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时代_第143章、神奇的巴里巴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神奇的巴里巴雅 (第1/2页)

    林加海盗为英国上校提供的,不仅仅只是打掩护。倘若拉马克上校出得起一个大价钱,他们还会为他充当雇佣军。

    在天津港发生的事情,其背景就是如此。

    猎犬号当初的荷兰舰长,原本是不敢染指天津港的,也就是拉马克怂恿着荷兰人去中国沿海为非作歹,还把初雪女王一族的琉球水手和岛津爱知一伙儿日本海盗一齐都给拉了进来。上校的意图是很清晰的,首先是对这条航路上的敌情全面摸底,其次是中饱私囊,再次是扶持日本土著和琉球土著的势力稍稍膨胀一点点,让荷兰人巧妙地蒙受损失,势力稍稍萎缩一点点。

    拉马克对清国也没有真正的敌意。只不过清国铁板一块,完全不掺活这些权与钱的交易。只好顺着荷兰人的价值观,把大清沿海的居民当成猪仔来看待。

    所以沈七在天津港崭露头角的时候,拉马克一点也没有挫败感,反倒很高兴。转而开始很热心地扶植和帮助赛文舰队的成长。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英国海军的势力暂时很难大规模覆盖整个太平洋,英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权益得不到海军足够有力的保护。一旦亚洲海盗以及荷兰西班牙美丽坚的海上私掠力量抱团取暖,英国的太平洋殖民地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很难同时应付来自于各方面的挑衅和偷袭。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分歧和混乱,让太平洋的局面成为各种小势力之间毫无组织毫无关联的一场大乱斗。这一点,拉马克和沈七的想法意外地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性。

    然后,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在未来数十年乃至一百年似乎都不可能大规模进驻太平洋,在拉马克的有生之年,是注定看不到一个英国商船安全畅游太平洋的美好局面了。以加尔各答为主要根据地的东印度公司,胸怀不敢远大,在太平洋方向上的野心太小。拉马克了解印度总督康沃利斯侯爵的性格,那家伙稳重有余,进取之心不足。也只有太平洋的局势分崩离析各势力几败俱伤的时候,东印度公司才会出手。东印度公司毕竟是股份制,风险过大的时候当然不敢冒然东进,当利益大于风险时,大股东的逐利性必定驱使着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大举东征。这才是拉马克先生报效祖国的真正良策。

    所谓中饱私囊,准确的说,其实是中饱公囊。高级军官传言拉马克上校在远东的私掠收入超过30万磅,是不确实的。真实的情况是他的私掠收入已经接近50万磅。但是,一大半是要上缴国家的。全舰官兵平均每一个人,真正所获的个人奖,是按猎杀人头来计算的。击败一艘200人的佛瑞盖特,每个参战水兵可以得到200X5先令的奖金。一个人头5先令,2个人头一便士,五个人头一英镑。200个人头的奖金是每人40磅。

    大副和水手长领双份。舰长拿三份。

    这笔钱,并不由英国海军部出。这笔奖金,还是由拉马克上校在劫掠中自己来获得。

    英国海军的这条私掠政策带着nongnong的海盗分赃意味,却不失为非常机智的管理制度。拉马克上校打劫商船和洗劫民用港口得来的巨额财产,是必须上缴国家的。要想不上交,要想全部变成自己的奖金,那就必须挑战敌对国的正规军舰。因为英国海军私掠舰获得合法奖金的唯一计算公式就是人头数。

    商船人头是不计数的。必须是击败敌人的军舰。

    倒不用真的一次杀死若干水兵。击败就可以。击败一艘200人的军舰并将此舰拖回马六甲或者加尔各答,人均40磅以及120磅的奖金也就妥妥地拿到了。对于350名水手的法厄同号而言,这笔奖金的总额不算小。

    倘若无法俘获并带走敌对战舰,那就必须击沉或者焚毁。并活捉一个以上的落水者,令其供述出开战前该舰曾经拥有过的最大人头数。舰长的航海日志和监军上尉的日志,会分别记录这个重要数据,作为日后报销奖金的原始凭证。

    英国海军的私掠政策首先鼓励了私掠舰长们勇于打劫敌对势力的海上商路,以维持和扩张大英帝国海上贸易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人头奖励机制确保了海军战舰不会在遥远的海外沦落成奴隶贩子或者瓷器倒卖者,大英官方不希望英勇的官兵们失去战斗力变成jianian商,所以私掠舰的绝大多数掳获都会上缴国家,私掠舰必须勇敢战斗,去击破敌对国家的军舰,才能将掳获的财富变成自己的奖金!是不是很棒的激励机制?

    沈七这时候显然是没能领悟英国皇家海军的管理奥义。

    明白了这个奥义之后,他也就没必要对拉马克上校的奇怪举动感到吃惊或者诧异了!拉马克上校真是一个好白求恩。当清国毫无作为的时候,法厄同号坚决支持荷兰奴隶贩子来中国海岸抓人骗人偷人抢人。当清国人初次拥有属于清国立场的第一支海盗舰队的时候,这舰队越是弱小,拉马克上校越是要全心全意力挺中国朋友。

    拉马克帮助赛文去坑害荷兰人,这事情太符合英国人的远东利益了。中国这个没海军的国家,海上力量太弱了,必须适当地予以增援。荷兰拥有长崎、汶莱、巴邻旁、以及巴达维亚和万鸦老,俨然太平洋上最大豪门,必须尽可能予以削弱。这样才能达成一个诸势力平衡的大乱斗局面。然后东印度公司才敢增加对于太平洋市场的投资力度。

    为了大英殖民地业务的扩张和发展,拉马克真是呕心沥血,各种敬业。

    林加群岛,夹在了新加坡、苏门答腊、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和爪哇岛之间,是制衡周边一切势力的最理想桥头堡。因为是珊瑚环礁地型,跟台湾海峡中央的澎湖礁群一模一样,珊瑚礁限制了大型军舰的驶入,遂成为轻型海盗舰只聚集的天堂。

    拉马克上校倘若不大力勾搭林加海盗王国,那他也就不是拉马克了。那英国皇家海军也就不会选择让他带着一条战列舰跑到远东来大发横财了!英国的战列舰其实也不多啊,地主也不富裕。必须是最有头脑最有野心也最有战斗经验的少壮派军官,才能担当如此重任。

    所以苏门答腊和邦加半岛之间的暗礁海域里,早就有林加海盗船偷偷潜伏。只不过拉马克先生没有将这个秘密告知沈七,更加不会告诉荷兰朋友。

    替林加海盗和拉马克舰长之间传递消息的人,非常意外的,是殖民澳门的葡萄牙人和侨居新加坡的中国人。

    葡萄牙人的命运浮沉,比荷兰马车人的遭遇更加悲怆。曾经的海上霸主,现如今早已成为西班牙人的附庸小国。葡萄牙人仰西班牙人的鼻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