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飞旋的弹头 (第1/2页)
雅加达的荷兰人已经配备了相当数量的线膛式来复枪。
对于这种新式武器,荷兰海军和美军英军的认识程度一样,线膛枪不能作为正规军团阵地攻防战的主要武器。同时,这种新武器也必须少量配备给游弋在步兵方阵背后的猎兵队员。
这一次德鲁伊维克森将军指挥大队人马赶到巴雅岛来围歼亚洲海盗,打一开始就打着假公济私的主意。
无论征剿海盗的行动是否顺利,老将军都是要进入火山口去挖金子的。
这种地形嘛……显然的,很适合来复枪兵的发挥,于是这一次登陆巴雅岛的荷兰水兵之中有一半配备了来复枪。
昨晚在雅加达烧港事件中,赛文团从荷兰侦察兵手里缴获了十五只步枪,全是来复枪。
巴达维亚海军配备的来复枪。却不是宾夕法尼亚的德裔美国人生产的,而是,英国人的产品。
这又是七爷的金手指里没有出现的新情况。
沈七对他的金手指本来就充满怀疑。那游戏终归是游戏而已,当不得真。游戏图书馆里的资料,很多内容不齐全。即便齐全了,也充满了各种谬误。
像英国人已经生出了大量来复枪,并且慷概大方地卖给了荷兰盟友,这种事情在金手指里就出了错。七爷的金手指认为英国人要到1805年才首次组建95th来复枪步兵团。
英国人正在提前他们的科技和工业进程?
这个最新的发现让沈七的心中充满沮丧。本来英国人的发展脚步就很难阻挡,现在他们还进一步超前?还要不要别的国家活了!
这个位面的英国倘若比教科书里那个更超前跟强大的话,第一个吃亏的就是拿破仑和法国了。大清国反而排在很靠后的位置上。
哎!沈七是真的不愿意站在英国人的一边助纣为虐,他愿意把自己的金手指分享给全世界与英国为敌的任何人。
所以他是支持杰西卡抛弃拉马克,去意大利相亲的。因为撒丁王国、奥地利、萨克森的铁三角关系,支持斯图加特一脉的合法王位继承人,有可能挑起一场教科书上没有的王位继承战争。
这年月的教科书上,是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也有西里西亚王位继承战争,唯独没有英国王位继承战争。想来是英国人运气好,用外交手段将本来该打的一场内战,给和谐过去了吧?
沈七早已拿定主意要祸害英国,遇到这样的机会又怎肯放过?
杰西卡提出要求,希望赛文团护送她返回欧洲,这个要求本来是很过分的,本应婉拒。
现如今英国海军世界第一强大,作为英国贵族,你要回欧洲大把的商船、军舰和邮政船供你选啊!没理由拉着七爷陪你跑半个地球吧!
但是沈七还是同意与杰西卡结伴而行,因为他确实想去意大利看看情况。
意大利的撒丁王国显然是支持詹姆士后裔,他们是跟英国乔治国王有仇的……这仇恨是会被外交官们用不烂之舌给说得和谐了呢?还是引发一场本该爆发然而教科书里却没有爆发的王位继承战争呢?这种事情肯定需要有人去推动。七爷义不容辞要去试试!
此外,罗讷香槟河谷此刻控制在意大利教皇国的手里,那里很适合加工金手指定装弹
还有第三个更重要的原因,法国督政府明年会让拿破仑统帅一支大军,翻过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境内。
这将是土伦大捷之后,拿破仑崛起之路上的第二大重要成就。
有一副很有名的油画刻画这件事情,拿破仑骑在一匹正在撅蹄子的白马上,用手指头指着天花板……这幅名画的标题就是“拿破仑翻过阿尔卑斯山”,那是法国、教皇国、意大利撒丁国的边境啊。
届时会有一系列的大战。
最后的赢家当然会是拿破仑。
不过,杰西卡的伯父家会派出一支有力的奥地利援军支援撒丁战场,一个名叫卡尔的少年统帅将要在意大利战争中挫败拿破仑手下的几个名将。年轻的卡尔大公应该是杰西卡的伯父的小舅子吧?都是双头鹰哈布斯堡家族利奥波德皇帝的儿子和女儿。
这场战争沈七本以为跟大清完全无关。
阴差阳错的,杰西卡要赛文护送她去意大利,算一算海上航程吧,从东南亚开到地中海,身为海盗,途中还得跟赏金猎人和海军们周旋战斗,得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蒙地卡罗或者米兰。
这样一来,也就赶上了拿破仑针对意大利的战争。
一说起战争,每个男人都会燃烧。
沈七也不例外,尤其是拿破仑的战争啊,能搅和就绝不错过。
见一见拿叔也好,实在见不到的话,见一见卡尔大公也好。
德国和奥地利反正是没有什么海权野心的,在未来大清国崛起的过程中,他们对大清国的威胁和敌意最小,友好度相应最高。这必然会是战略上的盟友。
于是,此刻的赛文团已经拥有了一支十五条来复枪组成的袖珍狙击小分队。
然而,这支新成立的小分队此刻还在舰队船舱里呆着。
巴雅岛上留守的人,没有枪,只有冷兵器。
马三的手下虽然扼守住了一线天天险,但是缺少足够给力的武器。两名扼守者只能用小刀或者削尖的棍子,把探头探脑爬上来的荷兰人,用传统手法戳回水里去。
他们对视线之外聚集的大量荷兰兵,束手无策。
倘若有炸-药就好了,顺着石缝扔下去,随便一炸都能炸死一窝。
偏偏就是没有。
远程武器,只有小弩。
马三还是很重视那条裂隙上的阻击任务,特意把几个人随身携带的箭矢和弩机留给了两个扼守者。
没料到,这反而害了他们。
德鲁伊维克森一边召集来福枪兵聚集起来,瞄准裂隙的上方,一边组织更多的士兵攀岩而上,一边又让人喊话跟火山口上的中国人拖延时间。
这时候两名扼守者猜不到下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其中一人禁不住好奇心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