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百年_局势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局势1 (第2/2页)

珍珠。

    关于王爷的一切,天下大势都是从一个妾的口中得知,原来她根本就不配当这个晋王妃,原来她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夫君。唯有这样做,才能在他的万里征途中占得一席位置吗?

    她知,现在五王并驱,太后不喜晋王,自然对他百多限制。

    瑞王是独占鳌头的皇叔,先帝唯一的亲弟弟,也是当今民望最高的王爷,同样也是最容易被皇上先下手的对象。瑞王也算得上睿智,这几年早已过着悠闲王爷的日子,府中许多事都交给手下去办,每天干的就是四处走走,在自己领地的茶楼品茗听书。

    平王为先贤贵妃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当今圣上同父异母的弟弟,分的城池算的上肥沃却手握着一些兵权。听闻先贤贵妃与太后是共患难的姐妹,太后对这个王爷算得上是喜爱。每年中秋节都特意让平王在自己身边坐着,给他的赏赐自然也是最多。

    珞王是瑞王和平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可以说是与晋王是旁支亲戚,太后连带着也不喜欢珞王,只因珞王曾与晋王一起举起“肃清外戚”的旗号,迫使太后将权还在皇上手中。珞王的封地与晋王的封地有着相似的特点——偏远且贫瘠。

    羽文王原本被称为“羽文君”,因先母只是先帝宫中小小的太嫔,本没立王的可能,羽文君在先帝时期便弃皇子身份去从军,这个江山可以说每一处都有羽文君的脚印。

    圣上念其忠心,特赐为“羽文王”,得此王名,自然要上缴军权,三十万大军尽归皇权。

    本朝的惯例,为王者不能掌握兵权,三千亲王兵已是特赦。

    羽文君虽得王号,却失去了军权,领地偏远却还算安宁。

    而晋王,她的夫君。

    没有羽文王那样曾叱咤风云的军旅生涯,没有平王那样的太后庇佑,也没有瑞王那样的先帝之弟那样高贵的身份。

    从失去母亲的那一刻,晋王便没有普通王子所有的自由,先帝念其年幼便让慧妃养在身边,慧妃便是如今的太后。

    在后宫中长大的没有自由的王子,年长之后在太后监视下小心翼翼生存的王爷,直至现在才有足以立地的实权。

    她只是个小小的女子,自然是不知道曾经的晋王究竟经历过什么,而这一切她不知道的,却有一个女子知道。

    这不免让她觉得悲伤,她的夫君过去的一切不会轻易告诉任何人,一旦告诉了定是以心信之了吧。

    他的封地并不安宁,时不时有些小的动荡,能够在那里长期生意不绝的文侯,自然也是有一些手段。

    初见他时,他只是府中拜访父亲的一个客人,她不知这就是晋王,那一眼她便认定这就是她的良人。

    后来的事自然也是顺其自然,她一见倾心,就算死也要进晋王府的门。

    文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也同意了自己女儿的要求。于是便有了晋王将正妻贬为侧妻之后,有了她风光的嫁入晋王府。

    上花轿之前在女儿门外的文侯小心叮嘱:“静儿,你一定要事事以文家为重。”

    那时,她竟觉得如此的奇怪,出嫁从夫的女子怎会以娘家为重。她只是笑笑而过,觉得父亲也许是太高兴了,连话也会说错。

    坐在百子千孙床上的她,紧张的绞着手中的红绢,她的夫君带着酒气来到她身边,挑开她的盖头,她准备好用最美的笑容来迎接她的夫君。

    然而他对她说:“你是我的妻,我必护你。”那一刻她的心开满了花,满满的,仿佛要溢出她的心头。

    新婚第二日,她见到侧王妃,穿着素雅的裙衫来到她面前,恭敬的给她敬茶,温顺的叫着:“王妃,万安。”

    她微笑的朝她点点头,说着客气的话。

    再次见她是在来京的前一天,她说了好多好多的话,最后落泪离去。

    这一切来的太快,昨日她仿佛还是新妇,今日便要接受这个现实,她的话语似是要将她的头炸开。

    她说,今日王爷与王妃接到那圣旨,妾很是忧心,这原本是妾的责任。

    她说,当今太后不喜王爷,自然这次进京只是借个由头,而王妃娘娘您和王爷才新婚不到一月便要分离,妾于心不忍。

    她说,太后对王爷的戒心,从王爷到达封地开始就没有减少过,这次恐怕王妃将长留于京。

    她说,当初妾不应该应了王爷贬妾为侧,迎王妃娘娘进府,否则这次被幽禁在京中的便是妾。

    头上的是正妻头饰,正色的正妻衣裙,这一切原来都是这个女子相让的,她多想说,一派胡言。

    可是,真相却一直在她眼前摆着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