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 (第2/2页)
着他们行军。 “陛下要小心,那可是倾城倾国的美色,陛下还要御征亲征,一定得悠着点儿……” “我有任务给你。”韩孺子说。 “真的?什么任务?”崔腾挺起胸膛。 “把嘴闭上,一天不准张开,张嘴即是违旨,以军法论。” 崔腾双唇紧闭,打出一连串手势。 “吃饭饮水可以,说话不可以,喝酒不可以,挨打也不准喊疼。”韩孺子大概明白崔腾在问什么。 琴师父女来了。 张煮鹤又高又瘦,四十几岁年纪,头发却很稀疏,挽成一个小髻,一脸的苦相,与悠扬空灵的琴声全不相称。 张女一进来,崔腾的眼睛就亮了起来,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呼声,强行忍住,才能把嘴闭紧。 崔腾将她夸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韩孺子多少抱着一点期望,乍见之下,虽说没有失望,但也没有崔腾的疯狂迷恋。 张女二十岁左右,乌云堆鬓,体态袅娜,低着头,看不太清楚容貌,但确定无疑是名美女。 父女二人怀里各抱一张瑶琴,父亲的稍大,女儿的稍小,琴身裹着锦衣,只露出琴头,看上去有些陈旧。 两人同时跪下,不敢吱声。 “琴师张煮鹤携女张琴言拜见陛下。”刘介替他们说道。 “张琴师可否单独为朕奏一曲?” 张煮鹤垂首道:“遵旨,陛下。” 刘介立刻叫太监进来,在帐篷里收拾出一块地方,摆上琴桌,张煮鹤放好瑶琴,静坐不动,其女抱琴跪坐在后面,仍然低头。 帐篷里寂静无声,大家都在等着听琴,只有崔腾的眼珠转来转去,不住地打量张琴言。
良久,张煮鹤拨弄琴弦,奏出一曲。 曲调婉转,听者无不点头称赞,连崔腾也觉得不错,张开嘴想要称赞几句,突然想起圣旨在身,急忙闭嘴,发现皇帝没有注意,松了口气。 半阙曲罢,琴师稍作停顿,韩孺子不懂,以为这就结束了,开口道:“此曲虽妙,却不是朕方才所听,那是什么曲子?” 张煮鹤直身而跪,回道:“空音曲,只是此曲非一人所能抚奏,需小女相助。” 韩孺子点头,太监们早已备好另一张琴桌,张琴言摆琴,张煮鹤道:“小女天生喑哑,口不能言,若有懈怠,万望陛下恕罪。” 原来张琴言不会说话,韩孺子道:“无罪。” 旁边突然响起一声深沉的叹息,众人看去,崔腾双手紧紧捂住嘴巴。 父女二人同时抬起双臂,手悬琴上,等了一会,开始拨弄琴弦。 飘飘欲仙的感觉又回来了,因为离得近,琴声在耳,韩孺子觉得托举身体的风似乎更强劲一些,恍惚间如在云端,脚下云翻雾绕,偶尔露出苍茫大地…… 韩孺子真不愿停下,可琴曲终有结束之时,韩孺子如梦初醒,却比美美地睡了一觉更加舒服,抬眼看去,数名太监面无表情,崔腾更是呆呆地盯着张琴言,似乎都没有被琴曲吸引。 “刘公觉得此曲如何?”韩孺子问道。 刘介是骨鲠之臣,不擅撒谎,想了一会,说:“此曲虽好,稍显平淡了些。” 其他太监和崔腾都点头,表示他们的感觉也是如此。 韩孺子笑了一声,“看来只有朕喜欢此曲了,为什么朕觉得此曲不像‘空音’,倒像是‘飞升’呢?” 听到“飞升”两字,张琴言抬眼飞快地扫了一下皇帝,就这一眼,韩孺子只觉得心头一震,一口气险些喘不上来,终于明白崔腾之前的夸赞并没有错,此女确有勾魂摄魄的本事,不过容貌只占三分,眼神才是另外七分。 那是一种穿透生死的目光,好像前生因缘未断,今世似熟非熟,只需前行一步,就能沟通两世记忆。 崔腾哼哼了几声,只有太监们觉得此女美艳,却不会动心。 张煮鹤的声音像是来自天际,韩孺子根本没注意他在说什么。 “陛下……陛下!”刘介连喊几声,韩孺子才回过神来,心中无比惊讶,说:“既然已经随军,都留下吧。” 崔腾撇嘴暗笑。 刘介嗯了一声,“陛下,将军柴悦派人送信来了。” 韩孺子脸色微红,这才看到刘介双手捧着一封信,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出去又进来了。 韩孺子接过信,打开看了一遍,神情骤变。 “发生什么事了?叛军被打败了?”崔腾急切地问。 “柴悦查出了叛军的来历,一部分是无业船工,一部分来自扶余国,还有一部分是海盗,他们将扶余国士兵运到东海国。” “扶余小国,竟敢参与叛乱,真是猖狂!”崔腾怒道。 韩孺子在意的却不是扶余国,柴悦的书信里写着,海盗的头目自称是齐王陈伦的后人。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