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香饽饽 (第2/2页)
胖子还是不信。 “这还算是短的呢,破坏永远要比建设简单,你以后当了皇帝就知道了。”因为没有外人,李墨说话也就随意了一些,胖子也不在意李墨的说话态度,闻言说道:“那我若是把这件事交给你来办……” “不行,我不适合干这个,没那个耐心。”李墨立刻把头摇得跟拨浪鼓。 “那你觉得谁合适?” “你是皇帝,又不是我。怎么用人正是你这个皇帝要负责的事情,选对了人你自然也能得个知人善用的好名声,可要是事情办砸了,骂名也要你自己背着。” “别呀,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你好意思看着我挨骂?” “我当然不好意思看着,所以到时候我会把眼睛闭上。” 胖子:“……” …… “父皇,李墨他为何不愿向儿臣推荐人选呢?”等到李墨下差高高兴兴回家以后,胖子不解的问自己的父皇道。 “他是在尽一个臣子的本分,更是为了锻炼你。儿啊,身为皇帝,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你的耳根子偏软,容易听信他言。李墨如此做,就是为了让你自己去听、去看、去决定。” “那儿臣若是坚持让李墨负责此事呢?” “既然李墨已经明言他干不好此事,那就说明这事的确不适合他干。身为皇帝,不可意气用事,遇事当要冷静沉着,不可偏听偏信。此事你大可先拿到朝堂上与百官商议,看看文武百官对此事有何看法,然后再考虑如何做这件事。”圣上耐心的教导着自己的继承人。 出了宫的李墨自然不会去关心圣上如何教导自己选中的继承人。他正坐在马车里考虑晚上给伏婉做什么宵夜,要不是每天要去皇宫报道,伏婉的一日三餐李墨是不打算让旁人插手的,可现在也就只能通过做宵夜来表达自己的关心。 马车忽然停了,李墨见状纳闷的对外面问道:“出了什么事?” “大人,前面有打架的。” 爱看热闹是人的天性,李墨也不例外。听说有人打架,立刻掀开车帘朝外张望,却发现距离马车不远的前方围满了人,李墨所在的位置除了看到同样是瞧热闹的人的后背,根本就看不到打架的人。
好奇心起的李墨没有下马车挤进人群,而是直接跳到了马车的车顶。站得高,看得自然就远,就见在人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中央,几个装扮明显不是汉族服饰的大汉正打作一团。 见多识广的李墨一眼就认出了打架的双方是分别来自哪里。之前听人说金国的使者来了,没想到辽国也不甘寂寞派来了使者。两国人在街头偶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可不就打了起来。好在这两拨人还知道这里是大周,只是动了拳脚而没有动兵刃。 “去把那两拨人都拿下。”李墨吩咐了一声,贝应夔立刻就带着人分开了人群,走了进去。 新势力的加入让原本打得正热闹的两拨人同时住了手。没办法,明晃晃的刀子看着让人直晃眼,为了不吃亏,也只能暂时罢手。 李墨并不想多管闲事,见制住了两拨人,就让人把两拨人分别押回了驿馆,而自己则是打算回家。有什么事明天再说也不迟,反正现在死的不管是死女直人还是契丹人,只要不死汉人就成。 没有太多国际主义精神的李墨回到家,正陪着伏婉进行他所坚持的“胎教”,宫里却派人来招他进宫。 “这大晚上的也不让人消停。”李墨不太想去,可圣意难违,只得换上进宫的衣服随着来人去了皇宫。 一进皇宫,李墨直接被带进了福宁宫,这里是圣上安寝的地方,大晚上让自己来这,不会是想让自己侍寝吧? 李墨在胡思乱想,圣上倒是直接开门见山,见到李墨之后直接问道:“小子,听说你今天阻止了金国与辽国的当街斗殴?” “回圣上,不管是金国人还是辽国人,他们现在在我大周的地盘上就要守我大周的规矩,想要打生打死就回家打去,在这都得老实点才对。”李墨理直气壮的答道。 “嗯,朕让你来非是要责怪你多管闲事,只是此时金国与辽国都派使者来商议结盟之事,依你之见,你觉得朝廷该当如何?”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联辽抗金。” “为何?” “理由很简单啊,辽国离咱大周近呀。辽国没了,那金国肯定会对我大周不怀好意,可辽国存在,那金国就算是对我大周的花花世界垂涎,他也找不到下嘴的地方。再说了,金国想要与我大周结盟,目的是为了两面夹击辽国,能给出的好处顶多也就是一点土地,即便他承诺等灭辽之后会将燕云十六州给我大周,可这上下嘴皮子一翻的承诺,谁信谁傻?万一到时他们抢先得了燕云十六州,反正我是没见过有几个会把吃进嘴里的rou再吐出来的。而辽国就不同了,他们如今已经快亡国了,大周不管他们,他们就死定了。他们一玩完,咱大周的北边就要跟金国接壤,那隐患就增大了。可留下他们就是给我大周在北面增添了一道屏障,只要他们没玩完,我大周的北面就算是安全的。” “唔……还有什么理由吗?”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老爷子,我说了你可不许生气。” “你说。”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我大周马上就要换个皇帝了,这种权力交接的时候,外部安稳一些,可以方便内部权力交接顺利完成。” “……你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呀。” “老爷子,人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别人喊你万岁你就真能活一万岁了?我只不过是说实话而已。当然我之所以敢说实话,那也是因为老爷子你不是个喜欢听人说假话的人。换个人我也不敢说的这么直接。” “呵呵……你回去吧,此事朕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你不必多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