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 野猪林 (第1/2页)
披枷带锁,面刺金字,擅闯白虎堂的林冲被定了个充军配沧州的结果。林冲是个随遇而安的性子,一是他本性如此,不喜与人争执,二是顾虑颇多,使得他不得不选择隐忍。 好在此时的林冲并不是水浒传里那个被逼得无处容身的林冲,虽被jianian臣陷害,但同时也坚定了林冲原本那颗摇摆不定的心。同人不同命,水浒传里的林冲无处可去,只能选择忍气吞声,而此时的林冲虽然不能继续待在大周,但尚有安西可去。虽然当初拒绝了李墨的邀请,但为了避免妻离子散,些许颜面上的事情林冲是不在乎了。 “林教头,走得有些乏了,不如去前面的树林歇息一会?”长解董出声对林冲建议道。 林冲闻言点点头,心里不由加了小心。有李墨留在京城的人做耳目,林冲虽然身在牢中,但对外面的事情却不是一无所知。新认的兄弟曹正也没隐瞒林冲,承认自己也是李墨的人,与林冲结交一是佩服林冲的为人,二就是奉李墨之命暗中照应林冲。 从曹正的口中,林冲知道这回负责押送自己去沧州的两名押差董、薛霸已经收下了高俅的三百两纹银,准备在半路上害死自己。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林冲也是将信将疑,但此时一看董所指的那片树林,林冲心里不由咯噔一下,那片树林树茂林深,的确是个杀人越货的好去处。 “那地方有名头吗?”林冲不动声色的问一旁的董道。 “有,听人说叫什么野猪林。”董随口应付了一句,同时隐蔽的冲同伴薛霸使了个眼色。虽然董做得隐蔽,但林冲早有提防,立马就现了董的小动作。不过在听到自己马上要进的地方是野猪林以后,林冲的心却踏实了。不为别的,他跟曹正约定汇合的地方,也是在野猪林。 天堂有路尔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林冲一开始并没有要取董、薛霸性命的打算,他原打算在和曹正汇合以后,便带着家眷投奔安西。可现在那董薛霸明显是被三百两纹银给冲昏了头,林冲不喜欢滥杀无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轻易放过想拿自己的人头去换富贵的人。 一行三人走进了树林,寻了一处空旷些的地方坐下,董按照先前跟薛霸商量好的,拿出一根麻绳对林冲说道:“林教头,我弟兄想要小睡片刻,但又担心你趁机跑了,所以想把你绑在树上片刻。” “……”望了望董手里的绳子,林冲轻轻叹了口气,看着董、薛霸缓声问道:“高俅的三百两纹银就那么诱人,以至于让你等忘记了国家的王法?” “呵呵……既然林教头看破了此事,那我二人也就不做戏了。林教头,你得罪了高太尉,就不要再想着能在大周还有翻身之日。为了你家小的安全,我劝你还是莫要反抗为好。”董扔掉了手里的麻绳,抄起了水火无情棍与薛霸一左一右的逼近了林冲。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二人既然执迷不悟,但将来去了阎罗殿也莫要喊冤。”林冲又是一声叹气。 董刚想要嘲讽林冲两句,忽然就听噗通一声,急忙向出声响的地方看去,就见同伴薛霸已经倒地,脖颈上插着一支穿喉利矢,眼看着是不活了。 “林,林教头。”董害怕了,薛霸的死很明显就是告诉他这野猪林里还有人,而且这人是站在林冲那边的。从薛霸一箭丧命就可以看出,那放箭的人箭术不凡,自己的小命已经捏在了对方的手里。 董想要求饶,只是还没等他把求饶的话说出口,又一支自脑后贯入,董徒劳的张了张嘴,倒地而亡。林冲冷眼看着董、薛霸中箭身亡,心里无有半点同情之心。这是废话,前一刻还是要取自己性命的敌人,下一刻就同情敌人的死,这未免有些太过虚伪。 林中走出两人,见到来人,林冲不由一愣,脱口问道:“徐教头,你怎么会在此?” 方才放箭结果董薛霸的人的确就是与林冲一样交了兵权成为禁军教头的徐宁。听到林冲询问,徐宁不由苦笑一声,“林教头,这世上倒霉的不止你一人。” 林冲不解的问道:“徐教头你是得罪了谁?” “兄长,徐教头倒霉就倒霉在他有一副家传宝甲被人看上了。” 林冲闻言恍然,徐宁有一副家传宝甲名为金圈雁翎甲,被人称为赛唐猊。这副宝甲徐家已经传了好几辈,可传到徐宁这一辈的时候,由于徐宁失了兵权,成了一个禁军教头,那些垂涎宝甲的人就开始动起了据为己有的心思。 有的人还顾忌身份,不好直接明抢明夺,但有的人却比较牲口,仗着深受圣上宠信,命人登门向徐宁讨要,说得好听是借去一观,可徐宁又不傻,这一借很有可能就要不回来了。若只是一副宝甲,徐宁还不会那么小气,但这件宝甲却是徐家已经传了好几代的东西,纪念意义非凡,徐宁自然不愿拱手让人。 正好赶上林冲遭难,这就坚定了徐宁越走高飞的念头。原本留在京城做个教头也没什么,徐宁跟林冲的性子差不多,都不是争强好胜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徐宁就愿意受人摆布,任人欺压。与林冲一样,徐宁也有了投奔安西的想法。不过唯一不同的是林冲投奔安西是觉得留在大周无有容身之处,而徐宁要投安西则是不认同朝廷此时结盟金国的做法。 作为曾经的军中高级将官,那战略眼光肯定是有的。徐宁并不认为大周与大金可以和平共处太长时间。此时的状况其实对大周很是有利,中间隔着一个大金,那就意味着战火不会烧到大周的领地内。可偏偏大周的君臣看不到这点,又或者是他们明明看到了却视而不见。可他们也不想想,一旦没了辽国的缓冲,不管将来是否可以与大金争雄,受苦的肯定有大周的百姓。 不看好大周将来的徐宁接受了乐和的建议,以家传宝甲为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