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勋章制度 (第2/2页)
陆渊摇了摇头,制止他的话。 “少说两句吧,天底下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平平安安,更别说是独苗了。” 遇到这样的事情,陆渊也实在是没有心情在逛下去了,两人一前一后的回到了粱府。 陆渊先是找到了梁博。 他的这位身为兵部尚书的大哥整天看起来很闲,而实际上也是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现在是乱世,正是用兵之时,除了行军打仗的庙算谋定,情报刺探和战场搏杀不需要梁博之外,其他的只要是和军事沾一点边的事情,兵部都要管。 军纪军法,军粮军械,还有军饷抚恤的发放,军队人员的登记造册,褒贬赏罚等。 事无巨细,一切都需要梁博这个兵部主事人过目。 他其实就像是陆渊这支军队的全职保姆,缺少了他工作中的每一环,整个军队体系就运转不过来。 然而,梁博的心思其实并不止于此,他虽然人不在军营,但还是希望能够为陆渊实实在在的出一份力。 这从他派遣自己的堂弟梁宏征募兵士参加林觉的大军就能看得出来。 而陆渊其实也乐得看到这样的局面,毕竟多一分军权掌握在自己的义兄梁家人的手上,对于制衡军中的其他派系势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也是为什么陆渊在梁宏的手底下只剩下二十多人的情况下,还是依旧保留他编制的原因。 陆渊在梁博的屋子里坐了差不多一整个下午。
两人先是计算了一番兵部在二月份军饷和抚恤金上所需的金额,这些都是要从户部那里抽调几万两银子的。 接下来便是商讨了一下关于勋章制度的细节优化问题。 梁博对于这个提议大加赞赏,很快便将他记录在册,然后准备交由工部进行打制。 一到五级勋章为铁制,六级至八级勋章为铜制,九级为银制,十级勋章为纯金锻造。 其中相同材质的勋章按照等级逐渐增重。 但是前提为金质勋章重于银制,而银制又重于铜制,铜制重于铁制。 这个规矩绝对不能逾越。 当这两件事情都处理好之后。 陆渊又提出了一条将来部队募兵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那就是在家中为独苗的男子在父母亲有一方健在的情况下绝对不允许加入军队。 陆渊已经受够了良心上的折磨。 梁博一开始有些不理解,还以为是陆渊怕这些人从小娇生惯养或者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不利于军队和谐。 但是在陆渊将他的所闻所见和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之后。 梁博最后还是表示了赞同。 最终,这一条也被写进了梁博的记录本之中。 陆渊在一下午的谈话之后,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了自己久违的住处。 而就在他想要好好休息一会的时候,门口却传来了蔡一铭的声音。 陆渊连忙站起身来,紧走几步打开房门。 蔡一铭一见到陆渊,就立刻跪倒在地。 “一铭,你这是什么意思?” 陆渊大吃一惊,他不知道这个四弟葫芦里到底买的什么药。 “二哥,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那些死去的弟兄们!是我的情报出现失误,没有准确的摸清楚今归仁的实际情况,这才导致那么多的兄弟牺牲在城下!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甘愿接受军法处置!” 蔡一铭低着头,语气相当沉痛。 听得陆渊心底都泛起一丝有些感伤。 “一铭,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敌将太过于狡猾,林觉都差点被他烧死在地道里。何况你是隔着这么遥远的距离派出去的探子,情况自然不可能这么简单的就被你摸清楚。你也就不必太过于自责了!” 陆渊扶起蔡一铭,口中安慰道。 此时,他话锋一转,问道:“我听说你和萧连他们去过北方那几个岛屿了?情况怎么样,快给我讲讲吧!” 蔡一铭点了点头,陆渊又给他沏了杯茶。 两人分别落座,蔡一铭这才开了口,道:“德之岛的情况我们都已经清楚了,岛上的东西两个港口秋德和湾屋已经被萨摩驻守德之岛首府龟津的倭人军队封锁起来。这三处的守军相加大约在两百人左右,而在我军起事之后,他们又临时征调了当地的岛民,组成了一支五百多人的混合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力不强。” 陆渊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秋德港和湾屋港的防守情况怎么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