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三章 杨奉的选择 (第1/2页)
“太后疯了?”韩孺子大吃一惊,“这、这……杨公见过太后?” “还没有,我现在不能随便进宫,但是我有消息来源。≯>≧≦”杨奉顿了一下,身上散出来的寒气没有那么猛烈了,“很高兴看到你回来,我一度以为你会受不了诱惑留在神雄关。” “诱惑?什么诱惑?”韩孺子没听明白。 “枭雄,留在神雄关,你有机会当枭雄,却会失去称帝的机会。”一见面杨奉就以师傅的语气说话,而且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可枭雄需要坚实的基础,你得花费至少五年以上的时间与军中将士培养交情,还得用更长的时间一步步控制神雄关周围的郡县,保证以后的粮草充足,否则的话,今天看上去最支持你的人,明天很可能会背叛你。” “我明白。”韩孺子说,这是他第一次觉得杨奉没说出什么,就像是回味已久的儿时的一道菜,终于有机会再度品尝,表面上一切都没变,味道却很寡淡,“我回来了,杨公……有什么打算?” 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摆在两人面前:北军长史到底辅佐谁,倦侯?还是冠军侯? 杨奉回避了这个问题,“接待你的是哪一位望气者?” “淳于枭。” “他本人?”杨奉露出明显的惊讶。 “嗯,他是这么自称的。”韩孺子转身指向河床,由于他所在的位置较高,看不到垂钓的老者身影。 杨奉大步走去,韩孺子跟在他身后,河就在眼前,冰窟窿、钓竿、木桶俱在,就是人消失了。 “刚刚还在。”韩孺子疑惑地说,淳于枭肯定没有进屋,或许是顺着河道离开了,度够快的。 “他说他叫淳于枭?”杨奉问道。 “嗯。” “亲口说的?” “当然。”韩孺子不明白杨奉为何不相信他。 杨奉对这件事却越来越感兴趣,“仔细回想一下,当时他是怎么说的?” 韩孺子不是特别高兴,但还是努力回忆道:“我们聊了一会,我觉得他很奇怪,对宫里的事情知道得太多,于是就问他究竟叫什么,他开始自称渔翁、钓鱼者,后来又说他用过的名字太多,于是……” 韩孺子突然明白自己犯的错误是什么了,心中微惊,收起语气中的那一点不耐烦,继续道:“我说‘阁下是淳于枭?’,他说‘这的确是我用过的名字,倦侯喜欢,我就叫淳于枭吧。’” “所以,是你先说出‘淳于枭’这个名字的?” 韩孺子点点头,突然有些脸红,就在他自以为成熟,不需要杨奉指点的时候,他却犯了一个简单而愚蠢的错误,“是我自己给出了答案,望气者顺势而为,我……” “与望气者交谈一定要小心,他们的手段各不相同,有的口吐莲花,有的沉静少言,有的故弄玄虚,有的装傻充愣,目的只有一个,让你相信他。” “是,我记住了。”韩孺子恭谨地说,“可他说太后要让诸子争位……” “这是真的,所以我说太后疯了,争位肯定是望气者的主意,太后竟然同意了。” “我更奇怪冠军侯为什么会同意,他不是已经得到宰相与群臣的支持了吗?” “因为太后掌握着宿卫军和广华群虎,这段日子里,太后并没有闲着,宿卫八营已经扩充至五万多人,京畿周边随时能够再召集五万将士,足以拱卫京城。崔宏的南军正是因此不敢踏入京城半步,冠军侯也不愿得罪太后,何况争位的规则对他十分有利。” 谁争取到的大臣数量最多,谁就是下一位皇帝,冠军侯先行一步,当然觉得自己胜券在握。 “杨公是代表冠军侯来的?”韩孺子问道。 杨奉点头,“我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观察倦侯的情况。” “我独自回京,身边只有孟娥与杜穿云两人,杜摸天和不要命接我渡河,但他们应该是你的人。” “他们现在为倦侯夫人做事。”杨奉点下头,表示自己观察得够多了,“第二个目的,是给倦侯带句话,冠军侯希望倦侯不要参与争位,等他登基之后,会封倦侯为王,给你一生的荣华富贵,这是天子的许诺,绝不会食言。” “他都已经胜券在握了,还担心我的竞争?” “冠军侯希望自己的登基是天命所归,没有任何争议。” “他给东海王什么条件?” “为王一方,永不朝请。” 韩孺子想了一会,“冠军侯真的很大方。” “嗯,冠军侯和朝中大臣都不希望用武功解决帝位之争,他还向崔太傅许诺,娶崔家的女儿为妻,登基之后立其为后。” 当韩孺子还是皇帝的时候,也娶了崔家的一位女儿,“我记得冠军侯已经娶妻,连儿子都有了。” “这不重要,冠军侯与崔太傅各有所需,联姻对双方都有好处。” “崔太傅同意了?” “起码他没有拒绝。” “北军呢?冠军侯不停地催促北军与匈奴人决战,那是他的军队,他不要了吗?” “这里有一些私人恩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