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君莫笑_三 凤来朝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 凤来朝 下 (第2/2页)

 雍王是最先迎上来的,虽有些许的迟疑,却仍是满面欣喜的握住宁婉的手,“一别三月,三妹似乎更俊美更精神了,莫不是就要迎娶太女君的缘故?”说罢,呵呵一笑。

    宁婉亦笑道:“大姐是在取笑小妹吗?这三月奔波劳碌,自己都觉得自己晒黑了。”

    “哦,听三妹一说,仔细看来,的确消瘦了些。这样吧,散朝后到jiejie府上,jiejie派人多做些补品给你好好补补身子。”雍王说着,脸上显出十分关心的神色。宁婉忙不迭道谢,两人又寒暄几句,举手投足很是融洽,一副兄友弟恭,其乐融融的作派。

    平王心中不情不愿,却碍着面子,终狭步而来,在一旁轻嗽了声,“皇太女殿下一路辛苦。”

    “为陛下分忧,岂敢言辛苦二字,不过,边关阅军风沙大了些,总比不得二姐在吏部得的好差事,稍候大笔之年,二姐可当真有的忙了。”宁婉笑容如沐春风,二姐的称呼却咬得格外重些。

    平王听着心里别扭,讪讪一乐,“三妹的消息可真谓灵通。”宁婉但笑不语。

    这时,卯时二刻朝鼓敲响,三人各归各位,宁婉在职事内侍陪伴下步入乾元门,两侧文武则分别从文华门和武英门鱼贯而入。平王走在文官最前侧,望着宁婉俊秀高昂的背影,狠狠的在内心咒骂了一句。

    乾元殿巍峨庄严,丹陛下三呼万岁,众臣按品阶侍立。曾泰站立在国君贺兰敏德一侧,精神饱满,拖长了高音喊道:“陛下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儿臣有本启奏。”宁婉横跨一步出班,躬身施礼,“儿臣三月前奉旨去凉川阅军,昨日返京,今晨特奉谕交旨。”言毕,将事先准备好的奏折双手呈上。

    有内侍将奏折捧给贺兰敏德。贺兰敏德并不着急去看折子的内容,反于宁婉和蔼道:“皇太女代朕赴边关巡授舟车劳顿,辛苦你了。”

    “母皇言重了。常言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儿臣既为人臣,又为人女,为母皇办事原是本分。”宁婉回话时恭谨有度,贺兰敏德听了开怀一笑。

    “皇太女忠孝明礼,朕心甚慰。”

    “谢母皇缪赞,儿臣自幼得母皇父后教诲,知为人臣者当忠君不二,为人子女者当孝义为先,儿臣遥记母皇曾书写忠孝仁德四字教化万民,儿臣命人将母皇手书做成匾额悬于明堂之上,每日三省以正吾身,实不敢有一日懈怠。”

    “嗯,很好,我儿日后更需勤勉,朕对你期许甚高。”不知不觉,国君口中的皇太女已换作“我儿”这般亲昵的称呼。平王眉头微微蹙起,雍王仍是一副和颜悦色滴水不露的好jiejie模样。右丞相柳冷泉双眼微眯,正暗自盘算自己的精细帐,贺兰敏德却已开口唤她。

    “柳爱卿,前甘凉都督李冰年事已高,半月前上书奏请辞官,朕不忍老将军一大把年纪还要在僻寒之地受苦,便准了她的辞呈。朕也叫你与辖下兵部一同商议,拟个折子,看看有什么人来接替甘凉都督,如今可有了拟定人选?”

    “是,回陛下,兵部昨日已将拟定人选的奏折送到中枢省,臣正打算上呈给陛下呢。”说着,柳冷泉从袖中取出一方奏折递给内侍,贺兰敏德接过来看了看,轻轻咦了一声,“雷骏?”

    “末将在。”武官中走出一名身材魁梧面容黝黑的女将,撩袍跪倒,“末将雷骏,现任禁军cao典偏将军一职。”禁军cao典偏将军一职乃是四品,甘凉都督却是外放的二品,贺兰敏德打量着眼前这位银盔银甲的将领,一时有些想不起来。

    “陛下,雷骏将军乃是禁卫军统领车骑将军雷旭雷大人的胞妹。”雷旭因要务暂短离京,此刻并不在朝堂之上。柳冷泉适时补充,贺兰敏德微微点头,算是对号入座了。

    平王一旁轻声笑了笑,“柳相倒真是举贤不避亲呀!”

    她声音虽不大,却带着几分刻意讥讽。殿内有些官员跟着笑了起来。柳冷泉面色微赫,有心发作,却竭力忍住。毕竟,雷家与柳家算上柳冷泉这辈足有几代的姻亲,关系盘根错节。平王的话即便不中听,也算不上完全不对。

    贺兰敏德示意雷骏先平身,目光投向自上殿后便一言不发的白羽珍,“不知左相有何意见?”

    白羽珍早料到贺兰敏德必有此一问,却故作思忖片刻方道:“臣辖管吏部、工部、刑部,兵部之事不甚详熟,本不该多嘴的。但凉川属边关重地,甘凉都督责任重大,因此人选应慎之又慎。臣观雷骏将军威武英发,想必定是武艺高超,但甘凉都督除了要卫守边关,更须安抚边境,休养生息,颇有文武兼修之意。因此,臣以为关于甘凉都督一职的人选仍须另议。”

    “不错,儿臣也是这样的想法,儿臣推举现冀州都督楚云峥调任甘凉都督一职。楚大人在京中为官时便素有廉名,冀州布任三年,官声颇佳,且她又是武探花出身,才德兼备,定能堪此重任。至于冀州都督一职,再由吏部推荐便可。”楚云峥是白羽珍母亲的门生,与白羽珍自幼相识,有同门之谊,平王趁机进言,自然也将其划归在自己的人脉之中。况且她自诩吏部受她的掌控,安插一个亲信官员接掌冀州,可谓一举两得。

    柳冷泉狭光闪露,反唇相讥道:“武探花又不是武将军,说到底楚云峥做了二十几年的文官了。冀州靠近京畿,这天下太平哪有战事,可凉川的情形便颇为不同,臣以为,派一介文儒去镇守边关,陛下在京城也不放心吧?”

    她的话似乎有几分道理,贺兰敏德嗯了一声,平王还急于争辩,“母皇,儿臣以为……”

    “平王稍安毋躁。”贺兰敏德温言阻止,侧头来看宁婉,“皇太女刚从凉川回京,朕很有兴趣听听你的看法。”

    “是,即便母皇不问,儿臣也正要斗胆鼓噪。适才白相与柳相都各有道理,儿臣亦以为凉川乃边城重镇,既是我唐国的屏障,也是我唐国的门户,甘凉都督的人选马虎不得。此人不仅要骁勇善战,精通谋略,更加要懂得如何治边养民。如此说来,雷将军与楚大人都不是上佳的人选。”

    “哦,听殿下此言,某非殿下心中已有了所谓的上佳人选了?”

    “正是。”对于柳冷泉不阴不阳的口气,宁婉双眸含笑,带着几分诚恳望着贺兰敏德,“儿臣向母皇举荐一人,此人十岁便入仕,是前朝最年轻的武榜眼。她十三岁执掌禁卫军,十五岁拜正二品左卫大将军,曾统领飞虎军的前身赤鹰军不下十载,驻守边关八年。二十年前,她与李冰李老将军一同平了甘凉暴乱,战功赫赫,更协助李老将军修整军备,开荒囤粮,繁荣农商。她所创赋田通商之法沿用至本朝,可节省朝廷每年派发给凉川将近三成的军饷。这样不可多得的帅才良将,母皇不会记不起了吧?”

    “你说的是……?”

    “叶…慕…含…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