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魔鬼风 (第1/2页)
荷兰队长没有屈服。 也许是因为伤口剧痛,又也许是因为狂风呼啸暴雨倾盆的缘故导致他的心中产生了绝望的想法。 当他感到绝望的时候……反正对人生已经失去了信心,这时候再做任何退让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也就只有对心存苟活幻想的人,才会忍辱屈服于强敌。此刻,荷兰人觉得自己这一次死定了,不再心存侥幸。 于是这位队长蜷曲着身体,在地下挣扎着,吐出嘴里的血,含混不清地骂道,“该死的海盗!下地狱去吧!” 李越当年作为荷兰人的奴隶,是被出租给诹访铁厂作为苦力在使用。那期间从日本监工和荷兰技师那里学到了一些常用口语。 虽然风雨大作,他还是听出来对方正在用荷兰语骂娘。 那么,这是一个倔强不屈的好汉纸,折磨一个硬汉不是什么英雄行径。 手起刀落,给了小队长一个痛快的。 荷兰人喉咙被割断,身体发生了最后一波距离的痉挛之后,僵卧在大雨之中,不再动弹。 尼古拉跟上来,附耳建议说道,“拆毁荷兰人的设备,便可以将他们困死在火山坑里。如果还想让他们死得更快一些的话,我们干脆把这个通风管道也破坏掉吧?” 李越大笑,“哈哈!没错!但是不要完全拆毁。依我看,把这一头拆掉,打个结就够了www.shukeba.com。” 这通风管与其说是管子,不如说是长条形的布袋子。布质柔软,很容易结扎。 心想多达两百名荷兰兵就这么困死在下面的话,那感觉是非常的解恨,心情舒爽至极。不过,李越对于迫使对手投降的兴趣,比杀人的兴趣更大一些。 这大概就是沈七带头创造出来的楷模效应吧。 七爷创业初期,各方面很缺人手。又不能像荷兰人那么满世界乱抓奴隶,于是只好一味地注重收编和招安。 七爷既然定下了这么个方略来,不管这方略对于不对,既然身为赛文团中的一员,李越便自觉遵行。 两人合力,把迎风绑在两树之间的通气入口给拆了下来。正好,荷兰人用了大量的绳索和铁链来固定这个通气口,拆下来之后,正好用这些绳索和道具来死死地拴住通风袋的这一端。 在火山坑的深处,荷兰人漂浮在几只大木筏上。 正中间守住通风口这一端的,就是德鲁伊维克森亲自带领的这一个小队。参谋官和卫队都在这里。其他的士兵乘着其余几只木筏分头散开,去试图寻常可以登陆的湖边岸礁。 将军身边的卫兵举着地下湖里唯一的一支火炬。 外面的风力强劲无比,从通风口里透进来的风速和风力也相当理想,不但风力足够给力,而且又潮又冷。这让荷兰老将军的心中觉得安定了不少。这样一来,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就变得更低了。 就在这时候,布袋管道里透出的风力忽然急剧弱化。 紧接着,长长的,鼓满了风,宛若巨龙一般悬垂下来的布袋管道,忽然瘪了下去。就好像面粉瞬间被漏光的面口袋。 这情形看起来就好像是,原本装满了面粉显得鼓胀饱满的面口袋,忽然干瘪了,里面装着的内容物不翼而飞了。 德鲁伊维克森的心里蓦然就是一片寒意袭来。 心想:糟了!这一次肯定死在这里了! 他有担心过漏气的问题。然而,正常的漏气,或会导致整条通气口袋略显无力,并不会乍然间忽然变成一条完全瘫痪的死蛇啊。 所以这肯定不是正常的漏气。 而是…… 老将军抬头仰望火山口,却什么也看不见。 外面乌云满天暴雨如注,没有光源。唯一的光源乃是将军身边的卫兵手里握着的火炬。 站在最亮的地方往黑暗的方向去眺望,自然是什么也看不见的。 “熄火!”老将军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荷兰海事专家,立即做出了正确的应对。 卫兵楞了楞,没有在第一瞬间领会将军阁下的意图。 德鲁伊维克森虽然年迈,这一刻求生的**猛然爆发,焕发出年轻人一样蓬勃的斗志,身手异常敏捷地劈手从卫兵手中夺过火炬,蹲下身子,用力将火炬燃烧的一端揿进了水里。 以松脂和牛油混合物为燃烧媒质的海军用火炬,倘若漂浮在水面上载沉载浮的话,并不一定会马上熄灭。 这里的风力输入一旦中断,四面八方黑暗中隐藏的瓦斯气立即就会包围而来,德鲁伊维克森宁愿窒息也不愿意被炸得粉身碎骨。 所以他在第一时间亲手熄灭了此地唯一的明火。 他的情绪十分冲动,从木筏中央奔向木筏边缘的动作有些过猛,弄得木筏失去了原本的平衡性。诺大一个大木筏晃动起来,摇摆不定。 将军阁下精选出来的可靠部署,确实也不是无能之辈,立即就有三个人相当自觉地分头跳进水里,一方面是为了恢复失去的平衡,另一方面,在水中踩水泅游的人,也可以用身体出力,稍稍支撑着木筏的边缘,帮助TA尽快稳定下来。 地下湖面在一度被火炬光芒照亮了一小会儿以后,再度陷入黑暗之中。 凭着当年调查员勘探此地带回来的不完整信息,又凭着刚刚一度依稀看见的周边的地形特征,德鲁伊维克森发号施令:“有带指南针的军官,都拿出指南针来,全都向南游。切记不要用燧石和火药取火。没有指南针的士兵,围着木筏的东西北三面,推着木筏向南一起走。在南面我们最有希望找到岸礁,并获得可供呼吸的氧气。” “报告!我们不知道哪边是北!”一个比较脑抽的士兵嚷嚷道。 “稍等,马上就会知道的,”德鲁伊维克森掏出自己的指南针,低头看了看。 他的指南针的刻度和指针上镶嵌有荧光标识点。 荧光石是一种不值钱的矿物,印度的储量极其丰富。在中国的发掘量却相当稀少。于是古代中国人傻傻地把所谓“夜明珠”、“寒光璧”视为价值连城的重宝。这都是闭关锁国的错。其实这东西一般都是成吨成吨地采购。因为用处不大,且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所以产量和售价呈现双低的行情。正如资本家所说的那样,商品没有实用性,便没有市场需求。 这玩意儿也就在部分钟表和少数玩具上用得到那么一点点。 因为有毒,所以局限性很大。大多数的钟表和玩具不肯使用荧矿石或者萤石粉,仅仅只有极少数能工巧匠,能够巧妙把发光的小石头包裹在精致的玻璃容器里,又或者完美覆盖在水晶或者玻璃的表盖之下,这样才可以少量用到。 所以,光是印度一个矿区采掘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