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精神 (第2/2页)
联就表示过‘中国抗战如到生死关头,苏联必将出兵,决不坐视’。就在前几天,苏联方面除了来电祝贺我国于金山卫大捷,更提及出兵事宜。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是史大林的爱将,他又对我国大使杨耿光说,‘苏联参战可以一举奠定远东和平的基础’,只是‘苏联对日本开战等待时机之到来现在苏联正在为此准备,而且一句准备快结束了’。” 苏联出兵倒是一件闻所未闻的事情,常凯申现在开口,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之后又满脸喜意。冯玉祥哈哈笑道:“看来看去,还是苏联够朋友,是中华人民的真盟友。苏联一出兵,那日本人就将限于两面作战,抗战胜利指日可待!” 冯玉祥说完,常凯申伸出带着白手套的手在身前压了一压,道:“苏联出兵之事,务必要保密,千万不可让倭寇得知。” “这个自然!”冯玉祥高高的答应一声。 他说完常凯申又道:“九国公约会议关系甚大,我们既然已经坚持了三个月,为何不能再坚持两个星期等待会议结束?如果九国公约会议作出对日经济制裁的决议,那抗战的胜利将会大大提前,我们又将少牺牲多少将士? 我知道,倭寇正在增兵;我也知道,他们想一举拿下南京,好让我们亡国,但坚守苏州河沿线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上海才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放弃上海,正在进行的九国公约会议将会大受影响,世界观瞻亦于也我大大不利。我决定了,明日就去前线走一走,去跟将士们说说坚守上海的道理……” 常凯申几次去上海都危险重重,他此言一出在座等人当即色变,徐永昌:“上海炮火纷飞,委员长亲上前线,万一不测国家如何抗战?” “委员长万万不可去前线!”冯玉祥也抢着说话,“日本飞机、日本大炮都厉害,万一不测这政府肯定要投降,前线将士的鲜血都白流了!” 冯玉祥大大咧咧,故作糊涂,他也听到过常凯申通过德国大使陶德曼与日和谈的消息,可这种事情他也不好当面质问常凯申,只好在日常的言辞举止中指桑骂槐,如同之前骂陈绍宽海军不抗日一般。
冯玉祥大大咧咧完,陈诚忽然站了起来,“委员长若亲临亲信,我也随之亲临前线!” “修辞!”说话的何应钦,“委员长怎可能亲临一线,置身险地?你是左路军敌前总司令,也不该上前线。委员长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上海再撑两个星期,待九国公约会议结束,或临近结束。这你难道都做不到?” “可吴福线、锡澄线必须先入驻士兵,进行野战筑城作业。不然到时无法防守。”事关几十万大军后路,陈诚不得不咬牙坚持,提前预设野战阵地是没办法的办法了,不如此,那国防线根本就守不了多久。 陈诚咬牙坚持,常凯申则执意要上海坚守,善于圆场的何婆婆道:“委员长,修辞也不是说上海不能继续坚守,而是要求在坚守上海的同时,国防线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何应钦点明陈诚的意思,常凯申板着的脸才稍微好看一些,不过陈诚却道:“提前预设野战工事不能调动与上海战场有关的人力物力,不然上海难以坚守。” 何应钦本想直接让补充上海的援兵在吴福线、锡澄线上挖工事,不想陈诚早就想到了此点,不说人,就是物资也不想放松一点。徐永昌道:“修辞的考虑未必不妥当,只是这人力从哪里来呢?” “动军民是否可行?”第三战区副司令顾祝同建议道,为了不使得惹麻烦上身,他看了冯玉祥一眼,道:“遍关国内诸军,以西北军工事修的最为牢固扎实,要在国防线上预设工事,此事我认为非冯长官监督不可。” 对于抗战,冯玉祥就是扯扯嗓子的局外人,现在顾祝同居然要他修工事,他倒有些乐了。他正要说话,常凯申道:“胡闹!倭寇占领华北,玉祥兄北方还有要务,怎可能在国防线上监督工事。此事我看就交给你了。” 本想让冯玉祥负责工事,省得他骂骂咧咧、装疯卖傻,只是华北沦陷后山东变得极为关键,山东省长韩复矩就是西北军出身,冯玉祥这个老长官肯定说要上门劝说一通的。 “是,委员长!”顾祝同心中暗骂一句该死,这弄来弄去还是第三战区的事情。 抗战最高统帅部的军事会议其实就是情况通报会,而不是策略讨论会,就是有讨论也仅仅是针对常凯申的意见进行完善补充。因为讨论的都是6军的事情,陈绍宽和陈季良一直不说话,待白崇禧提到长江防御,常凯申和才蔼笑道:“厚甫啊,江阴要塞是南京城防重中之重,你看否还要加强一二?” “报告委员长,暂时不用加强了。”陈绍宽道。陈绍宽余光扫了欧阳格一样,道,“只是,上海到江阴段还应该加强防务。” “这个我是知道滴。”常凯申不由也看了欧阳格一眼,上海到江阴这一段都是电雷学校在负责。虽然电雷学校这几个月的功劳不能和海军相比,可毕竟是嫡系,他还是要护着的。“电雷学校都是小型鱼雷艇,上次也有击沉倭寇登6艇的战绩,当然这不能和海军相提并论,但阻止敌人沿江登6还是能做到的。 上海,整儿观之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地方,东面我们就不要管了。南面,也就是杭州湾北部,海军已经击退了倭寇的迂回,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北面,也就是长江,电雷学校也狙击过一次倭寇登6,迫使其不得不转进到吴淞口。两面都防住了,倭寇就只能从上海正面攻来,这就是要体现国民革命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了。”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