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8章、关爱奶牛的荷兰士兵 (第1/2页)
荷兰人当然不肯乖乖走过去。 他们和中国海盗之间隔着一条街,街上熊熊燃烧着奇怪的烈焰。 侦察兵们没有开枪。 他们躲在街角,探头探脑。很好奇石板铺成的大街为什么会燃烧。虽然觉得新奇,但荷兰人并不是没文化的野蛮人。他们不久前还是全世界最强大最富裕最懂科学的世界文明代言人。 荷兰侦察兵虽然不懂得二十五年后才会被人发明出来的煤油制备原理,却看出来中国海盗使用了罕有的液态燃料。 液态燃料并不稀罕,烈酒会燃烧,全世界的人谁都懂。 奇怪的是完全没有嗅到酒香,嗅到的全都是恶臭。而且,黑烟弥漫。煤油燃烧的时候烟是很大的,住家户煤油灯点久了会把天花板完全熏黑。 荷兰人历来就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 在物理化学和数学领域,荷兰人毫无成就,他们鼎盛时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目是:金融、造船、航海、以巧妙配种的手段培育出全世界最好的黑白花奶牛,挤出最优质的牛奶。 后面这项专长并不完全属于农业和畜牧业,其实是带着生物学的深奥附加值。 发明显微镜的虎克先生,是荷兰人。显微镜这时候被称为虎克超高倍放大镜。这项伟大发明基本上就是荷兰人在自然科学方面唯一被后世记住的项目了。侧面也可以看出来荷兰人在生物学领域的天赋是相当不错的。 至于战斗方面荷兰军人的战斗素质这是一个令人忧伤的话题。 其实,被英国皇家海军奉为永恒经典的战列线战术,甚至于战列舰这个说法,都是荷兰人的原创。 在英荷百年海战的前期,当荷兰人大占上风的时候,荷兰军人的软弱倾向就已经明确流露出来。 战列线战术正是荷兰天才海军将领,针对荷兰士兵性格软弱的毛病,专门想出来的馊主意。 当年的火炮技术远不如现在,当年的造船技术却不比现在差多少。 结果英荷大海战成为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唯美最浪漫的艺术画卷。 因为没有照相机,无数油画家用他们的画笔来描绘英荷之间进行了若干次的战列舰大决战。那样恢弘壮丽的景观,在规模上也许并不是后人难以超越的极致,后世子孙也许能组织起规模更大的战役。然而,后世再也不会有那么美丽、那么和谐、同时也是那么温文尔雅的史诗大海战了! 英荷战列舰大决战,已成绝唱。成为永远不被后人超越的唯美风景明信片。 要知道当年的英荷大决战,因为存在一个火炮输出更弱,橡木装甲更强的倒挂问题,攻弱守强,英荷双方的战列舰谁也啃不动各自的对手。 但是这仗又不能不打。 所以百年间英荷两国海军的所谓战列舰决战,无数次重复上演,每次都是数十艘对阵数十艘。如果把不符合战列舰标准的其他军舰也算进去的话,甚至是120艘对阵140艘。 反正大家心里有数,谁也破不了谁的防。 双方的战列舰一字排开,徐徐推进到射程内,然后上百艘战舰一起下锚,定在那里,每一条战舰各自选定当面一个距离最近的对手,互相对射。 这样的对射通常会持续一天。然后双方参战的舰只,根本没有任何一艘会沉没。 上百艘战列舰纷纷发动齐射,上千门侧舷加农炮炮口冒出来的上千朵烟团,宛若史诗般壮丽的画卷。 视觉效果极其唯美,非常感人。 就好像三国马超遇到了张飞,双方对齐了阵形,兵对兵、将对将,公平单挑。然后全力互掐一整天,不分胜负。 在天黑之前,双方指挥官丢出信号旗,“来日再战!”这样的战役,看起来完全就是秉性高贵的海洋骑士们为了各自的荣耀和骄傲而战。 其实这仅仅只是战地观察员视角看到的油画艺术般唯美战况。 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加农炮虽然不能击溃对手的侧舷装甲,双方本来只有很小的机会可以将铁丸炮弹灌入对方的炮窗。因为华丽无比的千炮齐射通常会持续一整天,机会原本很小,也就被积累成了炮弹灌入炮窗的机会很大。结果就会把炮手们揍得来断手断脚断脖子,残肢和rou屑满舱飞溅。 然而这对战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年月的战列舰排水量其实已经比后来邓世昌的巡洋舰更大一些,邓大人的那条可是铁甲舰。英荷大战期间木质的船体竟然也能拥有如此之大的排水量,也就意味着舰载的水手数量会非常大。 像法厄同这种定员400人的战舰,所谓的400人是针对远航标准来考量的。 英国跟荷兰是如此之近,决战的地点通常就在多佛尔海角发生,离家这么近,不用考虑补给问题,定员400人的战舰装上1000人根本没有什么悬念。 于是,英荷之间多次展开的战列舰决战,拼的不是击沉对手,甚至也不是杀光对方的人。 双方拼的是恶心! 随着决战对射的无休止持续进行,炮舱里的积血和残肢断臂会越来越多,战列舰的炮窗附近,血rou涂满整个视野。绝大多数在战列舰决战之中败逃的懦夫,其实都不一定是怕死,也不是什么真正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