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贤婿_第四百零七章 仇人相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七章 仇人相见 (第1/2页)

    一向都是安西挖别人的墙角,什么时候被人挖过。南周想在北周设立一条无人带,那也要先问问安西的意见。当然,安西的意见肯定是不同意。

    不过眼下安西的主要目标是金国女直人,并不打算另辟战场,但这不代表安西就会容忍南周在北地的所作所为。追随李墨的安西将领中,有超过半数的家乡是在北周境内,如今老家生灵涂炭,即便这些人嘴上不说,身为主公的李墨也需要为这些将领着想一二。

    派兵不太可能,但出钱找打手对付南周军却没问题。柴冲在皇宫**的消息已经送到了李墨的手中,随同宿元景逃离京城的柴氏子弟如今也被柴宁接待着,北周已经亡了。李墨不可能建立一个伪周在日后给自己添堵,但作为大周的驸马,为故国报仇的事情李墨是义不容辞。

    北周已亡,可那些效忠北周的将领尚在,而此时安西不宜对南动兵,李墨便将主意打到了平西军的身上。眼下的北周军最大的麻烦就是失去了粮草的补给,而安西财大气粗,拿出些许粮草让平西军卖命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再加上之前种师道等人为了稳定军心诈称已经归顺安西,那安西过来布置任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鲁达受命而来,所传达的就是李墨对平西军的下一步安排。种师道等人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眼下北周已亡,种师道等人无处可去,让他们学孙立、宋江那样背主求荣他们干不出来。而李墨有个大周驸马的身份,他们率众投奔公主柴宁,那面子上也说得过去。

    如今安西分派下了任务,种师道等人为了在新主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做事自然卖力。接受了安西的补给,大军休整了数日之后,平西军出兵了,首先收拾的就是成为董平部先锋的孙立。

    对于孙立,平西军上下那是恨之入骨,若不是此人的投敌,南北争雄的胜负尚未可知。可就是因为此人的背叛,这才导致原本大好的形势陡然一变,可以说北周会落到如今的境地,孙立就是罪魁祸首。

    昔日同属一个阵营的两军在鹿台山一带遭遇,孙立所率领的人马原本就是新军,人员皆是北周百姓,南周对待北周百姓的做法早就引起军中将士的诸多不满,只不过由于孙立的强力弹压,这才隐忍不发。可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本来就心存不满的诸多人顿时趁机发难,在两军战事胶着时突然倒戈,导致孙立大败,狼狈而逃。

    虽然跑了孙立,但虎安军算是完了。这支自柴冲上台后才建立起来的军队,到了此时走到了尽头。种师道深知为臣之道,更清楚眼下他们的身份是降将,自然不敢肆意妄为,擅自处置此战的俘虏。

    好在安西虽然没有直接派兵,但却还是派出了一些人员在旁辅佐。朱武作为平西军的监军,自然也就有权利决定这些降兵的命运。同为汉人,朱武自然知道李墨的态度,对阵前倒戈的降卒以及战后被俘的降兵区别对待。阵前倒戈的去留自便,愿意留下的充实到平西军中,不愿意留的则发放路费,任其自去。而那些战后被俘的人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三年的劳役在等着他们,不过三年之后,去留自便,对他们来说日子也不是没有个盼头。

    在处理降兵的过程中,种师道等人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朱武怎么吩咐,他们就怎么做。等到平西军完成处置俘虏的事情之后,大军再次开拔,这回的目标就是已经收到孙立战败的消息率部赶来的董平。

    随着拿下了京城,“逼”死了北周皇帝柴冲以后,董平在南周的身份那是水涨船高,隐隐已经成为可以与宋江分庭抗礼的存在。董平虽然对“逼死”柴冲一事有所不满,可他也清楚这是南周皇帝柴构出于平衡的目的在暗中捣的鬼。

    虽然付出了名声为代价,但所获得的回报也是丰厚的。眼下董平正是招揽人手的时候,孙立是他的部下,如今部下吃了亏,当老大的自然也为部下出头。这不仅仅是为了孙立把场子找回来,更是为了向别人表现董平对部下的爱护。

    不能不承认,与兵多将广的宋江相比,董平这支新兴力量真的只是兵微将寡,柴构扶植董平也在情理之中,军中宋江一家独大,对柴构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柴构不是成为傀儡,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军中给宋江找一个对手。也只有这样,柴构才能左右逢源,而不是********。

    眼下宋江的虎威军被柴构打发去收拾北周的余孽,新建的虎贲军去了,而平西军,则被柴构当做了董平用来建立个人威望的磨刀石。只是出乎柴构的预料,他没想到安西会这么快就插手,原本在他眼中孤立无援的平西军如今已经找到了一座最坚实的靠山,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动心的。

    知己不知彼,那吃亏是肯定的。董平以为平西军士气低迷,能胜孙立只是侥幸,可等到一交上手,董平就知道自己之前的判断有误,可这平西军哪来的士气呢?如今北周已亡,这帮失国的人到底要闹哪样?为谁拼命?

    董平人称双枪将,手上自然是两把刷子的。只不过老话说得好,自古枪兵幸运E。就在董平打算依靠个人武艺斩将夺旗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安西大将鲁达,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早在当年李墨率部平定江南时,董平就与安西军有过过节,安西大将杜胜就是死在董平手中,而当时的鲁达就曾经发誓要为友报仇,手刃董平。对于这个势大力沉的对手,董平自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何不投安西?以董平的武艺在安西也是能排上号的,可就是因为双方之间有了一桩血仇,这才断了董平的念想。

    忽然在战场看到了“故人”,董平先是一惊,随即反应过来,种师道等人肯定是暗中投靠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