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第2/2页)
李墨刚到丰州就下令斩杀了近千人,那些人的人头此时就堆在城门外,那座如同小山一般的人头堆,吸走了野利部头人本来就所剩不多的胆气。 “大人,小人错了,一切过错都在小人一人身上,还求大人莫要为难我部族中的其他人。”野利部头人识时务者为俊杰,对李墨行五体投地大礼,求饶道。 李墨没想到野利部头人会如此干脆的认怂服软,虽然他找孙安过来的目的就是吓唬野利部头人,但他没想到野利部头人这么怂。他不知道他命人在城门堆起的那座京观给人所造成的震慑力有多大。 虽然大周普遍还认为契丹人是蛮夷,但实际上契丹人建国百年,早已被汉化严重,像筑京观这种野蛮的行径,这几十年在辽国境内已经很少见了。现在看到那些死不瞑目、龇牙咧嘴的人头堆成一座小山摆在那里,别说野利部头人胆寒,就是比五部族要强大许多的原州萧崇德,也已经有了悔意,你说好端端的干嘛要贪那个心,无端招惹上论野蛮跟女直人有一拼的李墨。 李墨不知道丰州周边那些势力已经把自己跟女直人划上了等号,即便知道他也不在乎。这里对李墨来说是异域他乡,自己这个外来户想要来这站住脚,那一开始就必须不能叫人小瞧,否则日后想做什么都会有人捣蛋。 眼下这样挺好,除了野利部不服管教外,其余四部都乖乖派人来丰州参加李墨的家主继任典礼,至于原州也派来了人,一是祝贺,二就是把被俘的萧崇德给赎回去。 对于丰州附近的五部族,李墨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前头已经提到过了,李墨想要发展丰州,那就需要人,但仅凭丰州城里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是当务之急。 李墨不会任由原本属于李家的草场被他人侵占,但同样也不会为了夺回草场就把人全都逼走。与五部族的谈判就在李墨正式成为李家家主以后展开。而之所以是与五部族谈判,那是因为李墨并没有将野利部并入李家,而是继续让野利部留在原本属于他们的草场上生活。 李墨的宽宏大量立刻就得到了野利部头人的效忠,虽然李墨不指望这人立马对自己死心塌地,但有了他的存在,五部联合就成了一个笑话。作为野利部的头人,在消化着李墨宽宏大量所带来的惊喜的同时,同样也想起了自己之前与其他四部所商定的攻守同盟。
只有自己倒霉?门都没有!要倒霉大家一起倒霉!凭啥就自己被打回原形。抱着这个损人不利己的目的,野利部头人在谈判的时候很是活跃,一开始就主动提出要交还之前替李家保管的草场,并且提议大家都应该学习一下野利部。 其余四部的代表听到野利部头人这不要脸的发言以后不由心里暗骂,臭不要脸的,这是嫌自己倒霉不够,也惦记着把他们都给拖下水啊。 沉默是金,见四部代表以沉默对抗,这早在李墨的预料之中,所以他也不恼,只是静静的看着面前的四人。野利部已经做出了表率,比耐性李墨不会输给任何人。不愿意主动交出侵占的草场没关系,李墨也有办法收拾他们。 李墨之所以可以不为钱财发愁,那是因为他有专门的商队为他提供资金。而商队一向都是游牧民族最欢迎的人。尤其是在辽国如今国内大乱,自立山头的时候,每一支南来的商队都受到了贵宾的待遇。 商队就意味着物资,谁也不敢打商队的主意,而没了商队,已经习惯享受汉人物品的部族立马就会不习惯起来。 为了奖励野利部的识趣,李墨特意将商队所带来的一部分商品半卖半送的给了野利部。野利部虽然这次死了不少人,但幸运的却又得到了李墨的庇护,只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元气还是能够恢复过来。 但不愿意归还草场的四部就倒霉了,李墨不发话,那就没有那支商队敢卖东西给四部,以至于四部中连做饭的铁锅坏了都没处换一口,而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还是其次,关键还是粮食问题。战乱期间,粮食就是硬通货,比起金银玉器要更有用。 如今辽国被金国打得丢城失地,但凡是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此时要存些粮食以备不测。可偏偏这个时候,四部收购不到粮食了。找以往来四部卖粮的商人一问才知道,敢情这些商人的粮食都叫丰州城给收购了。 相比起契丹人抓紧时间储备粮食,这些商人来此地的目的是赚钱,而丰州所支付的虽然不是现钱,但却是更受商人欢迎的交子。带着大量现金赶路难免引来歹人的窥视,但揣上一张交子,只要不忘记口令,那就可以顺利带着大笔钱回家。 至于丰州给出的交子是否有效,有李家商行的四掌柜朱富亲自出面,没哪个商人会不相信李家商行的信誉。 只有流通起来的钱才是钱,存在库房里的那叫铜块、银块。受李墨这个理念的影响,以李墨为首的商业集团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大周境内进行着扩张,如今随着李墨前来丰州,更是将触角伸到了辽境。 在商言商,李墨并没有公开自己与李家商行的关系,朱富前来也是受到李墨的邀请,来丰州做买卖的。丰州本地人自然不知道这两家其实一家的真相,只是对李墨可以为他们提供所有所需商品感到敬服。 人心在渐渐的安定,而被李墨晾在一边的四部也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这段日子守着之前侵占的草场看着别人吃香的喝辣的,心里那不平衡是越来越严重。四部本来并不缺草场,但就是因为侵占了原本属于李家的草场,这日子就一下子过回解放前了,这不由得让人怀疑当初侵占李家草场的决定是否正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