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刘璋_第24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2/2页)

做的事都为两个目的,一件事是保住官位,第二件事是保住性命,可是现在,对付庞统似乎与这两者都没有关系。

    …………

    近二十万难民浩浩荡荡进入襄阳郊外,川军大批士兵从营中开出,张任率数十员将领带队,涌向难民队伍。

    看着杀气腾腾的川军,难民都有些惊慌失措,直到那些川军士兵分布原野,将整个原野隔成一条一条的大道,难民被隔离开来,虽然过程有些粗暴,但是没有伤亡。

    看着每条道路前方,一名小将开始阻止难民次序进入帐篷区域,难民们终于明白了川军的用意。

    难民分成几十路,被士兵引导着进入各个帐篷区域,这时每个帐篷里面都已经有人,帐篷前的台子上放着布施的碗和饭桶,每十个帐篷后面一个大锅,现煮着食物。

    难民们走在帐篷中间,像逛街一般,旁边野菜和粥的味道飘进鼻中,几日没吃过一顿好饭的难民都充满了渴望。

    可是难民并没有被带着去吃饭,而是被先带进了一个广场一般大的大帐棚,里面铺着成片的稻草,难民们知道这应该就是给自己住的地方,虽然简陋,但是总好过这几日一直在雨中奔走。

    这样的大帐棚还有很多处,当进入大帐棚时,难民都会领到一件衣服,都是旧衣,料子和款式各种各样,有的还有破洞,有的仍显华贵,这些都是襄阳上百万的百姓和世族捐赠的。

    许多贫穷人家,家里一件衣服也是穿了又穿,补了又补,父传子,子传弟,弟传孙,一件衣服前前后后穿十几年是很正常的。

    可是自从上次典礼之后,樊梨香那一番感人肺腑的演讲之后,襄江石碑石人出土以后,这些百姓还是咬着牙,捐出了一件件破衣服。

    在绵绵细雨中淋了几天的难民,看到干燥干净的衣服,内心都暖烘烘的,有的从襄阳逃出去又回来的难民,忍不住眼圈发红。拿着干衣服,领了一根竹签,连头也不敢抬,就进了帐篷之中。

    竹签上标的是床号,其实就是稻草铺的序位号,各自按标签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不认识字,只能按符号找。

    其实就算认识字也没用,因为上面是刘璋让标注的阿拉伯数字,普天之下。除了刘璋和黄玥,没有第三个人认识。

    两天时间,二十万根竹签,还要分别在床头标记,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时间紧迫,刘璋不得不给准备的官员出了这个主意。

    而让刘璋想不到的是,这一次赈灾之后,阿拉伯数字开始风靡天下。它不但简洁,易于书写。易于计算,同时也是爱心的标志,只要看到它,就看到了襄阳城外,二十万难民得到救助的场景,让所有灾民难以忘怀。

    这次救助,是襄阳全面的团结,世族,官府和百姓。几乎都出了最大的力量,也是三国之前,一次性规模最大、秩序最稳的一次救助,史无前例,阿拉伯数字就是这次救助的见证者。

    二十万难民被有条不紊地引领到帐篷,再拿着自己的号签去相应的施粥棚领取饭菜,整个帐篷区域人声鼎沸。却并不见混乱,一些母亲在喂孩子喝粥,一些年轻人在服侍老人,一些在路上死了亲人的人在默默哭泣。一些原本是襄阳人,现在却沦为的难民的百姓低头发呆。

    士兵监视着煮粥的锅,是否是煮熟了才舀出来,军医穿梭在帐篷之间,有发烧者,立刻隔离治疗。

    只有一些年轻人似乎无所事事,几口喝了稀粥,东张西望。

    “有鹿rou汤喝吗?”一名年轻人到一个世族的帐篷下问,帐篷旁一个硕大的“庞”字。

    “这个季节野鹿不下蛋。”施粥的人随口回答道。

    那年轻人立刻凑近,小声道:“黄香后人。”

    “先进城内,后夜三更。”施粥人端给年轻人一碗稀粥。

    年轻人将碗一举,哈哈一笑,大声道:“谢啦,可惜没rou。”

    曲凌尘戴着黑纱笠,穿着布衣混在难民之中,因为排队,杨开带来策应的人被打散了。

    曲凌尘小心查看着周围环境,秩序井然,但是这里面显然除了吴俊的人,还有大量的可疑之人,尽管刻意伪装,但在这种秩序下,神情的不同,凭着曲凌尘的敏锐,也暴露无遗。

    “姑娘,你干嘛戴着纱笠啊,这里有住的帐篷,不用挡雨了,摘下来吧。”

    曲凌尘分到的是一个私人施粥棚,这家帐篷没有打出旗号,不是官府也不是世族,应该是普通百姓自愿建的。

    施粥的是一个老太太,一个老头在一旁帮她递碗,后面还有一对年轻男女,女的熬粥,男的往外端盆。一个小孩在帐篷里理青菜。

    问曲凌尘的正是那位老太太,看起来应该六十过了,这年代,能活到六十挺不容易的。

    “谢谢大妈,我长得难看,怕吓着人。”

    曲凌尘答了一句,端着粥走开,后面老太太叹息的声音传来:“哎,声音多好听的姑娘,却这么看不开,其实相貌有什么打紧。”

    “是啊,当年你也丑着呢。”

    “老头子,没个正经。”

    曲凌尘看着手里一碗还浮着一些黄糠的米粥,眼圈不由发红,再看向整个帐篷区域,到处维护秩序,帮扶老人,抓回乱跑的小孩的士兵,施粥棚前一排一排的难民,那些舔着碗底的汉子……

    自己真要在这里杀了刘璋吗?

    “刘璋,你一定不要来。”心里一直恨着他,做梦都想报仇,可是这一刻,曲凌尘是那么不希望看到刘璋的身影。

    …………

    牧府。

    刘璋正在与法正杨子商,仔细计算着钱粮开支,高沛前来禀报,一边拍胸口一边道:“主公,吓死我了,好多难民啊,陆陆续续,把那么大片都装满了。

    我还以为我们帐篷建多了呢,现在才发现根本不够用,一个大帐棚里面挤着上万号人,那叫一个挤啊,莫摆了,还有施粥棚,只看见那些大锅里面的粥,咕咕咕地往下降……”

    法正等人都看着高沛,刘璋冷声道:“你气喘如牛地跑回来,就为了给我说这事?”

    高沛一怔道:“当然不是,要说,主公我真佩服你想拿法子,号签……哦,张将军向我来禀告,难民还在陆续赶来,城外的三万军队不够用,还要继续调兵,另外粮食也不够了。

    最重要的是水,煮粥的水,还有灾民喝的水,原先根本没准备,虽然难民没说,但是张将军说,看那些难民添嘴唇的动作就知道,放盐的稀粥,不能解渴。”

    法正皱眉:“有世族分担,粮食暂时还不缺,水也可以运,但是如此一来,加派的士兵和运水的人力就多了,景山里的暗哨发现陈生军队的踪迹,除去埋伏在襄阳西南的士兵和襄阳周边城邑的士兵,城内已经不足三万兵马,拱卫偌大的襄阳城,如果再调兵,我怕……”

    刘璋皱眉良久,仔细思考着川军的兵力部署,预测世族会怎样发难,可是算来算去,襄阳城少了三万人,都无法拱卫。

    三万人分配到八个城门,每个城门也就剩下四千人不到,何况还要重兵拱卫牧府。

    “继续派吧,再调给张将军一万人。”

    “主公……”

    “另外,看看有哪些空缺,让难民里的青年男女来做工,就像运水,煮粥什么的,都可以,也可以到官府做活计,如果官府吸纳不了,可让那些世族吸纳,收到家中做短工长工,但是任何人不得借机买卖奴婢仆役,违者严惩。”

    “是。”

    待高沛去后,刘璋对法正道:“孝直,我们明天去施粥场看看吧”

    “是。”

    ps:求支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