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贤婿_第二百九十八章 围点打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八章 围点打援 (第1/2页)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李墨懂。可在这种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培植亲信,李墨觉得实在不是时候。更何况胖子找别人还好,怎么就偏偏要找那两个货。童贯、蔡京,这两位可是历史上被称为六贼中的两个。

    一般来说,能被称为jianian贼的人,基本上都是有本事的人,没本事怎么去害人呢。对吧?可这种时候,三王作乱,正是聚拢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合力平叛。这时候培植亲信,实在是不合适宜。

    虽然知道胖子这么做不好,可李墨现在却不好反对。目前李墨的身份很尴尬,胖子对李墨已经起了防范之心,即便李墨说得再有道理,胖子也会认为李墨别有用心。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李墨索性不去插手这件事,不作死就不会死,自己要作死,谁也救不了。

    信中一共提到了两件事,头一件就是胖子提拔宫中内侍童贯以及翰林院编修蔡京,另一件则是叫李墨脸色铁青的主要原因。为了龙骧军的兵权,这胖子还真是有点不择手段了,柴宁领兵出京以后,也不知是谁给他出的主意,竟然真的有意为柴宁招亲,而且这个招亲对象还不限定,也就是说,金国、契丹、甚至西夏亦或者大理,都可以派人来参加。

    在别人眼里这事是胖子关心自家妹子的终身大事,可对于了解胖子的李墨来说,胖子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两万龙骧军的兵权。先帝临终之前有过遗旨,只有等柴宁出嫁以后龙骧军才能重新成为天子亲军。而胖子明显是觉得手中的话语权不够,为此是想方设法的要将龙骧军的兵权拿到手里。

    兄长关心妹子的终身大事,这挑不出毛病。可要不是真的出于关心,而是别有所图,那就叫人感觉有点腻歪了。李墨原本并不想管柴家的家务事,可现在他正带着龙骧军平乱,谁敢保证胖子在拿到龙骧军的兵权以后又出什么幺蛾子。这家伙可是一直惦记着想要借着平乱的机会削弱李墨的嫡系,万一真让他将龙骧军从李墨身边调走,那平定江南这件事就只能靠李墨自己来扛,损失肯定是在所难免。

    李墨可以不在乎胖子是否还信任自己,反正等平定了三王之乱以后李墨就打算离开大周,到那时胖子爱怎么折腾都是他自己的事,但现在,李墨却不能允许胖子任性胡为。一个不知道体恤关心下属的上位者,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

    既然决定要插手管这闲事,那就需要好好谋划一番。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拖,怎么拖?给胖子找点事做,省得一天到晚就忙着算计人。新帝登基,有许多事情要他忙,李墨亲自写了一封书信命人送交京城的徐和。徐和是自己的老丈人,而徐和的忠诚并不是给大周,而是给了已经去世的太上皇,胖子想让徐和效忠,他还没那个资格。

    李墨不准备造反,徐和自然也就不会跟李墨作对,尤其是在知道自己的独生女徐慧娘如今正在丰州为李家的基业劳心劳力的时候,徐和心里的天平自然也就倾向了李墨。可以说只要李墨没打大周江山的主意,一点小忙徐和还是很乐意出手相助的。

    更何况徐和自身也对胖子为了龙骧军的兵权想方设法要把妹子嫁出去的做法感到不满。兄长关心妹子终身大事的说法也只能糊弄糊弄外人,像徐和这种在朝堂屹立不倒数十年的老麻雀,怎么可能会被糊弄过去。只不过之前事不关己,像徐和这样的老臣自然也就懒得开口。可随着李墨的书信送到,徐和再出面说合一下,那些朝中老臣也意识到不能继续让新帝由着性子做事。

    公主的终身大事事小,但若是因此而影响了朝廷的平乱大计那就不好了。作为一线的指挥官,李墨的意见还是很受重视的。

    在胖子还不知情,还满心幻想着等龙骧军的兵权到手以后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做的时候,众老臣已经不准备再保持沉默。这大周的江山是姓柴,可同样这里面也有他们这些人的份子,由着皇帝乱来可不成。

    ……

    为了以防万一,李墨把人在苏州的柴宁给招到了身边,就近照顾,李墨倒是要看看,谁不知死活敢来自己这里要人。此时的江南可是战区,远没有京城太平,在这种地方遭遇意外,很正常。

    同样也为了同仇敌忾,李墨把皇帝要为柴宁招亲的真实意图告诉了龙骧四将。这四人都是忠直的汉子,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受到太上皇的青睐,被委以重任。得知事情真相以后,四将都很气愤。当初太上皇在宣布任命柴宁为龙骧军主将之前就专门找四将说过此事,所以当李墨说出自己的猜测以后,四将很容易就接受了李墨的猜测。

    公主终归是要嫁人,但不能为了龙骧军的兵权就逼公主嫁人,这是太上皇专门交代的,龙骧四将都知道这事。不过四人终归是臣,他们虽然心里不满,但却不好表自己的看法。而李墨也不指望他们表自己的看法,只要保持沉默那就已经是帮了李墨的忙,至于其他事情,自有李墨来cao心。

    苏州交给了还有伤在身的王禀负责,而秀州眼下已经被搬空,这种小城实在是不适合驻守,李墨也就将其放弃,转而挥军向西,直奔湖州杀去。

    湖州守将有三人,弓温、叶贵、吴成,在李墨听来都很陌生,属于那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不过李墨却并没有掉以轻心,他始终牢记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不断提醒自己任何轻视对手的心思到最后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时迁的谛听营已经撒了出去,李墨也没打算依靠奇袭来夺下湖州。与秀州不同,湖州是被摩尼教当做杭州的门户来经营,那防守的力量自然不容小觑。同时李墨是支孤军,除了要对付摩尼教外,还需要提防宁王柴勇,虽然得到的消息是宁王的主力龟缩广德不出,但湖州与广德紧邻,难保这宁王不会突然出兵。

    而且还有一点更重要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