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05章 有心算无心,依然白忙活 (第1/2页)
禾薇继续劝道:“大叔,我不清楚你们省城那儿的房价如何,可能的话,我觉得你最好带婶子搬个家。” 原因不用她说,高友正自己也清楚明白的很。 四狗子这次的牢狱之灾,极有可能会把由头安在他头上。无论关上几年,只要没死,出来肯定会找他们家麻烦。他一个粗老爷们还好,可媳妇呢?孩子呢?万一有点啥事,那真叫后悔莫及了。 禾薇见高友正神情似有松动,笑笑说: “大叔,您看这样行不?您和家人落稳脚跟后,给我们打个电话,以后我们需要什么山货,都问您订购怎么样?您看您对山珍比较在行,托您办这个事我放心。而且我们也不会想要怎样便宜,无非就是希望吃到正宗的野生山珍。你自己采也行,问人收购也行,总之要求野生,而不是那种大批量养殖或是栽培的,种类倒是不限,只要是这儿的特产都可以。价钱您看着定,您要定不下来,我们找专家估价,肯定给您一个公道价。这个您尽管放心!” 高友正一听禾薇俩连将来的活计都给他安排好了,激动地直抹眼泪:“有啥不信你们的!俺信!就照大妹子你说的,缺啥山货了就通知俺,俺负责给你张罗。俺们这儿别的不能保证,山货那绝对是杠杠的!” “成!那咱们就这么说定啦!” 禾薇笑眯眯地点头,而后把一百万转到了高友正的银行户头上。 搞定了这桩事,接下来就是山货的收购了。 高友正俩口子一个负责抽样验货、一个负责称重;禾薇两人一个负责记账,一个负责给钱。 一开始还没人来,他们先把高友正家的山货收了。 挨个品种看了看,确实如高友正说的,种类不少,数量最多的是榛蘑、黑木耳和红菇;白木耳,也就是高友正说的金耳相对少一点;松蘑、杏鲍菇也有但是不多。 东西也确实都是好东西。像红菇,色泽比禾薇先前在京都的特产店买的正多了,而且保证没染色、不熏硫磺。这样的好东西,真是多多益善呀。当即开心地付了钱。 高友正俩口子也同样开心。家里的山货卖了一万二,户头上又多了一百万存款,肿么有种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的节奏!啦啦啦! 继高家之后,第一户挑着担子来卖山货的就是猪rou佬家了。 猪rou佬家带来的除了和高家一样的榛蘑、红菇、木耳等外,还有几斤品相不错的猴头菇和松茸,这也是好东西! 禾薇很爽快地按市场价结账。 猪rou佬见状,心里暗暗点头。高友正没撒谎,这俩小年轻确实挺厚道的。这些东西他们事先都打听过价格,知道特产店卖多少一两,也在家称过重,想着要是给的价格不满意或是缺斤少两,那就二话没有转身挑走。兜里的棒槌更是别想他拿出来。 不过眼下嘛,猪rou佬乐呵呵地从兜里掏|出丝绸包着的一小支棒槌,放在高友正家的炕桌上让贺擎东看,边说:“俺们家这根棒槌是北坡那边挖到的,说来也是赶巧了,上趟去县城,同仁药房做主的人不在,不然这东西早就不属于俺了……”总而言之,就是想多卖点钱。 贺擎东没和他多说,直接拍了个视频并几张近角度的照片传给沈之砚。 沈之砚那边有专家等着,收到视频和照片立即展开鉴定。没几分钟,传过来一份估价报告,给出的建议是不超过八万可以拿下。 贺擎东看了猪rou佬一眼,淡淡地说:“八万。” 这个价格确实很公道了。 猪rou佬心里有数,因为他之前拿去县城鉴定过,说是最多给五万。特产店那边就更不用说了,超出三万都觉得他是狮子大开口。看他的眼神能把他整个人都给烧了。如今难得遇到个冤大头,愿意拿八万块买,哪里还会犹豫,生怕贺擎东反悔似的,立马拍板:“八万卖你了!” 就这样,禾薇买到了第二支野山参。 猪rou佬带着俩儿子、挑着重单子,进出高友正家不到半小时,就把家里当宝一样供着的棒槌给卖掉了,说是连同那些蘑菇、松茸等零零碎碎的山货,统共卖了十一万多。这消息一传开,村民们激动了。 猪rou佬是多么抠门精巴的人啊,平时问他买猪rou,连个零头都不肯抹。要不是屯里就他一家猪rou档,谁愿去他家买啊。可这么一个抠门到家的人,竟然半小时内把棒槌出手了,这说明啥?——对方给出的价格高啊。 再一打听,高友正家里晒着的那些榛蘑、红菇啥的居然卖了一万二,之前听高友正媳妇唠叨,说是能卖个八千要烧高香了。没想到能卖到一万二,还是现钱交易。 “不会是假钞吧?”有人质疑了。 也有人唾笑:“猪rou佬那么精明的人,还能不注意钞票真假?经他手的钞票多少了?还能被假钞糊弄过去?” “不收现钞,说转账也行,你们谁不是开通了手机银行功能吗?钱到没到账这总做不了假吧?” 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一听,有道理!纷纷回家扛山货去高友正家卖了。 整个三里屯好似提前进入到喜气洋洋的丰收时节。 “妈,你说这是怎么了?屯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孙倩一下车,就看到屯里人都在往一个方向赶,还个个肩扛大麻袋,疑惑地问孙母。 孙母也摸不着头脑,拿上包包说:“回头找老叔公问问不就知道了。” 孙倩一想也是,耸耸肩,催孙母去办正事了。 她此行来老家,是给大学同学来采买山货的。 室友们得知她老家就在长白山脚下,纷纷托她暑假来买木耳、菌菇等山珍。家里条件好的,还问她买雪蛤或是雪蛤油。 问价格多少,她心想这么远的路,跑一趟车费都要不少,多少总还要赚点的吧,于是报了个比市面价高一成的价,给出的理由是:市面上卖的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