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贤婿_第二百八十八章 谋划退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八章 谋划退路 (第1/2页)

    柴勇败了!一个错误的想法导致了他的战败,成就了李墨不败的神话。

    自始至终,柴勇就没觉得自己是在造反,在他眼里,如今京城里的皇帝不过是走了****运,根本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而他柴勇,才是大周的真龙天子,像现在这种情况,不过是上天给他的一个考验。

    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自然作战要堂堂正正。在江宁府得而复失后,柴勇依然没有觉得李墨对自己是个威胁。这要归功于李墨之前的保密工作做得好,他让外人所知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借势而为,哪怕是为大周谋得了朝鲜,可在那些不知情的人眼中,李墨不过是捡了个便宜。那些人不知道朝鲜之所以会出现内乱是李墨暗中做的手脚,也不知道李墨的梁山军并不是一支杂牌军。

    也不能怪那些人孤陋寡闻,李墨不惜张扬,尤其是不喜欢四处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他更喜欢闷声大财。这也就导致了柴勇以及谋士的误判,在他们的眼里,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是伏婉的凤鸣军,而梁山军不过是充数的累赘。

    可等柴勇摆开阵势要跟李墨来场堂堂正正的对决时,李墨麾下的骑兵用行动告诉了柴勇什么叫精骑。柴勇以为李墨的梁山军不过是支没有经历过多少战阵的杂牌军,哪怕参加了朝鲜讨伐战,充其量担任的角色也只是打下手,主力应该还是伏婉的凤鸣军。可他不知道,李墨的梁山军那也是从建军开始就一直在打仗,一开始是在拿山贼草寇练手,后来就是拿朝鲜半岛的驻军练兵,再后来就是在辽国丰州境内跟那些马贼交锋,到最后与金兵交手都可以不落下风。

    这些百战老兵比起柴勇从三山五岳招来的英雄好汉强出不止一个档次。英雄好汉或许在单打独斗方面要比梁山军的军卒经验丰富,可战阵之上,谁会有心情跟你单打独斗?相比起参加过双方兵力达到十几万人的大会战,柴勇手下那些英雄好汉所经历的战斗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骑兵一次集团冲锋,直接就将那些战前叫嚣要生擒活捉李墨的英雄好汉给打懵了。三千铁骑冲锋的场面,那些平时躲在山中,靠打劫过往行人过活的好汉们哪里去经历这种场面。柴勇麾下也不是没有骑兵,他也不是不知道骑兵的重要性,可问题是不是说骑上马就能算是骑兵的。那些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即便会骑马也不懂相互配合的宁王军骑军对上李墨的骑军那就是被虐的命。

    柴勇望着战场上被李墨的骑军撵得跟兔子似的四处乱窜的手下,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跟李墨的大军一比,原本自己还觉得不错的大军就得扔了。银样蜡枪头啊这是,平时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等到真得见真章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

    山贼做习惯了,见势不妙就撒丫子逃命,以至于现在披上了人皮也不是人。想靠这支大军野战击败朝廷的大军,目前是不太可能了,可柴勇又不能扔下手下这些人不管。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一步踏错,那就没有了回头路。

    从柴勇举起反旗的那天起,他就已经把自己的退路给堵死了。功高莫过救驾,罪大不过谋朝。什么意思?很简单,这世上最大的功劳就是救驾,救了皇帝一命。不管是开疆扩土还是保境安民,不管是立下多大的功劳,那都比不上救驾这件事。而罪大不过谋朝,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被按上这个罪名,那就死翘翘了。唯一的活路就是谋朝成功,要不怎么说成王败寇呢。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话语权,死人是还不了嘴,是非善恶,功过是非也都是活人的事,死人只能受着。

    自江宁府兵败,柴勇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往南逃窜,却不想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退往常州的路上,后院起火,以方鼎为的摩尼教在明州起兵,宣称要建立一个宗教国家。这江南早已被柴勇视为了自家的自留地,摩尼教乘火打劫的行为大大激怒了柴勇。

    这事要搁以前,哪怕只是在还没江宁府战败之前,柴勇都会二话不说,直接兵征讨明州。可眼下不行了,一次兵败已经让柴勇意识到自家那些“精兵”与朝廷大军的差距。他这个时候必须要寻求盟友,齐王柴英与蜀王柴慎虽与柴勇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柴勇更清楚这二人也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包括柴勇在内,谁心里都盼着另外两个人倒霉,即便柴勇真的派出了使者,估计那二人也会一面找足理由敷衍拖延时间,一面趁着朝廷注意力在自己这边的时候抓紧时间扩大地盘。

    “军师,要不然你代本王去一趟明州吧。”柴勇考虑了半天,最终还是选择了向现实低头,打算先与摩尼教结盟共同对付朝廷的大军,等江南局势稳定之后,再与摩尼教分出一个胜负。

    包道乙对柴勇忠心耿耿,历天闰、厉天佑兄弟被擒之后,包道乙带着徒弟郑飚谋划了这出营救柴勇离京的行动。凭着过人的本领,再加上当时李墨无暇分身,柴勇被顺利救出了京城,不过历家两兄弟却没获救。

    在江湖上人脉广的包道乙在柴勇随自己到了江南以后,又为柴勇引荐了几员好汉,柴勇有了新人忘旧人,也就没再过问厉家兄弟的死活。再加上京城那一役死掉的多是厉家兄弟的亲信,此时在柴勇身边已经没有愿意为厉家兄弟说话的人了。

    相比起柴勇,包道乙更明白“得道多助”的道理。虽然在朝廷眼里这是反叛,可在包道乙的眼中又何尝不是一次最后的抗争。如今大周皇权交替,新帝根基不稳,可一旦新帝坐稳了江山,难保不会对自己的几个兄弟下手。不趁着还有还手之力的时候放手一搏,真等到人为刀俎我为鱼rou的时候,柴勇包括他的亲信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年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