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5章 人选 (第1/2页)
,调教大宋 在赵祯的计划中,依照当前基本成熟的军改局势,还有玉米降世的契机,就算今天贾昌朝不上这道札子,朝廷也会尽快在岭南实施此事。 而且,这将是未来几年朝廷工作重中之重,官家很可能要向西南派一位宰相级别的要员来主抓这两件事。 一来,可以为朝廷增收减费。 二来,则是从局势的考虑出发,西南也确实需要一位镇得住场子的人物与石进武搭配,近而更好的对不太老实的吴哥、大理形成威慑。 甚至这个人选都已经定了,虽然赵祯还没找富弼议过,可是猜也猜得出来,多半是军政两务都有所长的庞籍最为合适。 这在京师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连庞籍自己都已经开始有所准备,随时可以动身南下了。 ...... 可是,问题来了。 庞籍一走,再加上宋庠去了埃及,吴育又在涯州处于半养老状态,东西两府只剩文彦博、富弼、丁度,还有一个范镇可堪一用,又显得有些人手不足。 依贾昌朝的心智,正是拿住了这个机会,上了这道扎子。 其实,在赵祯原本的计划中,也确实就是这么打算的。 本来想趁着贾昌朝回京,直接就把他留在朝中了事。毕竟吴育经过两年调养,身体已经好过从前,回朝任职可能还有些勉强,可是让他呆在涯州,主理政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如此一来,不但朝堂上官家又添一大助力,老贾也可以堂堂正正的焕发第二春。 而且,文彦博加富弼,再配一个贾昌朝...... 这个阵容得有多豪华?说是旷古绝今都一点不夸张。 可惜,今天贾相爷这么一弄,这次难得的回京之机多半是要泡汤了。 ...... 然而,这就是真真实实的贾昌朝! 可能不是“天下为公”的有德君子,也可能不是堂堂正正的好人,但一定是肝胆相照的纯爷们儿。 从前如是,现在,亦如是! ...... —————————— 正值午后娇阳,暖日怀春撒在宫廊之上的两位老相公身上,富弼与贾相爷并行,终是可以抛开权欲谋术坦诚闲话。 可是,话题依旧离不开政局。 “子明也无需自恼,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过上一段时间,也许陛下又会想让子明兄回来主持大局呢。” 贾昌朝闻言,抬手止住富弼的话头儿。 “无需宽慰,涯州.....挺好。” “......” 富弼一阵无言,涯州再好,也非京城。 “算了!”富弼讪笑。“为时尚早。” “但有一事请教子明。” “请讲!” “庞籍出知西南已然一定,子明这次回不来,陛下也一定要提拔一人来填补空虚。” “若依子明来看,可有万全之选?” 贾昌朝眉头一皱,脱口而出:“昌衡不行!” 富弼怔怔地看着贾昌朝,心道,贾子明当真玲珑心思,自己只是开了个头,他就猜到了用意。而且,他听到庞籍出京的消息一点都不意外,显然早有准备。 “为何?” 只见贾昌朝停了下来,朝富弼一揖,“彦国的好意,昌朝心领了。” “可是自家兄弟,自家人最是了解。昌衡守成言事还算称职,登堂入室却是差了些才学。” “况且......” “我在癫王身边,昌衡就更不便在朝中出任要职了。” 富弼笑道:“能力还在其次,朝廷有缺也不是只庞籍那一个位子,宋公序的缺尚无人填补。” 富相公已经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不用贾昌衡有什么本事,就是让他占个坑儿。一来是自己人办事方便,二来算是对贾家的补偿。 可是,老贾闻罢,还是眉头不展,思索良久。 沉重摇头,“还是算了,给癫王添麻烦。” “唉....”富弼也知再谈无益。 “那子明可有好的人选?” 这次贾相爷倒是没客气,因为也不用客气。除了一个亲弟,在朝中他贾昌朝并无裙带,大可直言。 “上上之选当是司马君实。” “此人才智心性皆属上乘,稍加培养,必是栋梁。” “不过......” 老贾话锋一转,看向富弼,“老夫建议起复曾公亮!” “哦!?”富弼一怔。 司马光确实在考虑范围之内,毕竟他资历已经足够,可是曾公亮......这个选项别说是他,可能连官家都没想过。 “为何!?” 只闻贾昌朝道:“曾公亮的能力自不用老夫多说,起复他的好处在于,给北边的那些人做一个榜样!” “!!!” 富弼瞬间了然,心中第一反映不是盛赞,而是暗叹: 贾昌朝不能回京,可惜了! ...... 文彦博抓钱袋子是把好手,他富弼协调上下关系也无人能及。二人合璧,大宋任何一个人物也比不上他们的民生政绩。 可是,真比较斗争智慧,文富绑在一块儿也比不上一个老贾,京中最缺的就是贾相爷这样儿的“真小人”。 把曾公亮调回来,说好听点那叫“不计前嫌,用人唯能。”;说不好听点,就是“顺我者昌”。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传递给曾经跟汝南王府、跟魏国公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些文官,只要肯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切都可以不追究,不计较。 曾公亮就是最好的榜样。 诚然,贾昌朝自己也是一个榜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