渤海走一趟。 她很想看看,前世胡不为心中真正的妻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然后,她要一手了结与胡不为的前世恩怨! 但,徐玫又想了想,突然就没有那么迫切了—— 前世今生早就不同,大夏公主嫁入渤海国为王后已经有好几年了,她深宫而居,未必还会与落魄的胡不为有所交集。那么,胡不为又该怎么努力钻营,才能让自己出人头地? 徐玫想到此处,竟然有些期待了。 他若真的能再在渤海国搅动风云,她再去了结一番,也不迟。当年,一两年的时间,徐玫觉得自己可以等着看一看,更长的时间,她肯定是不愿意等的。 再等等再说吧。 徐玫写了信,交代了衡山嵩山二人,让商会向二人提供便利。信出去之后,她便暂且将此事放下了。 正事重要。 一路,徐玫依旧没有放松休息,一边继续推敲注音之法,一边修订推广注音之法的计划。想要徐夫人百忙之中对她的推广给出支持,那就要她的计划切实可行才更可以。 徐玫根本没有功夫去想胡不为的事情了。 就连他听闻宣仁帝定下了未来的皇后人选,准备新年之后便大婚迎娶周汐儿之时,也没让她怎么分心——这样的消息,实在没有什么值得震惊意外的。 徐玫只是吩咐朱燕到时候提醒自己备下一份贺礼到时候好送去,就又忙起自己的事情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