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射杀三人不该连开十一枪 (第2/2页)
岛上来观战。 杰西卡倒是有可能。 不过,沈七一早就预见到杰西卡很可能站在欧洲天主徒阵营的立场上劝阻于他,所以一开始就让这个女人走开。 沈七并不讨厌杰西卡,他一直当她是好朋友。 她重视教养,又富有正义感,应该不会滥用什么阴谋诡计。正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也为沈七这一路上提供了不算太小的阻力。沈七对她是有所感激的,对她的人品和正直也没有什么怀疑。 只不过,亲情关系以及阵营对立总是会导致很多好朋友终于走到对掐的悲剧位置上。 沈七正是不愿意看到那样的悲剧,才把杰西卡远远地撵开。 倘若留她在此,鬼知道她会不会为了拯救骑士团盟友们的性命,做出什么不可饶恕的壮举来。 沈七这时候正在庆幸自己支开了毓敏和杰西卡是明智的选择。却没有料到那两个去而复还,已经乘着小艇,在风暴降临之前的最后时刻,匆匆登岸。 此刻正在赶往这里。 沈福部下的尖兵口口相传,把最前沿发生的状况回报上来。 前方的所谓“隧道”呈Z字状。 绕过最后一道拐角后,我方尖兵遭遇了对方的哨兵。由于在来路上空气中弥漫着火烧之后的烟雾和簌簌落落不断崩塌的碎石干扰,对方的哨兵在没有及时警觉到有人来袭的情况下,被我方尖兵抢先射出弩箭命中****。 但这种小弩是用致毒的手段来杀人,并不过分强调穿透力和冲击力,这一击并没有立即致命。 小弩只有穿喉才会在瞬间令对手无声无息地死去。 沈福的部下不认为自己有养由基百步穿杨的传说级射击命中率,为稳妥起见,选择了更加不可能脱靶的****……恰好欧洲士兵进入火枪时代之后已经很少再使用金属板甲和重型胸甲,弓弩手面对没有盔甲遮护的一片宽敞的****,就好像农夫奔向肥沃广袤的田原,忍不住就想射击这个部位。 于是某骑士的****首先中箭,在受伤毒发之前,他开枪还击,但是仓促中根本没有看见目标,于是没有射中。
顺利闯过Z字隧道最后这道大拐弯之后,前方已经可以看得见骑士团在最深处点燃的照明用火光。 于是沈福的队员无须举火照明,从暗处摸黑摸向有光的目标,占到了很大的便宜。 但是某哨兵临死前所开的一枪和呼救喊声惊动了敌人。 有超过五个敌人四散开来,呈扇状布防在一个较远的距离上用枪封锁最后的一段出口。 连续在出口处倒下了三名队员之后,尖兵队暂停了进攻,他们已有了一套主动作为的战术打算,正在请求得到沈福大人的批复。 恰好这时候七爷要求汇报战损。 于是战损被立即汇报上来,战斗中遇到的机会毫无疑问也被提了出来。 除此之外,还附带了一则对于敌人能力和勇气值的初步评估。 排列在顺序前锋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尖兵队员,两人之间略作商量之后,一致认为洞窟深处据守的欧洲骑士都是比较怯弱和比较笨拙的。 他们没有选择抵近的出口在最近距离上进行防御,而是远远地躲在远处打冷枪,可见他们很畏惧黑暗中突然来袭的中国好汉。 他们打死我方三名队员,一共开了十一枪。 尖兵们非常机智地细数了枪响的次数。 没错!是十一次。 没把一开始被干掉的那个哨兵临死所开的那一枪算进去,五或者六个守卫者另外开了十一次枪,打死了我方三人。 这个数据是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首先,这种枪械的装填速度有多慢,大家都是见识过的。他们这队人马,本来就是沈七亲自指导并特别抽调了沈福大人来训练的来复枪兵营。虽然暂时只有十二条能用的枪,但大家都深信不疑日后人手会有两条好枪以上。大家都很认真地了解和试玩了自己未来将要运用的武器。对初代来复枪的性能比较了解。 这么一段交火时间你,刚好够他们开火一次装填一次再击发一次,决不够一个人打三枪的。 所以尖兵们判断里面会有六个人。 但是对手的战斗意识似乎并不特别老练,他们竟然没有熄灭火光来隐蔽自身。在朦朦火光中,两名尖兵隐约数到了五个敌人的身影。 所以在汇报中他们强调此地有五个以上的敌人据守。 因为只看见五个,不敢贸然说六个。 又因为五个人刚好够打十枪,实际枪声却响了十一响,所以他们猜测有六个对手的可能性。当然,这一点尚需求证,因为第十一枪也可能是五人当中的某一只百忙之中抽手枪乱打的。 除去对于敌人数目和武器的分析之外,尖兵们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猜测: 换了我们去守,打死三个闯入者,只需要打三枪。 我们不理解对手为什么要打了十一枪之多。 所以,很明显我们的对手很胆小,或者,他们刚刚遭受了什么相当恐怖的事情,一个个都被吓得有些慌乱了。 只有陷于慌乱之中的菜鸟,才会为了打死三个人盲目射出十一枪。 当然,这仅限于来复枪的范畴。 传统的滑膛枪鸟铳,按例是需要汇集密集火网才能造成有效杀伤,那是另一码事儿。现如今对手使用的无疑都是来复枪,来复枪手对自己射击的精度和一击必杀的觉悟如此不自信,真是丢脸啊! 要知道来复枪兵目前是被视为猎兵的。 猎人射豹子或者射老虎的时候,倘若没信心一枪致命,还不如不开那一枪。 胡乱地连放两枪?你会被老虎撕成碎rou吃掉的。 猎人,必须冷静而自信。必须追求一击必杀的精确致命打击。来复枪兵亦如此。 结论:洞里的骑士团哥们儿是菜鸟的可能性不是一般的大! 尖兵们请求组织一次七人以上合作参与的快速连续突击。 中国尖兵们此刻尚不知道,德鲁伊维克森将军部下的荷兰尖兵,不久前也尝试过同样的连续突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