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3章 咸丰朝懿妃得宠 洪秀全金田起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咸丰朝懿妃得宠 洪秀全金田起义 (第3/3页)

往圆明园中享乐。

    且说,此时有一名叫杏贞的少女,乃叶赫那拉氏之后,乳名杏儿。其曾祖父吉郎阿曾任户部银库员外郎,祖父景瑞也曾任河南司郎中;后因受“户部钱粮亏损案”牵连,两人均被罢官;从此,家道败落。其父惠征只做了个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到了道光末年,惠征更是一病呜呼撒手人寰,杏儿从此失去了依靠。

    咸丰二年,宫中选秀女;杏儿被选中,进了圆明园。

    此女自幼聪颖,六岁能诵诗文,八岁习作书画,且会满、汉双语。作秀女时,年方及屏;入园后,杏儿总是想以姿色与才艺博取皇上宠幸;然而,入园多时,却是苦于没有机会。

    于是,她灵机一动,设法巴结上了皇上身边的小太监安德海,希望能从他的口中打听到皇上的来园时日;以便暗中等候相机行事,向皇上献媚博取欢心进而赢得宠爱。

    杏儿的功夫果然没有白花,不久安德海告诉她:“皇上明日来园游乐。”

    于是,第二天,杏儿就早早的藏匿在了皇上要游经的林荫中等候。

    杏儿生就一副好嗓子,且自幼随父居于江南,能哼几首动听的江南小曲;所以,当她见到咸丰皇帝从绮春园的含晖楼前转出时,就故意亮起嗓子哼开了,欲以这悦耳的小曲将皇上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果然,咸丰皇帝被这突然传来的曲声吸引了;仔细辨听后,方知是一曲江南小调。

    在这圆明园中,咸丰皇帝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娓娓动听的江南小曲,不由得感到好奇;于是,让小太监安德海去将哼小曲者唤来。

    安德海将杏儿从林荫中唤出,带到咸丰皇帝跟前。

    此时的杏儿虽然是心中有备,但毕竟是初次直面皇上,还是有点心生怯懦面露赧色。

    然而,咸丰皇帝见眼前亭亭玉立一位娇美少女,脸上的赧色却如两朵桃红反倒觉得胜过艳妆很是婀娜迷人,其姿色与仪态也均不亚于侍奉于左右多年的牡丹、海棠、杏花、芙蓉诸“四春”,心中甚是喜欢。

    安德海见皇上面露喜色,趁机进言:“此乃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征之女,叶赫那拉氏之后;今日,不知万岁爷驾到,所以……”

    咸丰皇帝并不责怪,闻知是叶赫那拉氏之后,有着满清血统,心中倒是更为喜欢了;于是,说:“朕知江南小曲好听,今日得闻,果然如此。”于是,即命随从的御笔赋词一曲“绿荫深处夏日长,楼台倒影入莲塘;热风催得

    鹦哥语,满架蔷薇一院香”,交杏儿吟唱。

    杏儿早有准备,微微欠身故作媚态后又娓娓地唱开了,银铃般的嗓音直把个咸丰皇帝乐得连声道好。

    唱毕,咸丰皇帝大悦;于是,手指庭中的一盆兰花,赐其名曰“兰儿”;从此,“杏贞”也就更名为“兰儿”了,并甚受咸丰皇帝的宠幸。

    此后,咸丰皇帝每每入园游乐,必定要唤来兰儿侍候;或歌咏,或舞曲,及至夜阑人静酒酣舞毕,方才尽兴而散。

    咸丰皇帝若是留宿园中,也会要兰儿伴君伺寝;兰儿当然使出全身招术,博得龙心大悦;不久,咸丰皇帝又加封兰儿为“懿贵人”。

    从此,咸丰皇帝终日沉溺于温柔之乡,不问世间纷扰几多了。众嫔妃闻知,虽然嫉妒在心,却都不敢言;懿贵人当然暗自欣喜,愈发不可收。

    数年后,咸丰皇帝再次将懿贵人进封为“懿嫔”。

    到得咸丰六年,懿嫔为咸丰皇帝生得一子,取名“载淳”。

    咸丰皇帝喜得“龙子”,心中大悦;于是,更是褒奖于她,加封其为“储秀宫懿贵妃”。

    而懿贵妃兰儿深知,自己得宠于皇上而能有今天,多赖了小太监安德海的暗中帮衬。

    此后,懿贵妃倒也不忘报答;因此,安德海不断的得到她的提携;后来,则成了她的心腹,位至总管太监。此是后话,暂按下不表。

    且说,道光皇帝在位之时,广西已连年遭灾;及至咸丰皇帝继位,却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全不顾民间疾苦,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冯云山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向洪秀全建议道:“今累年饥荒,饿殍遍野,民怨载道;清庭内外交困,首尾难顾;且新帝才立,荒芜朝政;欲举大事,当其时也。君可假上帝之口号召天下,必能四方响应,万众归心,则大事可成也。”

    洪秀全闻言正中下怀,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举事。

    然而,由于洪秀全和冯云山都是外乡人,不宜公开活动;于是,两人商议后决定让杨秀清等人公开露面,再假托天父之名号召信徒。

    而此时,“拜上帝会”的活动已引起了当地官僚的注意,常有团练到金田村来探查;洪秀全和冯云山的安全

    受到威吓,只得暂时藏匿起来。

    杨秀清等人见情势危急,赶忙又假天父之名要各地“拜上帝会”会员变卖家产,到广西紫荆山的金田村集中“共扶真主”。同时,在广西的金田、花洲、奇石、陆茵等地秘密打造武器,准备起义。

    果然,各地的“拜上帝会”会员获知天父召唤“共扶真主”;纷纷变卖了家产后举家迁徙,往广西紫荆山的金田村汇聚。迁徙途中,各路会员都遭遇了当地团练的阻截;但会员们还是不顾一切地冲破阻力前往。

    至十月初,即有两万多名“拜上帝会”会员到达金田村。

    十二月初十是洪秀全的三十八岁生日,杨秀清等人假为洪秀全祝寿之机,宣布起义;号召信徒“共扶真主,同心协力,驱除鞑虏,建立天国,共享太平”。

    众信徒振臂响应,庆寿典礼便成了太平天国的誓师大会。

    会后,拜上帝会会员将藏匿于花洲山人村庐舍中的洪秀全簇拥着迎至金田村,奉其为真主。

    接着,杨秀清协助洪秀全着手组建太平军,准备起义。

    他们将众多信徒按地域归类编列成军,并且专门设置了女营,使老、壮、妇、幼均有所属。并规定凡天国之人,一切财产上缴圣库,生活所需均由圣库供给,以示天国的均权平等。

    为了与清皇朝分庭抗礼并显示出与清制有别,太平军中摒弃清朝服饰而均身穿黄袍头戴黄帽;并将标志满清特色的长辫子剪除,仅留下垂肩长发散披于脑后,所以世人称之为“长毛”。

    金田起义后的第三天,太平军即挥戈东出,攻占了浔江岸边的大湟江口圩,设总部于石头脚村。

    此时,远在广东的洪仁玕得知“拜上帝会”在广西的金田村举事了;于是,就长途跋涉奔往广西来参加起义。然而,由于途中受阻,只得返回广东;如此往返数次,均未能如愿。

    咸丰二年,洪仁玕不幸被捕,侥幸脱险后,就离家出走去了香港;从此,与“拜上帝会”失去了联系;直至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多年后,方从香港赶至已改名为天京的原南京城中,才也加入了天国,并协助洪秀全署理朝政;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太平天国在金田起义,广西总督周天爵急忙调兵围剿。

    清军分三路围攻,却遭到了太平军的猛烈反击;太平军在牛排岭大败清军,清军守备王崇山等人阵亡,清军被迫退守官塘。

    接着,杨秀清又在三里圩大败周天爵。然后,太平军主动撤离,转移到桂平县的新墟;接着,又进入武宣县。

    咸丰元年二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至此,太平天国正式宣告成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