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第2/2页)
七十年代中期她与周昊的婚姻,还是沿袭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后,由周昊骑着辆向人民公社借来的永久牌自行车,载着她从勒流嫁到了容奇。
齐依莲像当地的女人一样,开始挣公分的同时还要承担家里的一切活计。这就是广东女人最为勤劳的一面;然而周昊也秉承了广东男人懒惰的习性,在周洁霞出生两岁后就开始酗酒,赌博。外在的理由是:响应党的号召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我们这里要改革开放了,我正响应邓小平的号召,在探究如何加入到改革浪潮的洪流中去。而内在的缘由只有他们夫妻两人明白。周昊看着邻家里舍都有传宗接代续香火的种,在苦恼中便与酒结下了生死之缘。
就这样,周昊在号召与探究中不知不觉过了二十年,号召没响应到,探究永远也没有结果。齐依莲很多次在家里骂男人没出息,可周昊依然如故。在公爹公妈去世后,齐依莲已经明白:男人不可靠,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行。不过她也明白自己男人消沉的真正原因:是在周洁霞半岁后晚上发高烧,他抱着孩子摸黑去公社卫生站,在踩着田埂回家的路上一脚踏空,把裆里的玩意给伤害了。虽然后来经过多方求医,但还是从此丧失了男人应有的生育功能。从此,周昊堕落的人生也就由此展开——稀里糊涂、唯酒是命。
拆迁,是指把原建筑拆除,住户迁移到别处居住。谁能够料想政府的拆迁会落在周昊的家里?从而改变了周家人的命运,也改变了罗君雨的一生。只可惜周昊在准备签字的头一个晚上,因为从酒友那酗酒回家的路上,被摩托车给撞飞,跌落到四基路开开阔阔的沟渠里当场身亡。料理丧事的时候,齐依莲见罗君雨里里外外地应酬,加上宋勇全、宋勇清、陈琴珍等人的帮忙,心里也就默许了未来的女婿。在料理丧事的同时就开始让罗君雨住在了家里,还迅速地办理了结婚登记,这样才可以代替周昊在拆迁补偿上多有一份子。
“妈,我不想再打工了,想做点生意。”罗君雨第一次喊别的女人为mama时,那种窘迫的样子还是从语音里可以听出:“我与阿霞商量过,想开一家面包房,另外兼买水果。”
四十六岁看上去像六十岁的齐依莲看看女儿,见周洁霞点点头,知道两人是经过商量的,便开口同意。知女莫如母,乖巧懂事的女儿做出这种举动,她应该是早有想法的,便语重心长道:“开店可要选好地址,从我这么多年卖青菜来看,水果就象青菜一样,每天要保持新鲜才行,是比较辛苦的生意。”她说着看了看罗君雨。
“妈,我可以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去水果批发市场驮水果回来,阿霞负责面包房。”第二句喊妈,他还是有点怯怯:“现在流行生日蛋糕,我们可以以此为招牌,进行多种经营。”
齐依莲知道女婿在雄风电器打工的辛苦,也肯定他能够胜任水果的运输,就点点头:“店铺选在哪?”
周洁霞头一歪靠在了母亲的肩膀上,自从父亲去世,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在齐依莲怀里依靠过:“在容桂大道格兰仕旁边,也是与海尾和广珠大道的接口处,那里集聚了不少高收入的打工一族们居住,旁边还有医院和幼儿园。”
“那个地方我清楚,应该是风水福地。”在桂州镇生活了二十五年的齐依莲轻轻地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心里酸楚酸楚的,想想周昊在世时,把这个家拖累得不成样子,特别是女儿不能继续上大学,心里也确实感觉到愧疚不已,现在房子拆迁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这两层楼房加上庭院,可以补偿到相应面积的楼房外,还可以得到一笔数目不小的补偿金,加上周昊交通事故死亡的赔偿金,应该有三十万左右,是该为宝贝女儿考虑的时候了:“能不能把它买下来?另外在附近再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这样商、居两不误。反正现在这里也没田没地,我也没什么好做,如果商、居一体我也可以帮帮忙。”她想把家里现在已有的存款告诉女儿,但看了看罗君雨还是忍了忍。
罗君雨听了有点咂舌,心想那得花多少钱呀,没有二十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我们想还是租好一点,这样活动资金会多一些。”其实他心里根本就没谱,这两年打工的钱基本上除了自个的日常开支外,大都寄回家供弟弟meimei们上学用了,说要做生意也是周洁霞的主意,也是周洁霞告诉他现在有一万多块钱的存款,不需要他为钱的事cao心。离开樱花公司时,父亲工伤的钱一次性结清也全部寄回家给父亲在家乡盖房子,如果再去借钱做生意,怕是很难借到钱。这年月,借钱比借命还难。
“妈,我们还是租吧,这样压力会小一点。”父亲在世时,只有母亲独自抽泣被周洁霞发现,她才会用这种口气。此刻,听着女儿的话,齐依莲心里潮潮的,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明天我们都过去看看吧,如果合适,还是买下来。”说着她顿了顿,用很平静的语气道:“钱,你们不用cao心,妈会想办法。现在时候不早,大家还是好好休息吧。”
两人听了四目略略地对视了下,见母亲起身离开了老式紫檀木沙发朝卧室走去,也起身着。
周洁霞和罗君雨回到二楼结婚的房间。在上楼梯时,罗君雨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内心有种难以言状的感情,心里默默地告诫着:今生今世,我一定会携子之手与之同老。也一定会把齐依莲作为真正的mama来对待——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