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朝堂风波 (第1/1页)
古人有云: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灵帝这人虽然荒yin无度,昏庸无道,可怎么说也是做了几十年的皇帝,怒目横眉,身上的皇者气息弥漫整个大殿。 面对灵帝的怒火冲天,百官心惊胆颤跪地大喊道:“陛下息怒······。” 灵帝昏庸无道,大殿的百官大多全是花钱买的官,平时靠着阿谀奉承上司,才在朝堂有一席之地,今天没有揣摸出陛下的心思,让陛下在大殿之上说出:要我等有何用处的话。如果不能把灵帝的怒火平息,搞不好他头脑一热,真的把全殿的人员罢了官,从新贴出告示,让全天下的人再花钱来买自己站在朝堂的位置,不就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这些人没用了吗。 灵帝没有做声,眼光向前看着这些百官惊颤跪地的样子。 压抑的空气让百官赶到胸闷,猜不透灵帝倒地在想什么?难道真的想把我们这些人全部换掉吗? 最先受不了这种压抑的是跪在左侧的袁隗,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开始颤抖,这不是被灵帝的气势吓怕,而是人老了,跪了一会儿身体就吃不消了,他可没有那些年轻文官的体魄,也没有武官体健的身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他只能站出躬身说道:“陛下请息怒,百官上奏言明也是对陛下的一片忠心所顾,我想陛下也不会为此惩罚百官······。” 四世三公袁隗的话说出,那么十分有分量的,就是灵帝也需要考虑,全天下的官员大部分全是出自袁隗门下,灵帝本来没想过为难这些人,见到袁隗出面求情,顺着台阶下来,皱着眉头喊道:“全部起来吧······。” 百官听到这话才松了口气,按照顺序又排回到原位。 汉灵帝见众人站好后,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是想问诸位,现在黄巾叛贼大部分被我们剿灭,只剩少数的州县还在叛乱中,特别是冀州的张角现在还没死,此人是朕的心头大患,朕想问众公可有剿灭张角的办法?” 冀州是张角的大本营,没看连续换了两个中郎将都拿他没有办法,让我们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想出办法,百官都不觉的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灵帝见到这些人全成了哑巴,心中大怒,我就说要你们有什么用处,你们不相信,看吧我现在问道正事,全部都装作没听到,朕恨不能现在就把你们全罢免了,这样还能再赚些钱。 大将军何进看到灵帝要吃人的面孔,急忙站出,拱手说道:“陛下,微臣有一法,现在黄巾军已不成气候,只要等到皇甫嵩将军和朱儁将军到达冀州,包围张角,那么到时张角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我想他都无处可逃,所以求陛下安心等待些时日。” “大将军言之有理,我等附议······。”一人站出拱手说道。 “我等附议······。”百官全体站出喊道。 灵帝大恼,我问事情的时候就没见过你们这么整齐的说话,现在就全部站出同意大将军的话,还有没有把朕当做皇帝。灵帝现在也没有兴致坐到龙椅上,只想快点回宫中,去宠幸宫中的美人,没精打采道:”就按大将军说的办吧!尔等还有事情吗?没事朕就先回宫了······。“ ”陛下稍等,臣有一言······。“张让喊住要起身的灵帝。 见到是张让说话,灵帝稳住身形,说道:”让父,你有何事要奏,我们还是回到宫中,你再向朕说明。“ 回到宫中只怕你又要与美人做戏,哪有时间听我说话,张让拱手说道:”陛下,老奴有事禀奏,广宗现在连续换两次中郎将,可全已回来,现在广宗无人指挥,我怕长期下去,广宗大军群龙无首会出乱子,到时张角就有机可趁逃出广宗,那样我们就更难有机会剿灭张角,所以我请陛下再派一人前去统领广宗大军,主持大局。“ 还是让父考虑周全,朕怎么就没想到那,就算朕没想到,这些文武百官也会想到吧,可怎么就没见一个来禀奏的,这些人全是私心作祟,就知道考虑自己的利益。灵帝笑道:”既然让父能想到这些,那么在让父心中肯定有合适人选了,让父只管说,朕答应就是······。“
张人大喜,没想到这么简单就办成了此事,刚要说出名字,就有一人闪出, 袁隗本想等到皇甫嵩和朱儁快到冀州在想陛下推举自己子弟袁绍或者袁术到广宗,这样就更有把握战胜张角,到时候这天大之功就成袁家的,到时袁家声望还不更上一层。现在不能等了,要是张让说出来,陛下必会答应,就急忙站出。大喊道:”陛下不可,这么大的事情应该与众臣商量下,如果张侍常推荐的人不合适,我们也能从新考虑下,找合适的人选。“ 张让皮笑rou不笑道:”太尉这是不相信老奴的眼光啊!“ ”不敢。“袁隗不想过多的得罪张让,毕竟能让陛下都称之让父的人,怎么会没有几把刷子,可为了袁家声望也只能拼了,等日后再向他赔罪,”我不是不相信张侍常的眼光,但就怕有人沾了侍常光,而没真本事,到了广宗再次一败涂地,到时候广宗就真的没兵可用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都把心中的人选说出来,让陛下选择,看看我们到底谁的眼光好。”张让尖锐的声音传遍大殿。 袁隗想到不想急言说道:“启禀陛下,臣推举羽林军统领袁绍,此人出身名门望族,深通兵法,颇有过人之处,若是派他前出,剿灭张角不是问题。” 袁绍,众人恍然明白,这袁隗是想让自己袁家占领这份天大之功啊! 袁家门下官员站出道:“陛下,我等皆推举袁绍前去广宗,统领三军,必能剿灭张角。” 朝中大半人站出,附议袁隗之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